APP下载

探讨深化大学生对就业指导课程理解的教改方略

2017-09-28黄秋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黄秋婷

摘要:积极的职业理想和正确的职业选择需要依托合理的职业计划来逐步积累和实现。制定科学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有助于帮助大专生充分了解和认知自己、他人以及社会,引导其逐步形成、不断补充完善自己的职业培养计划,科学评估职业目标实现的可能性,增强对目标实现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障碍的预见性和心理预期,从而提高自身职业技能学习的针对性,更好地实现从职业计划向现实就业的转化。

关键词: 就业指导课程 教改问题 改进方略

中国分类号:H191

1、培养职业技能,提高职业品质

职业技能培养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相应的技能是大专生进入职业领域必须具备的资本。合理的就业指导课程,可以帮助大专生明晰对职业技能理解上的模糊及片面认识,引导其充分注重实践,将知识积累转化为实践技能,并帮助他们了解自身技能与职业目标的差距,以及职业技能培养的正确途径和方法。此外,随着用人单位对应聘者职业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有必要通过科學的就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品质,如积极的人生态度、开拓创新精神、沉着应变能力、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等。指导毕业生把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求职是大专院校毕业生走出校园的第一步。大专院校毕业生由于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时,经常无所适从。开设就业指导课程,能够给毕业生提供求职应聘的途径和办法,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形势和用人趋势,了解和熟悉国家、省市相关大学生就业政策,为大专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2、大专院校就业指导课程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大专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大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日益凸显。就业指导课程作为一门新兴课程,在课程教学上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与完善。

2.1教育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单一,教育与实践脱节

受各种因素影响,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空泛化和形式化等不足。沿用灌输而非充分互动式的教育理念,就业指导内容理论性强,指导方式较为单一,讲授多、实战训练少,忽视模拟性的求职面试等具备较强实际针对性的指导训练,对学生实际的就业能力培养不够;指导过程缺少互动性,指导体系系统性不强,指导个性化和针对性不足,加之就业指导课程属于第二课堂的范畴,基本以考查课和选修课为主,更无法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就业指导的教学效果得不到保障。

2.2课程设置随意,内容不尽合理,未形成全程化教学

目前各大专院校均已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并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与教学特色对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划分,由不同的教师担任不同模块内容的授课,但现有的课程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尚未形成规范,在教学大纲、教学进度、教学内容、教学考核等方面随意性较大。对职业生涯规划、素质能力测评、就业观念教育、就业心理引导、择业方法技巧训练、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内容指导的强度和频度不足。同时就业指导往往从高年级学生入手,未将其作为系统工程开展全程化教学。

2.3师资队伍不稳定,专业性较弱

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应用型学科,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公共关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有丰富的理论和就业实践经验,同时还要求教师对用人单位和人才需求有较深入的了解。目前许多大专院校的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并没有形成合理的体系,普遍存在专业化程度不高、人员少、教学经验不足等问题,缺乏系统的理论学习和专门培训,对课程的设置、规范、建设思考等研究不够,难以保障就业指导课的效果。

3、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探索

3.1改进教学内容

提高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效果,要求科学设置课程,合理改进教学内容,增强课程设置的现实性、指导性、实践性,此外,在教学内容中还应根据不同的行业特点、不同的就业期望突出侧重和详略,使教学内容生动鲜活,切实发挥就业指导课程促进学生顺利就业、高品质就业的积极作用。

3.2灵活授课形式

旅游管理作为实践性和服务性非常强的专业,良好的就业指导教学效果,不但需要学生传统的“听”、“看”、“记”功课,更需要他们亲身参与和体验,在身临其境中获取知识,提高技能。在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上,除了课堂教学,应更着重师生互动、社会调查、模拟体验、素质提升训练、主题活动、小组讨论、校企互动等授课形式,提高学生的参与性和积极性,实现效果最大化。通过互动的开放式的教学,如组织学生到校企合作单位中考察实习,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细致性的就业岗前指导,加强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对求职就业有一个近距离的全面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提升职业素养,增强就业竞争力。

3.3加强师资建设

大专院校的学生就业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一批高学历、高职称、高素质的专业师资队伍。做好该项工作,一方面大专院校需要引进既有学术素养,又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水平、高学历、高职称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并培养本校就业指导、心理咨询和人力资源等机构的部分人员承担就业课程的教学,组织参加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和职业资格鉴定,并通过鼓励政策发动这部分教师走出校园,通过服务校园招聘和深入用人单位等活动,切实掌握相关行业对大专院校毕业生的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可聘用校外职场成功人士、人力资源专家、行业培训师、优秀校友以及管理咨询机构专业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就业指导员,通过开展专题讲座、课外求职指导等形式灵活的活动,加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保证就业指导教育效果。

结 论

总之, 就业指导课程在其大学生活中就开始发生作用, 它使学生能明白自己将来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才或是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并为此加强怎样的专业技能培训、 扩展怎样的与专业相关的知识点、 面的学习。并引导学生不要偏科,因为单方面的知识已不能适应多元化、 综合性的新型组织的用人要求; 告诫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知识对己今后发展所具备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不能盲目跟从社会用工热点和招聘趋势, 有计划、 有针对性地作好个人的职业规化。

参考文献:

[1] 罗传银著.《就业效用—一个人的生存方式》[J],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13(18):32-33

[2] 张心琴著,《完美激励》,东方出版社[M],2013,32(01):15-16

[3]曹淑艳,乔红.高职学生就业形势分析[J].经济经纬,2014,21(17):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