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自主先学”环节主动性、高效性的探讨
2017-09-28林荣利
林荣利
在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浪潮中,我县开展的语文“先学后教”教学模式凸显特色。特别是全力打造“三环一式”的优质高效课堂,进一步强调了学的核心地位,强调“先学后教”和“以学定教”。 所谓 “三环一式”的教学模式是指课堂分为“自主先学”“展示后教”和“检测反馈”三个主要环节,以小组合作学习这一主要组织形式组织教学。在这教学模式下“自主先学”正是高效课堂的三大环节之一,并且是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具有基础性、先决性的作用。
自主先学作为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它的基本要求是:“学生根据教学案或是教师预设的问题、创设的情景或导读提纲进行自主学习,当堂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内容;对自主学习过程中的疑点、难点、重点问题做好记录,为提交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打下基础。”因而,如果自主学习效果低下,合作探究也就必然流于形式,成为空谈。那么在课模实践中,如何发挥“自主先学” 环节应有的主动性、高效性,结合自己的课堂实践,我个人认为必须立足师生教学实际,从几个关键要素切入,采取有效策略与方式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
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课堂教学是师生之间思想、情感、心灵、智慧和知识的交流。教师的情感表现在对各个教学环节的精心组织上。自主先学是一种学生把自己置于主人地位上的学习,学习积极性的根源在于学生内部学习动力,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学生自主先学环节时应从注重两点:
1、注重课堂导语的精心设计。“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充满激情的课堂,学生的思维才会积极,兴趣才会高,效果也才会好。所以教师设计好的导语就能激发学生求知动力,迅速地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到新的学习内容上来。例如在学生预习交流之后,教师就结合文本内容,用一两句充满激情的话导入“自主先学”环节,一下子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
2、适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电化教学有直观、形象、生动、感染力强的特点,合理运用幻灯、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可大大提高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在教学六年级《蒙娜丽莎之约》一文中,教师在自主先学环节中先出示導学提纲:1、读通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什么?2、熟读课文,思考从哪些具体描写中看出这幅名画的魅力。3、想想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让学生明确学习要求基础上,利用多媒体放大《蒙娜丽莎》画像,用一分钟时间让学生用心欣赏名画,带着《蒙娜丽莎》给自己的印象深入文本,自然而然,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更高。
3、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自主学习能动性。教师结合文本内涵,在课堂上创设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把课堂氛围与学生自疑释疑有机结合,能使学生情绪高昂,思维活跃。教学中,教师可用以下方面进行创设:①设疑布难,激发学生好奇心理;②巧设悬念,激发学生探知的迫切欲望;③创设情境,使学生自然产生求知的心理冲动。如在教学《地震中的父与子》中,我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教学一开始, 以刚刚发生的5·12大地震导入,结合视频、图片,创设情境,将学生的思绪拉向了地震的惨烈现场,让学生感受生命的脆弱和伟大。他们发自内心的知道地震中父子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一魔鬼的。此时此情,学生发自内心地想知道地震中父子是如何面对死亡这一魔鬼……这样,学生便积极地提出问题。 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先学,大家的学习热情高涨,学习效果显著。
二、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对 “自主先学”环节甚至是整个课模教学是非常重点的,教师经常会因为四五十位学生班生规模而头疼,担心人多成了课模实践的“拦路虎”。其实,如果在日常教学中关注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环一式”的课堂对任何一个班级都是适用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养成,必须从细节开始,在教学中,有许多的“细节”,诸如阅读习惯,作业习惯,思考习惯,倾听习惯,甚至是读书姿势,回答问题的声音要响亮等等,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这些细节好习惯的养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教师必须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抓起。不断强化,持之以恒地渗透。久而久之,学生的自学习惯就自然形成了。
三、加强学习方法和自学能力的指导。
古人云:“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好的学习方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能否掌握并灵活驾驭各种学习方法,也是自学能力的重要体现。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气氛”,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主渠道。我认为要做好以下两点:
1 强化“预习”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犹如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教学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出发,留给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注重预习能力的培养。在自主先学的预习中,教师可按“扶——放”原则,起先可设置“导学提纲”以设计一系列问题的形式,在“学什么”“怎样学”两方面加以引导。这样坚持训练并将预习要求,读书方法适时渗透。当学生对如何预习有一定的实践后,提纲逐步精简,最终让学生丢掉“导学提纲”的拐杖,走上自学的道路。
2 提供讨论交流的机会,培养交际能力。
为学生提供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机会,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先学,教师首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环境,让学生充满自信。我在教学中,经常在自主学习后组织组内学习交流或组间讨论,让学生进行学习心得的交流。这样,学习成果的分享和思想碰撞的火花,使得学生思维能力和交际能力得以提高。学习的自主性更强。
四、科学划分并充分发挥学习小组作用。
课模教学的改革,其中对学生桌椅“插秧式”摆放变为“团团坐”或“对桌坐”的独立学习小组,这为学生自学和合作探究提供良好的条件,教师在在学生自主先学过程中,要注重发挥小组能动作用。在学生自学以后在小组内容相互检查和互助,以确保人人都能展示自主学习的成果。这为学习小组组长评估组员的学习情况同时为合作交流打好基础。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要巡查。了解学情、检测自学效果,为后面的精讲点拨服务,而不在于辅导。
总之,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主先学环节”具有基础性、先决性作用,是整个课堂最关键的环节。在课堂实践灵活地设计各种行之有效的策略,就一定能保证自主先学环节的主动性、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