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研究

2017-09-28孙佩瑜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课高校教学方法

孙佩瑜

【摘要】:伴随着信息化的飞速发展,高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多元化,并逐渐有了独立表达思想和意见的能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教育的引导,摆脱传统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的枯燥性和形式单一性,以师生交往为切入点,探索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具体教学方法,对学生施加正能量和积极影响,是需要重视的课题。

【关键词】:师生交往;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

中国分类号:G633.2

一、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学的现状

高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要涵盖五门课程,即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法律建设以及时事政治教育。由于当前的教育环境,高校政治教学成绩主要包括如下两方面:第一、课堂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回答老师课堂提出的问题和考勤;第二、期末成绩,现在我国大多数高校采取开卷考试制或者交课程论文制度。鉴于我国高等院校政治理论课堂的特点,高校一线政治理论教师应当将国内外热点事件放在高校政治理论的课堂上进行讨论、研究并试图获得某种结论。但是,另一方面我国高校一线政治教师照本宣科严重,为避免涉及敏感问题而避而不谈热点问题。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将时事政治带入高校政治理论课堂的方式为切入点进行研究,如此方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课堂效果。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育和熏陶,是梳理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明确的人生价值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的重要途径。现有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存在教学方法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对素质教育的忽视,转而重视应试教育、教学手段单一,严重缺乏创新等基本问题,急需加以解决。

二、师生交往理论阐释

人们之间的相互串门、来往、结伴互动只是最常见的交往形式,但是其实这只是交往理论的一个动态的方面,交往从更广义的层面上来讲还应该包括静态的层面,其应该是静态和动态的结合。

2.1、交往理论介绍。首先我们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社会交往理论?这在社会心理学中有专门的论述。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社会交往是作为人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人类一切社会心理现象形成的基础,也正是这样的交往才构成了人类共同体形成的无形的力量。马克思曾经说过,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交往的网络形态是构成社会关系的表征,没有交往就没有社会关系。交往从语词意义上分析就是相互来往的意思,而在西方话语的词源中解释为拉丁语的 Communis,也就是共同的意思。综上所述,交往理论主要是以人为主体的两个主体之间的互动,在互动过程中相互交换信息相互影响。著名的交往理论代表有马克思和哈贝马斯。

2.2、课堂交往理论基础。交往是主体之间的互动,而主体的互动又是从个体的需求出发的。那么个体的需求是什么呢?根据这样的需求人们会发生什么样的交往关系呢?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人的需要分为几个层次,简单来讲就是人的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人的自然需要就是满足人的自然属性的需要,也即物质需要,吃、穿、住、用、行等等,物质是人生存的基础,马克思讲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再一方面就是社会需求,也就是人的社会属性,人与动物的差异就在于人除了生存方面的需要,还有精神获取的需求,这跟生理是完全不同的层面,是人在满足了生理欲求之后的更进一层次的表达,包括对知识真理的追求,对人生意义的探讨等价值意义上的思考和表达。也就是说在马克思看来人作为人不仅仅要满足生理的自然需求,更不能缺少社会的交往,不能缺少社会关系的建构。

2.3、教育學的“素质教育理论”与课堂交往效果。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以往的应试教育填鸭式的单方面的灌输充其量只是信息的传递,而不是信息的交互。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提出的素质教育理论则使交往在课堂教学中能得到很好的发生。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老师以引导的方式启发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思考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所学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权,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等。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也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自由发挥补充了自己以往教学中的不足,从而取长补短,与学生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素质教育充分运用人际交往中的交往需求,既能在教学中融洽的处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能在交往中获得了教学上的最大效用化。总之,课堂交往的素质教育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三、师生交往北京下的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方法

3.1、在素质教育的导向中,重视课堂交往因素,贯彻落实新课改理念。素质教育的大政策要求有相应的具体的课程指导思想,也就是新课改理念。新课改理念要求能够运用比较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引导和启发学生,而不是像以往“一人主导”的方式。例如:在新学期第一节高中政治课上就应该先建立良好的政治课印象,通过有趣生动活泼的例子让学生对政治课产生兴趣,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奠定基础。然后再在以后的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模式,灵活控制课堂交往的进程,充分发挥交往带来的教育效益,从而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交往的灵活控制对教师本身的驾驭能力要求很高。作为教师群体,既要能够根据课程性质、目标安排好每一次课程的进度,将每一阶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又要能够根据学生自己的特点,做好互动环节的细致考量,在大方向下迅速灵敏的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中引导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以多个环节的交往过程来达到不同教学效果,比如知识结构的回顾与建立、语言表达的准确与流畅等等,当然不同的教学环节有不同的特点,教师也应该根据不同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这就对教师自身知识面的广度和深度提出了新的和更高层次的要求,素质教育不仅是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是教师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素质等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3.2、形成课堂交往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增强新课改的实际效果endprint

韩愈讲教师的任务是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只是其中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会学生们如何自主学习,教会他们发现问题和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才是以后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对学生都影响长远的一项能力。这样的状态下就要求老师和学生再也不是以往的那种严厉的教条式的师生关系,不是训练“听话”的孩子,而是培养能够自己解决问题的孩子。这样老师就不仅仅是传递知识,而是有时是一位知心朋友,有时是一位意见分析的顾问,这就使得教师花更多的精力去寻找引起学生讨论的话题、由浅入深的互动教学,但这并不是说老师由主动变为被动,而是单线的主动变为双向的主动。这样学生也不仅仅是学生,学生也是参与民主话题的一员,有权利发表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与其他同学和老师的讨论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模式。总之,教学过程中交往模式的把握是新课改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的平等关系中建立“良师益友”的和谐融洽的关系。

“微笑教学”是笔者正在尝试的一种教学方法,以放松的姿态和微笑的面容面对学生,亲近学生,使学生感受到亲切感,从而能够把老师当成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将新课改的精神与学生的发展结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教学的顺利进行,也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基石,是整个教学系统良性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新课改逐步落实的催化剂,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中坚力量。

3.3、互动教学方法的创新。所谓互动式教学法乃是指通过师生平等地讨论交流,从而达到有效的教学目的一种教学方法。互动式教学法具有如下优点: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打破”我讲你听”的教学模式;活跃、融洽教学气氛,从而改善师生间的关系;最终,寻求师生间的互动“共鸣点”。互动式教学方法的使用使得师生间的思想交流和理論碰撞产生真理的火花。教学本是相长的结果,一方面互动式教学法能为学生提供了表达自己观点和能力的舞台,另一方面还激发了教师的教授灵感。最终,师生能力不断得到充实,从事一线教学的教师提高了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互动教学方法从实质上讲就是将以往的应试教育中的“静态”转化为“动态”,是学生和老师双方“动起来,让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知识的记忆,而是有切身的体会,并将这种体会化为内在的素质和学习分析能力。但是轻松的互动的课堂氛围并不是乱糟糟的,而是需要老师对交往局面的控制和适当引导,像一位主持人,既能发挥学生的最大的主动性,又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完当节课要传达的知识体系。

四、结语

总之,思想政治课教学看似简单,其实真正的好的教学蕴含着非常丰富的信息,是一个集人文、历史、地理、政治等为一体的多样化的“生态系统”,只有以交往理论为指导,以平等、民主的姿态看待和处理师生的关系,充分发挥老师和学生的知识、情感和价值多方面的因素,展现老师的人格魅力和知识才能,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才能获得思想政治课的真正价值。

参考材料

[1]. 陈文昆: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研究[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

[2]. 顾海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的演化及其基本特点[J]. 教学与研究2007年第2期。

[3]. 杨瑞芬:浅析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方法的创新[J]. 中国电子商务2011年第12期。

[4]. 李海凤: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师生交往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硕士学位论文库。

[5]. 孙晓曼: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J].教材教法2005年第8期。

[6]. 徐浪静:交往性教学 : 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新形式[J].教育探索2009年第2期。endprint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课高校教学方法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
论思想政治课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的作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