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物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

2017-09-28常青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生物教学生物

常青

摘 要:中学学科中,最有趣、实用的学科尚属生物。它與人类的日常生活与生产息息相关,同时又揭示了自然界各种生物的生长规律。现代科技在社会中迅速发展,各行各业广泛的运用生物技术。学生对生物图的理解与把握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尤为重要,可以更好的让学生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掌握生物知识,学生一定要具有良好的读图和识图的能力。因此,这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要尤其注意的。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背景,文章以“生物教学中读图识图能力”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展开深入、细致的分析与研究,希望能就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们在生物教学中的读图能力和识图能力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与对策,以供大家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生物;生物教学;读图识图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91

1 引言

生物是初中生的重要科目且是必考的科目,那么老师应该如何带领学生学习这门学科呢?笔者发现,在生物教学中,如果学生能够具有较好的读图识图能力的话,往往能够很有效的帮助学生了解教材知识。所以,在教学中应多注重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但是,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虽然很多教师都已经意识到培养学生读图与识图能力的重要性,也开始采取一些措施和方法,但是效果却并非十分显著。为此,如何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和途径去培养学生的生物读图与识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2 生物教学中学生读图识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2.1巧寻规律,引导学生正确识图

对于学生而言,生物学习中看图、识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会发现一些生物图本身具有一定的识图规律,例如180 度旋转,镜像对称等。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看图,教师应该告诉学生这些识图规律。镜像对称就是学生在看图过程中经常忽视的问题。例如在描述人体解剖图时,学生的对面将图放置的话,那么图中人体各器官的位置就与人体器官的真实分布呈镜像对称:学生看到肝脏在左侧,在人体中实际是在右侧;学生看到心脏在右侧,在人体中其实是在左侧。

因此,学生在解读人体解剖图时,笔者一般要求他们将图贴在自己的身上进行对照,只有当学生对人体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再面对面进行识图,学生才能掌握镜像对称的读图规律。此外,显微镜下的图片与实际标本是呈左右、上下倒置的,因此,为了得到真实的标本图像,显微镜下的图像平面旋转 180 度后。一般在生物考试中,题目中经常会出现显微镜下图像移动的问题:显微镜下,图像偏右下方,如何将其移到中央?通过显微镜看到的图像偏右下方,实际上偏左上方才是标本图像位置,所以说标本往右下方移动,图像那么久移动到中央。

因此,只有让学生认识到在不同的情况下会有不同的看图规律,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生物知识,提升教学效果。笔者总结出此类题目的解题规律,如果通过显微镜看到图像偏向哪个方向,就往哪个方向移动标本,图像就会移动到显微镜中央。

2.2积极探索,挖掘图中隐含条件

在进行生物教学时,笔者发现一些隐含条件往往隐藏在一些生物图中,这些条件极有可能是解题的关键点,所以读图时一定要挖掘出隐含条件。例如,在苏科版生物七上“生态系统”知识的学习时,笔者在学生面前展示不同的生态系统,然后让学生找出图中生态系统所包含的成分。

从教材之中,我们了解到: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组成了生态系统;生物成分则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非生物成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分解者则指一些微生物,而消费者指的是以动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虽然肉眼看不见它们,但是它们能够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因此,无论是生物成分还是非生物成分,它们都是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学生在看图的时候,忽视图中的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往往只注重生物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因为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一般不直接体现在图中,而都是作为隐含条件存在的。

因此,在看图的时候学生往往很容易忽视。教师应该提醒学生在看图的时候,应该善于挖掘图中的隐含信息,不应只注重图中的表面信息,还更加全面系统地掌握图中的信息,构建起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2.3利用模型,提升学生感性认识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人的认识也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在培养学生的看图能力时,也应该遵循这样的流程。很多图都较为复杂,尤其是在初中生物教材中,学生刚开始接触了解时,很难全部掌握图中所涵盖的信息。因此,教师应该学会把为繁琐的转化成简单的,为了给学生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可以学会使用一些模型和道具。当学生能够较为熟悉的掌握知识之后,再引导学生观看抽象的生物图,使学生的读图能力逐步提升,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

例如,学生在学习人体的血液循环时,因为教材中的血液循环图过于抽象化,如果一开始就让学生直接看图,很多学生都会觉得难以理解。为此,笔者特意通过实验演示,运用血液循环的教学模型,让学生大致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整个流程,对血液循环有了直观和深刻的了解。此时,笔者结合模型演示,引导学生观看血液循环图,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血液循环的整个过程,不仅读懂了血液循环图,而且还加深了印象,教学效果也会大大的提升。

3 结语

从上文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读图与识图能力的培养与提升对于学好生物的重要作用和积极意义,但是,这种能力的培养却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实现的事情,需要教师将其融合到日常的生物课堂教学中去,不断探索,不断创新,在充分意识到这种能力重要性的基础上,去采取各种方法和途径实施与践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物读图与识图能力的全面提升,才能为更好地学习生物奠定坚实、有力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朱春亚.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图、读图能力[J].生物教学,2003,Z2.

[2] 袁玲.人教版初中生物教材插图教学与学生读图能力培养的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3] 王守山.初中生物识图作答题集锦[J].中学生物教学,2007,10.

[4] 唐跃芳,王修培.浅谈初中生物学中的识图教学[J].新课程学习(上),2012,11.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物教学生物
第12话 完美生物
生物趣多多
隐藏在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深海里的神秘生物
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几点见解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阅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