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低年级数学课堂如何实施小组合作学习

2017-09-28吴桂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会评价能力

吴桂莲

中国分类号:G623.5

小组合作学習是数学课程标准提出的三个重要学习之一,是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方式。当今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领域,对合作需求的比重越来越高。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合作策略,也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重要素质。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中被广泛的关注和应用。自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合作学习”已走进当今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能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个人的责任,使所有学生能进行有效地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课堂氛围中主动学习,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又培养了主动学习的能力。

低年级学生各种良好的学习习惯还没养成,语言组织能力还不是很强,合作学习知识的能力、意识更是有限,在数学课堂上开展有成效的合作学习有一定难度。为使合作学习行之有效,我觉得应坚持不懈地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包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如老师的提问,同学的发言,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如何纠正他人的错误,如何汲取别人的长处,如何归纳大家的见解等。浅谈我的点滴做法:

一、引导学生

1、学会倾听

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在讨论时相互尊重,学会倾听,这也是人际交往必备的素质。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发言,唯我独尊,是低年级孩子的通病。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影响讨论效果,还无法使讨论深入。因此要训练学生会听:一是要学会倾听老师的提问,会听操作要点,和小组分工要求;二是认真倾听每个同学的发言,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要求一人先说,其他人必须认真听并且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要能听出别人发言的重点,对别人的发言做出判断,有自己的补充或独到见解;三是会听别人发言的要点,善于将收集的信息归纳总结。

2、学会表达

语言表达是人与人交往和互动的基础,也是个人交际能力的重要指标。合作学习需要每个成员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互相了解对方的观点,在此基础上才能合作探究问题。而在合作学习中常常会出现号称“小权威”的学生独占课堂,部分学生沉默不语,袖手旁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深入到小组中去,调动这些学困生的参与欲望,为他们创造敢说、想说、喜欢说的机会与条件。培养他们敢说的勇气,适当给予回答的机会,把一些简单的问题让给他们说,并及时的给予鼓励和肯定。使那些基础知识差、思维能力弱、不善言谈的学生也有参与、表现自我和获得成功的机会。

3、学会讨论

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后,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讨论,攻克难点,形成解决方案。不轻易放弃一个方案或想法,不迷信权威。教师要教给学生讨论的方法:各组由一人汇报自学或独立思考的内容,其它成员必须认真听,并且有自己的补充和见解,最后,还应将各自遇到的问题提供给全组成员讨论,对达成共识和未能解决的问题分别归纳整理,准备发言。让每个学生发表见解,相互启迪,实现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4、学会评价

合作学习活动中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做出的简单的评价,其中包括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等。教学中可以通过教师的范评引导学生互评,如让学生倾听他人发言后,用手势表示对或错,用准确流畅的语言评价,以增强评价的能力勇气、提高评价的精彩性。在评价时,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同学的发言、某一解题的方法、某一设想谈谈自己的想法。使评价有目标、有内容,言之有物,比如评一评这种方法好不好?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为什么?教师要循序渐进,谆谆善诱,允许学生用一句话评,两句话评,慢慢地学会有条理地说出自己的理由。在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班的教师应根据各班的实际,有意识的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孩子,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在合作中,先是做好小组学习任务的分配。每个组要有领导者,检查者,记录者,汇报者,操作者等等。

5、学会分工

分工好了,教师也应该给孩子说明: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内容和目标是什么,怎样完成任务。为了让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开展得有序、有效,学生一定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以4到6人为一小组,组长定为1号,必须是从全班挑选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都很强的。2号的程度较次于1号,3号和4号以此类推,让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层次感。教师可先在上课的前一天,对小组长进行培训,在这次小组合作学习环节里,我们的学习任务是什么?小组长应该怎样去支配组里的每个人?怎样让组里的成员有顺序,有组织的进行合作?让1号在交流时帮着3号,让2号尽量和4号互帮,这样就提高了学困生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也要加强巡视指导。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引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式,能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学知识的同时,又能提高人际交往和实践探索的能力,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很好的教学方式。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我想只要坚持从低年级就开始不断地探索、实践“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并将它不断地发展、日趋完善,一定会有效地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教师的介入

小组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及时点拨和指导,教师在学生合作与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时刻要变换自己的身份,时而是一个促进者,时而是一个合作者,时而是一个帮助者,时而是一个激励者。在学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时候,教师的角色是一个促进者和合作者,有时也根据学习任务的难度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当指导者。这时,教师需要观察小组的活动情况,包括学生个人的参与情况,以及与他人合作的情况;需要深入到小组中,了解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分析他们的解法,及时发现他们的失误,以便提供必要的提示或矫正,并能及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对个别学生或个别小组有独到见解或出现创新性思维火花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支持。在整个过程中,教师采取的都应是一种友好的、积极的态度和行为,既不能过多地干预学生思考的过程和结果,又不能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袖手旁观。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在合作的过程中让学生领悟方法,进行学法交流,比一比谁的方法好,让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能让学生学会选择与判断什么是有效的,正确的,最佳的观念与做法。并注意观察学生学习和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要让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多思考、发言,保证他们达到基本要求;同时,也要让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中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争取生生之间、师生之间更多的学生交流的机会。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最终达到育人的目的。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会评价能力
学会分享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学会分享
学会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