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
2017-09-28潘菲
潘菲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959(2017)19-0166-02
医院感染是指住院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新生儿在医院感染中属于易感人群,而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各器官系统发育不完善则更易感染。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医院感染后不易早期识别,病情进展快,较易引起严重后果。为了降低新生儿病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加强管理,现将我院新生儿病区存在的感染因素及对策分析如下。
1 相关因素
1.1医务人员因素
在临床工作中,大部分医生、护士不能完全了解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医院感染及消毒隔离意识薄弱。同时,我院新生儿科实行床边摄片、床边化验及床边彩超检查等,而这部分医务人员为放射科、检验科及特检科技师,他们往往认为只是与患儿的短期接触,不能重视新生儿的医院内感染。另外,我院为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承担了较大的教学任务,见习、实习学生较多,而学生的医院感染意识几乎缺失。
1.2患儿因素
孙庆芬[1]等研究表明早产儿医院感染率(18.75%)明显高于足月儿医院感染率(7.14%),且出生体重越低医院感染率越高,医院感染例次越高。有研究表明[2],平均出生体重每减少500 g,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加3%。出生体重越小,感染率越高[3]。胎龄小于30 w,感染率大大增加(47.8%)[4]。新生儿皮肤屏障功能脆弱,皮肤角化层和真皮层均较薄,胶原纤维排列稀疏,易受损伤,而且皮肤含水量较多,脂肪较高,利于病原菌的生长,诊疗护理中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损伤皮肤粘膜,破坏其屏障功能。
1.3易感途径
1.3.1感染部位 报道提示新生儿病区发生医院感染的途径主要为呼吸道、血液及胃肠道等,其中呼吸道感染为最主要的感染途径。这是由于新生儿气管、支气管相对狭窄,纤毛运动差,清洁能力弱,加之气管插管、吸痰等侵入性操作的实施导致粘膜损伤,增加了医院感染的机会。同时,新生儿病室内空气流通较差,湿度大、温度高,利于细菌生长,也可导致新生儿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1.3.2各种诊疗操作 新生儿病区为无陪护病区,基础护理多,诊疗操作频繁。患儿每日均需要进行沐浴、抚触、奶瓶喂奶、更换尿布、口腔护理、臀部护理、脐部护理等基础护理操作。同时,患儿还会接受暖箱保暖、蓝光治疗、肠外营养、机械通气、各种穿刺置管如动静脉留置针置管、PICC等诊疗操作。每日医生上下午各查房一次,带领实习或见习同学查房、给予穿刺采血、监测血糖等。诸多诊疗护理操作均增加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1.3.3卫生洗手 医务人员经常与患儿接触,如果手卫生不能得到落实,将大大增加患儿之间较差感染的机会。医务人员在接触患儿前后能否有效执行卫生洗手也决定了医院感染发生率的高低。另外,部分医生护士使用床边配置的快速手消毒液方法不正确,没有严格按照六步洗手法洗手而导致手卫生不达标,也会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
1.3.4仪器设备 查房或检查使用的听诊器、软尺不能完全做到一用一消毒或消毒不彻底,奶瓶奶嘴的消毒处理是否规范,暖箱的日常保养与终末消毒是否到位、湿化液能否定期更换、暖箱滤网能否定期更换,新生儿病室内的空调滤网能否按时更换、清洗,湿化瓶、雾化器、负压吸引器、简易呼吸气囊、喉镜等常用设备能否做到一人一用一消毒等都为医院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
1.3.5病房环境 新生儿室往往较为密闭,且室内温度高、湿度大,给细菌繁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尤其是早产儿室因温湿度更高,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因素。当患儿数量较多时,容易出现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混住的现象,也增加了医院感染的发生机会。
1.4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近年来,大量抗生素在临床被广泛使用,尤其是广谱抗生素的使用导致机体对抗生素敏感的菌群受到抑制或被杀灭,而有耐药性的细菌得以繁殖,从而破坏了体内菌群的平衡,出现菌群失调。有报道表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不但不能預防医院感染的发生,还易致医院感染更易发展为耐药菌感染。
2 对策
2.1重视各级各类人员院感知识的培训
每月定期学习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及法律法规,提高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仅加强对新生儿科医生、护士进行定期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更需要关注床边摄片技师、检验技师、特检技师、见习生、实习生、进修人员的培训,牢固树立医院感染意识,切实落实消毒隔离措施。
2.2重视高危人群
早产儿设单独病室,尽可能与其他患儿分区放置。感染患儿与非感染患儿分室放置,实施分组护理。正确掌握侵入性操作指征,防止医源性损伤。
2.3重视新生儿室环境,实行分室管理
进入新生儿室必须换鞋、更衣,戴口罩和帽子。对有疑似或确诊的呼吸道疾病、化脓性疾病、传染病等工作人员不宜进入。根据患儿病情调节合适的温湿度。新生儿室要保持空气清新,开窗通风2 次/d,室内安装空气净化机(循环风),定时消毒室内空气。
2.4落实新生儿的基础护理
口腔使用2%~3%碳酸氢钠护理2次/d,观察口腔黏膜有无破损和鹅口疮。脐部使用0.5%碘伏或75%酒精每日消毒一次或遵医嘱,注意脐带残端接扎以下部位的消毒。臀部每次便后使用湿纸巾擦净或温水洗净,再使用鞣酸软膏或护臀霜,使用一次性纸尿布。普通新生儿与隔离新生儿分区沐浴,医务人员在为每一名新生儿沐浴前后要做到卫生洗手,浴罩、浴巾一用一更换。每日沐浴后浴池用含氯消毒剂彻底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并保持干燥。
2.5加强物品管理
暖箱每日清水擦拭内外面,水槽每日清洗、更换灭菌注射用水,每周彻底消毒一次。保持暖箱、蓝光箱内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呕吐物、血液等污染。暖箱、小床、蓝光箱等终末消毒要彻底,用含氯消毒剂擦拭,作用30 min后清水擦拭干净。湿化瓶、雾化器、负压吸引器、呼吸机管道等一人一用一消毒。
2.6合理使用抗生素
制定合理的抗生素使用策略或路径,严格把控抗生素使用指征。入院时应根据指征完善病原学检查后应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避免滥用。避免无指征和多联合用药,严格控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2.7进行目标性监测,做到前瞻性管理
新生儿室进行目标性监测是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的必要措施,每月对新生儿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奶嘴、治疗车台面、操作台面、暖箱、空调出风口)、医务人员手、呼吸机管道、消毒灭菌质量等进行目标性监测,每月对监测结果进行分析,对潜在问题进行前瞻性讨论,再以此指导临床。
参考文献:
[1]孙庆芬,顾彩霞,李曼.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目标性监测[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20-422.
[2]徐焱,李文华,王丹华.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早产儿医院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17(10):1226-1228.
[3]麦菁芸,董琳,林振浪,等.新生儿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12):915-920.
[4]鲁靖,刘红,王荃,等.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医院感染分析[J].北京医学,2008,30(10):607-609.编辑/成森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