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生物制药实训室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7-09-28张小薇
张小薇
一、目前中职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现状及我校实施的情况和启示
职业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技能型、应用型的专业技术人员,随着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生产性实训理念不断深入到职业教育中。2004年,《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推进职业教育若干工作的意见》指出“实训基地不仅要完成对学生的实训任务,还应主动面向市场,开展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技术服务,使其成为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生产等为一体的多功能培训中心”。2006年,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强调“产学双方在校园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真实的工业环境为依托,培养学生和在职员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是产学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职人才的最有效模式”。基于以上目标和理念,包括我校在内的大多数中高职院校都在不断尝试和探索工学结合,初步探索出基本实施方法,主要基于校企合作,对学科课程进行整合重构,尝试以典型工作任务为主线,确定工作岗位分工,改变教学模式,进行各种尝试和创新。以我校为例,在过去的几年中,特别是专业技术学科都在努力贴近生产,模拟生产过程,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但是,工学结合在不断深入中也出现一些问题。
(一)缺乏企业的有效实践指导,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到位
企业的有效融入是工学结合的重要保障,它有利于教学一线的我们和学生及时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了解行业最新技术、工艺和核心产品,辅助学校确定实训基地的实训核心任务,为工学结合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等,但是目前确实缺乏企业的有效实践指导,企业由于商业利益、技术专项、安全和管理成本,认为校企合作弊大于利,导致合作率低,持续性差。
(二)受传统教学设施限制,仿真模拟生产环境不够
工学结合的有效实施需要模拟的工作环境作为基础,首先教学设施无法在短时间重建和完全更替,这一定程度限制了工学结合的实施。
(三)教学人员实践经验不够,缺乏行业实践指导师资
尽管近年来教学改革势头相当猛烈,但是很多教学人员依旧只有单纯的从教经验,缺乏企业实战经验,加上目前人才培养模式较为单一,这不仅影响教学质量,也让企业合作方造成压力。
二、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中职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我校实施的情况和启示
“翻转课堂”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已得到认可,当然各界也有存在争议的地方。一门新的技术是否符合事物的发展,要经过实践的验证和长期的考核,翻转课堂也是如此,我们只有确定这种教学模式能否有利于学生学习、有利于教师的成长、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才能确认翻转课堂的实用性。以我校为例,在过去几年,翻转课堂相继在各专业学科和公共学科中使用,还依托精品课程和课改班级使用,也取得或多或少的成果,但其中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一)不可否认的教学效果
在技能型课程中,翻转课堂能更有效吸引学生眼球,特别是实训技能课更能有效引导学生学习,帮助教师转换教学和导学的角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思考,有效引导学生明确岗位技能目标和技能标准,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效果同样在生物制药实训教学中体现。
(二)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翻转课堂的实施不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信息化能力要求,也提出更高的专业水准要求。对比传统教学和信息技术,翻转课堂要求教师储备更多的专业知识,并且融汇贯通,提高教学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考验着教师更高的钻研和奉献精神。
(三)对教学环境提出更高的综合要求
对比工学结合,翻转课堂需要院校的实训场地不仅符合企业的模拟要求,还必须跟上时代的步伐,引进信息手段满足教学需要,这不仅考验着校方的专项建设经费,还考验着现代实训室建设人员的知识量。
三、生物制药实训室建设的思考
为了完善专业建设,满足专业发展的需要,并且符合工学结合及有效教学模式要求,我校生物实训室一直在积极建设并不断完善中,前期建设耗资约89万元,占地约250平方米,并且在各方人员的努力下顺利建成,但是如何做好二期建设和内涵建设,使之符合时代要求,是我们当前思考的方向。
(一)引进企业文化,营造校厂一体的氛围
引进对口专业企业文化,明确该实训室的内涵建设,结合学校教学宗旨,营造校厂一家的氛围。实现校企对接的教学环境,包括特色实训基地口号和标语,例如“校园是我家,安全靠大家”“把普通做成精细,把精细做成习惯”、“6s”口号等;包括各类管理登记记录,例如场地登记表、设备使用登记表、试剂使用登记表、清洁轮班登记表等;包括简要生产流程、设备使用说明流程简图及安全警示等。
(二)合理区域布局,为工学结合提供可能
按照生产内容和教学认识规律,在考虑生物制药技能岗位的同时,结合学生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合理规划区域布局和摆设,为顺利开展任务教学提供保障。目前我校生物实验实训室规划包括三部分,共五间功能室。一是专业基础技能实训室和功能车间,包括微生物、生物化学实训室、灭菌车间、无菌操作车间等,二是专业技能实训室,包括组织细胞培养实训室等,三是典型生物制药工艺室,包括生物材料预处理、过滤、配料、发酵、冻干设备等,力求与企业做到仿真和相似。
(三)引进信息手段,为翻转课堂提供可能
改变传统讲台教授模式,教师学生不再面对面听授,学生排位更换为岗位排位;为了方便知识的查阅和课堂教学信息的阅读,配置岗位信息点、小屏幕等。
(四)成立专业指导小组,保障师资能力
引进企业专家、学校专业领头人,结合教学人员、实训人员等成立指导小组,保障专业学习方向顺应企业发展趋势,人员培养符合企业要求。教学人员和实训人员,可以是专任教师也可以是企业兼职人员,专任在校教师和实训教师,需要定期到生物制药相关企业学习、参加培训实践,或者参与行业年会,另外建议聘请驻校专业仪器维修人员等,以保证教学能力和职业水平,只有贴合时代要求的师资才能保障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整合知识架构,确定实训主线
突破传统教学形式和手段的另一个保障就是重整专业知识架构,整合实訓内容。由专业指导小组依据生物制药企业基础生产项目,根据行业技术种类和工艺流程的变化,结合学习认知规律,确立实训课程。可以包括基础任务,内含各技能岗位练习和考核、基础工艺学的反复操作等;专业提升任务,可以按照产品生产流程,安排连续实训周或月,以典型生产产品为主线,包括材料采集、处理、生产、验收、报告等流程性操作,通过项目任务,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亲身体验企业生产模式、各标准要求和操作。还可依据专业岗位要求,设立考工项目,帮助学生做好职业规划准备。
(六)实行绩效考核,实现精细管理
改变传统教师管理方法,成立分工责任制度,考核日常生产和工作情况,改变传统打分方式,实行绩效考核,实现精细化管理。例如落实人机对应制度,物品分工维护制度,清洁轮岗制度、应急处理制度等,尽量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状态,使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使精细变成一种态度。
责任编辑陈春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