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导学案的运用初探
2017-09-28黄焕伟
黄焕伟
【摘要】导学案作为实施学案教学的载体, 促进了高效课堂的形成。导学案与传统教案有着明显区别,老师怎样教是传统教案主线,而学生自主学习是导学案的主线。长期坚持使用导学案授课,更能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新课改;自主学习
中国分类号:G633.3
导学案是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根据学生的实际知识能力、生活体验、感知能力,为构建学生主动学习体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新课改要求: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让他们初步构建自主学习体系:学习目标明确、学习习惯良好、认知能力提高、思维步骤严谨等等。所以,导学案实际上是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一种重要媒介,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 使他们作为主动学习一方积极参与教学,从而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课堂教学主要由教知识变为授方法,促生高效课堂。导学案编写绝不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教学环节,它融入了广大教师的创造性思维,体现教师的智慧。导学案随课改进入了我校课堂,在四、五年的不断实践、探索过程中,本人有一些拙见,抛出与大家交流。
一、导学案的设计思路
(一)问题探究是关键
教师先要细致分析教材中的知识点,然后结合现代和谐社会所倡导的德育点,把它们融入导学案,通过创设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情境或具体问题,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设置具体问题,应考虑由易到难、由浅入深,考虑学生该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个体差异,所预设问题要有针对性,既有利于夯实基础又有利于强化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与课外生活的“面对面”交流,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丰富生活知识引入课堂,引导学生既能自主学习又能讨论交流,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进程中,逐步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素养。
(二)教学高效是重点
导学案通常设置这样的教学环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字词句预习、合作探究问题、自主检测、课外延伸、课后反思等。教师要根据课时内容确定导学案的内容,尽可能地将一课时的教学内容编写成一个学案,上述导学案的教学环节可以依据具体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并不强求面面俱到,这样一课时学习的知识总量易于把控,更突出导学案的时效性、针对性、计划性,从而构建高效课堂。
(三)知识整理是难点
教师在研究导学案的每一个阶段都要站到学生的角度去考虑,例如学生的自读文本、思考问题、合作探究等学习环节,教师要指导学生系统地整理所学到的文本知识,可分为:基础知识、文本欣赏、情感概括等类别,在此基础上,适时地点拨学生如何提炼解题思路、技巧等要素,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法。
二、导学案的具体实施
(一)学生自主学习,完成预习目标
“在精读指导前,得先令学生预习” (叶圣陶语)。导学案中的“预习环节”就像学生自主学习的指路明灯,让他们明确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带着“任务”通读文本,并利用工具书或参考资料把文本中的字词句等语言基础知识掌握好,然后利用早晚读等时间投入感情的诵读文本, 初步感知作者思想感情,尽量自己解答导学案里的预设思考问题,如果有疑惑及时记录下来,以待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探究及教师点拨来解决。学生预习的时间及持续性是一个难题,也需要教师采取较为灵活的形式来组织,如课前有针对性的分析部分学生(好、中、后进)的导学案,了解学情以便做适当调整;要求学生及时地记录下自我预习当中产生的疑惑,并且在课堂上大胆质疑,让学生自己根据文本内容再设计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那怕这些问题不成熟或有些可笑,教师都应积极评价和鼓励;然后在分组讨论时,可以采取小竞赛的方式(如评选“最佳记者”)看哪一个小组提的问题最有意义,如能持之以恒,学生的善思质疑的好习惯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的兴趣更深厚,方式方法更佳。
(二)學生小组讨论,突破重点难点
本人认为教师有的时候很像节目主持人,主要起引导串联的作用,导学案就像主持人的台本,好的教师应逐渐隐身成为课堂教学中纯净的“幕布”或学生成长路上的“灯塔”。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讨论导学案中的重、难点问题,对一些绝大部分学生通过自主预习都能掌握的问题可以略过,这样更好把握时间,“好钢用在刀刃上”。对于学生在合作探究中不能解决的带有共性的问题,教师应当堂记录下来,以便在教师点拨时师生共同探讨。在学生合作讨论中,教师应强调紧扣文本和导学案,这是自主学习的本源,思维可以发散但基础不能改变。还有重要的一点是展开合作讨论时,为避免形式主义,从一开始就要分好小组,定好发言人和小组长(可以一周或一月换),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突破导学案设定的教学重、难点。
(三)学生有效练习,教师循循善诱
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重要环节,学生自主学习后完成一些设计巧妙的练习,可以巩固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可以启发他们较为科学的答题技巧,课前印制了导学案,教师就可以要求他们做到解题要相对规范,虽然语文科的答案较为灵活,但很多题型是有稳定的答题技巧的,教师可以现场批阅学生练习,通过投影仪展示给大家,并对不规范的及时纠正,并且适当板书,有利于规范作答习惯的养成。当学生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时,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成果和学生相互质疑的难易度来决定点拨精讲,教师通过精讲练习,揭示文本内容的内在结构规律,引导学生用严谨的逻辑方法解决问题,从而进入更为宽广的思维领域。
但是由于自身水平有限,实际操作过程中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导学案上的问题设计不够巧妙、针对性不强;部分学生重视导学案而忽视文本;部分学生虽然完成了学案,但深度不够,特别是一些探究题不认真做浮于表面;为了赶进度,导学案中的课外拓展延伸部分就被忽略了,没有发挥出它的作用;学生注意力在导学案和教材间来回转移,精力难以集中,这会影响课堂学习效果。
总之,本人会坚持使用导学案,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努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语文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陈文斌;谈“教学案”的理论基础与编写——课堂有效教学方式的行动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年03期
2.吴育红;贾凤梅;实施学案导学的关键点[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年35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