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共享厨房”,这个真的可以有
2017-09-28陶资仙
师道 2017年9期
陶资仙
今年21岁,来自唐山的湖北大学环境与艺术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杨海北,因想念家乡菜,创办了全國首个高校“共享厨房”。运行模式是,学生提前预约,带上自己的食材,交10块钱使用费,就能在学校提供的共享厨房亲自烹饪菜肴。(见《新京报》)
“共享经济”雨后春笋般发展壮大起来,然而实际效果却不一而足,“共享雨伞”“共享衣橱”“共享睡眠舱”等更是举步维艰,备受质疑。究其原因,无外乎脱离实际、利益至上、管理艰难、安全卫生易失控等。
而湖北大学学生杨海北创办的“共享厨房”,虽然同样显得“另类”,却有其充分的可行性和深远的存在意义,因而我要赞一个,支持其办下去。
首先,市场有需求。和杨海北一样,太多的大学生想吃家乡菜或心仪的特色菜了,然而在校园食堂难以得到满足,“共享厨房”的出现,不正弥补了遗憾吗?而这样的情况,各个高校都存在,因此“共享厨房”很有可能在更多的地方被复制。
其次,措施有保障。和“共享雨伞”“共享衣橱”“共享睡眠舱”等面向社会不同,“共享厨房”立足于高校校园,不但得到了学校在手续、场所等方面的支持,而且在食品卫生和安全等问题上,学校也安排后勤部门负责监督把关,共用的油、调料等是统一招标采购,包括学生自己带的菜,也会帮忙查看,以确保万无一失。这样的“共享厨房”对创办者及租用者来说均无后顾之忧,岂有办不好之理?
此外,学生有锻炼。“共享厨房”对创办者来说是带有创业性质的锻炼,对租用者来说同样是一种锻炼。尤其是作为租用者的大学生,如果能通过经常出入“共享厨房”而掌握做饭的本领,无疑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