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安科技人脸识别技术位居世界第一中国平安的AI野心

2017-09-28姚冬琴

中国经济周刊 2017年37期
关键词:人脸识别人工智能金融

姚冬琴

Fintech大潮来袭,金融与科技的界限正在逐渐模糊。

如果要问,作为人工智能(AI)的典型应用,人脸识别技术最牛的是哪家公司?按照国际权威人脸识别数据库LFW的测试结果,答案并不是刚刚发布了iPhone X的苹果公司,也不是腾讯旗下的人工智能平台“优图”,而是一家看似不会出现在榜单上的保险公司——中国平安集团。

根据中国平安官网信息,5月9日,LFW最新公布的测试结果显示,中国平安旗下平安科技的人脸识别技术以99.8%的识别精度和最低的波动幅度领先国内外知名公司,位居世界第一。

对于中国平安,公众最熟悉的标签就是“中国最赚钱的险企”。根据五大上市险企发布的2017年半年报,中国平安实现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434.27亿元,比另外4家(中国人保、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的净利润总和还多出86亿元。

不过,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说,要逐步将平安从资本驱动型的公司转变为科技驱动型的公司。“平安是国内最早拥抱Fintech理念的公司。”马明哲表示,过去5年,公司每年在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上的投入高达数十亿元。

视觉中国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平安会不会变成一家“卖金融产品的科技公司”?中国平安重金投向人工智能,有着怎样的野心?

“中国最赚钱险企”的新引擎

9月6日,中国平安一场声势浩大的发布会在国家会议中心举办,据称,超过100家保险公司及代理公司参会。

在发布会上,中国平安旗下金融科技公司金融壹账通推出“智能保险云”产品,包括“智能认证”“智能闪赔”两大产品,面向全行业开放。大地、阳光、珠江人寿、中宏人寿、昆仑健康等十余家保险公司与金融壹账通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平安金融壹账通董事长兼CEO叶望春表示,“智能保险云”旨在向保险行业全面开放保险领域的人工智能技术。

从2014年建立自己的人工智能团队,到如今高调对外输出人工智能技术,中国平安只用了三四年时间。

这并不是中国平安首次对外输出人工智能技术。从3年前开始,依托智能银行云,金融壹账通就已经为超过400家银行、2000多家非银行金融机构提供了服务。“我们预计明年会为超过75%的银行提供服务。”叶望春说。

在中国平安首席科学家兼技术研究院院长肖京看来,人工智能要成功,大数据、高效的计算平台、先进的算法、全面的场景四个要素缺一不可。“而这四个方面,平安都是具有绝对的、独特的优势。”肖京说。

“‘智能认证这个业务被寿险和财险的调用量已经达到以亿为单位的次数。”平安金融壹账通总经理邵海峰对《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说。

据介绍,平安“智能认证”投入使用后,新契约投保退保率降至1.4%,远低于行业的4%;投保时间可由行业平均的15个小时缩短至30分钟;“理赔难”的问题,处理时效也由3天提速至30分钟。

此外,作为中国平安旗下另一个开放平台,“城市一账通”为山东、云南、北京、重庆等全国20余省份200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医保管理服务,覆盖近60%的城市和5亿人。

平安最大的对手是腾讯和阿里?

互联网企业强势杀入金融圈,让许多传统金融企业倍感吃力。中国平安也并非没有危机感。它未来最大的对手,也许不是中国人保、中国人寿,而是腾讯和阿里巴巴。

事实上,早在几年前,马明哲就已经敏锐地捕捉到未来战场的转移。2013年元旦致辞,他的主题是《科技,引领综合金融》。他预料到,以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智能手机等为代表的现代科技迅猛发展,将带来颠覆性、革命性的变革。“科技的发展,不仅为金融业引入新的竞争主体,也在逐步改良甚至完全重塑传统金融的经营模式。”马明哲说。

“其实3年前马总就提出,希望把我们多年来应用的技术做一个开放平台。所以3年前我们成立了金融壹账通,成为我们科技孵化的一家公司。当时把55项核心金融科技技术放在金融壹账通。”中国平安常务副总经理、首席運营官、首席信息执行官陈心颖回忆说。

金融壹账通的技术最初提供给银行。“刚开始给银行提供的时候,大家都问,平安真的会把最核心的东西拿出来吗?平安真的会保护我们的数据和我们的客户吗?我们一家一家跑,一家一家做,这3年来我们证实了我们可以做到。”陈心颖说。

叶望春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到今年8月底,金融壹账通依托智能银行云,年资产交易规模突破4万亿元,预计到年底会接近10万亿元。C端的使用人次超过5亿,预计到年底会接近10亿。”

“平安长期以来一直坚持科技引领金融,现阶段,AI已经成为平安的重要战略。”肖京表示,AI并不是一个非常新的话题,在过去60年中曾数度兴起。而这一轮AI热潮,会真正让AI技术产生商业价值,做“有用的AI”。同时,AI技术这一轮成长特别快,“所以我们要做好准备,紧紧跟上,否则就会丧失竞争能力,就会掉队。”

除了来自新技术的冲击,对于中国平安来说,剑走AI或许还因为,保险这个古老行业的“痛点”依然存在。

2016年,我国保险业保费收入突破3万亿元,快速跃居世界第二。社会各界对保险的产品和服务质量、效率都提出了新的期待。然而,在保险业,投保、理赔、运营三个核心环节仍然存在着诸多的痛点。仅以车险理赔来看,理赔过程平均耗时超过3天,且赔付渗漏率高,有八成左右的保险欺诈是在车险行业。

而平安“智能闪赔”产品,开发了3万多种数字化理赔风险控制规则,覆盖理赔全流程主要“个案”与“团伙”风险。endprint

“2017年上半年,平安‘智能闪赔拦截风险渗漏达30亿元,全年预计超过70亿元。日拦截风险渗漏,在8月底突破1000万元。这么多年来,这是我感到最兴奋的一件事情。”平安产险副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朱友刚说道。

平安会成为什么样的科技公司?

金融行业被认为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落地场景。同时,人工智能技术的成熟运用,也是“未来银行”“未来保险”“新金融”的基础。

过去5年,马明哲多次谈到,中国平安要向科技公司转型。在平安内部,关于科技发展战略,有ABCD四种说法,分别是人工智能(AI)、区块链(Blockchain)、云(Cloud)、大数据(Big Data)。

据介绍,目前,中国平安拥有中国金融机构中最大规模的大数据平台和最多的科技专利申请量,大数据科学家超过500人,科技研发人员超过两万名,年研发投入逾70亿元,多项成果取得全球领先地位。人脸识别技术、声纹识别技术、预测AI技术、决策AI技术以及平安区块链技术等在上百个场景中应用。“这些行业领先技术在集团内部如陆金所、平安普惠、平安好医生等均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通过金融壹账通等开放平台对外输出,成为金融机构外部赋能的重要力量。”

事实上,人工智能技术已经让中国平安旗下相关业务与产品在同级市场形成了竞争壁垒,比如金融壹账通的小额贷款产品“应急钱包”、征信业务相关的多款产品,均因此直接获益。借助大数据分析与人脸识别等技术,“应急钱包”极大地简化了贷款的整个流程,极短时间内即可完成从贷款申请到用户身份识别、审批并最终发放贷款的全部线上操作。用户通过手机,只需6分钟便可获得最高3万元的贷款。

据悉,凭借已跻身国际领先地位的人脸识别技术,平安科技正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已经和多家国际金融机构达成合作意向。

除了人脸识别技术,中国平安还利用AI技术助力疾病预测。“我们知道,用传统方法,疾病预测是非常难做的。曾经有一些互联网公司利用网上信息来做,但是现在基本已经停止,因为信息非常繁杂,量不太够,反应也很慢。等你到网上搜索時,基本上问题已经发生。”肖京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平安在医疗专家、疾控中心专家的指导下,通过分析个体的金融、医疗等微观信息,加上人群、天气等宏观信息,建立模型。这个模型针对慢性病的识别、高风险的识别达到约80%的准确率,在传染病识别上可以达到85%的准确率。

“我们在重庆、深圳都在进行这方面的一些合作。在重庆,我们可以提前一周知道流感发生的情况。”肖京说。

通过中国平安2017年半年报可以得知,目前,中国平安的拳头产品仍然是寿险及健康险。代理人队伍数量、人均产能、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为中国平安成为“赚钱王”打下坚实基础。未来,把科技实力当作重要资产对外输出,能否成为中国平安又一个核心竞争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金融
人脸识别的“国标”来了
中科视拓开放商业版本人脸识别算法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荣耀畅玩7C:人脸识别
央企金融权力榜
民营金融权力榜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人脸识别”人工智能测谎仪研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