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2017-09-28杜艳平刘俊霞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羟基白血病粒细胞

杜艳平 刘俊霞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00)

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

杜艳平 刘俊霞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 河南 新郑 451100)

目的:探讨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同意参与本次研究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52例的病历资料,利用计算机随机分组,对照组26例,单纯给予羟基脲治疗,观察组26例,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比较两组生存率,并统计其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羟基脲维持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5年生存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的疗效显著,减少羟基脲用量,降低用药不良反应发生,且延长患者生存期,值得推荐。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消毒化瘀汤;羟基脲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以骨髓粒系增生、外周血白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细胞株疾病,常见症状有发热、乏力、消瘦、骨痛、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不良影响。羟基脲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的首选药物,但对加速期、急变期患者疗效欠佳。中医认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由先天营养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引起脏腑亏虚,或由于情志失节、外感六淫导致气血运行不畅,致使毒邪乘虚而入所引起[1]。清毒化瘀汤作为一种中药制剂,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淤的作用,且用药安全。由此,我院对2010年1月-2011年1月就诊的2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效果满意,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择取56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入组标准[2]:西医诊断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中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经血常规、骨髓象检查确诊,经Ph染色体检查呈阳性;临床症状有乏力、发热、消瘦、脾脏肿大、骨痛等症状;中医诊断参照《白血病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试行方案)》属气滞血瘀型:症候有腔腹胀满、肋下有块、软而不坚、舌红、苔薄、脉细弦;入选患者均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心血管疾病者;心功能不全者;严重精神障碍者;其他恶性肿瘤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8例,男性16例,女性 12例,年龄 20~75岁,平均(35.8±2.4)岁;病程 2~34个月,平均(15.4±1.6)个月。 观察组28例,男性17例,女性11例,年龄21~75岁,平均(35.9±2.5)岁;病程 2~35 个月,平均(15.8±1.7)个月。 2 组的病程、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临床对比分析。

1.2 方法

对照组单纯服用羟基脲(陕西远景康业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4022978)1~3g/d,一天服用1~3次,具体用量根据患者体内白细胞计数情况决定,用药期间定期检测患者的白细胞计数水平变化,若白细胞计数<10×109/L,则停止服用羟基脲。观察组在上述用药基础上联合消毒化瘀汤治疗,方中:白花蛇舌草30g、藤梨根30g、墓头回30g、薏苡仁 30g,丹参 15g、当归 10g、蒲公英 15g、青黛 10g、红花 6g、桃仁 6g、陈皮6g、青皮6g、生甘草3g,加减治疗:口干、发热、舌红、便秘者加苦参 15g、生石膏 25g、知母 10g、贯众 12g、大黄 6g;贫血、面色苍白、气短者就爱山药 15g、黄芪 15g、白术 10g、茯苓 10g、太子参 25g、山萸肉10g;腹胀饱满、舌苔白者加茯苓12g、莱菔子10g、白芥子9g、半夏 9g、竹茹9g、川朴花6g;低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弦者加生地12g、五味子10g、丹皮9g、麦冬9g;皮肤紫癜、鼻衄者加仙鹤草25g、白茅根25g、水牛角25g、大小蓟各15g;肝脾肿大明显者加赤芍12g、丹皮10g。一天1剂,加水煎煮取汁400mL,分早晚2次服用,用药期间注意忌辛辣食品及烟酒。

1.3 观察指标

详细统计两组羟基脲维持量及用药不良反应情况,随访1~5年,比较两组生存率。

疗效判定参照《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完全缓解:乏力、发热、消瘦、脾脏肿大、骨痛等症状消失,经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10.0×109/L,骨髓象正常;部分缓解:上述症状有所改善,白细胞计数<20.0×109/L;无缓解:上述症状及白细胞计数无变化,总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

1.4 统计学处理

选取版本为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组计算机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经χ2检验,完成组间疗效指标的比较,设P<0.05为组间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羟基脲维持量分析

观察组羟基脲维持量明显较对照组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羟基脲维持量分析[n(%)]

2.2 两组用药效果分析

观察组用药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用药效果分析[n(%)]

2.3 两组用药不良反应分析

观察组恶心呕吐2例、肝功能异常1例、肾功能异常1例,白细胞降低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86%,对照组恶心呕吐4例、肝功能异常2例、肾功能异常3例,白细胞降低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8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7805,P=0.0001)。

2.4 两组5年生存率分析

观察组5年生存率为21例(75.00%),对照组5年生存率为10(35.7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1.2323,P=0.0000)。

3.讨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是血液系统疾病中常见一种恶性肿瘤,随着近年环境污染的加剧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率呈增高趋势。该病多见于青壮年,其平均生存时间大约为3年左右。羟基脲作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的首选药物,属于一种核苷二磷酸还原酶抑制剂,通过阻断核苷酸还原为脱氧核苷酸,选择性抑制DNA合成,具有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毒副作用少的优点,但对治疗加速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较差,对急变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基本无效[4]。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中医属“虚劳”、“血证”范畴,中医认为,该病多由因虚致病,或虚实夹杂所致,邪实有湿热、温热、痰热、淤毒等症状;而正虚有先天禀赋不足或后天营养失调引起脏腑亏虚,或情志失节、病毒入邪等引起气血不畅,脏腑功能失调[5]。一旦病毒入侵,邪毒化火化热,伤血及髓,导致气血亏虚,邪与营血相互搏结,导致气血不畅,脉络受阻,久而成积。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会出现体虚、虚实夹杂等症状。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发病机制多由气血痰食邪毒相互搏结而成,多与淤血有关。故治疗本病的关键在祛毒化瘀,以达到邪去元气自复的目的。若过邪毒痰淤不祛除,使邪毒热入营血,元气损耗,灼伤阴精,最终因精血亏损、元气耗竭而死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主要特点肝脾肿大,临床治疗本病多以活血化瘀为主,辅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等方法。作者立足于中医理论治疗的角度,并结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特点,认为活血化瘀药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在常规羟基脲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清毒化瘀汤治疗,方中白花蛇舌草性寒、味苦,具有清热解毒、消痛散结的作用;藤梨根性凉、味酸、涩,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的作用;墓头回性凉,味苦,味酸涩,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青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的作用;蒲公英具有清热解毒、消痹散结合的作用;当归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的作用;丹参活血祛瘀、安神宁心;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桃仁活血化瘀;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薏苡仁健脾止泻、解毒散结;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甘草调和诸药,共奏清热解毒、活血化瘀之功效。有文献报道[6],活血化瘀汤联合化疗药物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可提高肝脾肿大缩小程度,加快体内白细胞下降速度,同时对巨核系统及骨髓粒系统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王明松[7]研究发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的有效率高达87.5%,患者生存率得到明显提高。本研究显示,观察组用药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这与文献[8]报道结果相似。由此证实,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方案的开展,改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韩俊莉[9]等研究表明,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方案能明显减少羟基脲的用量,且毒副作用少。本研究发现,观察组羟基脲用量剂量低于对照组,且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与沈晶[10]报道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采取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方案可取得良好效果,不仅改善患者乏力、发热、脾脏肿大、骨痛等症状,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同时减少羟基脲用药剂量,用药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1]段勇,李鸽.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与羟基脲联合阿糖胞苷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比较[J].海峡药学,2012,24(5):82-83.

[2]张玉平.联用α-干扰素和羟基脲与联用阿糖胞苷和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对比[J].当代医药论丛,2015,14(20):152-153.

[3]肖佩玉,万正兰,麦海燕等.羟基脲联合α-干扰素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125例[J].中国实用医药,2012,07(26):154-155.

[4]吴涛,于红涛,张忠强等.羟基脲联合干扰素α-2b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25):47-48.

[5]李爽,顾敏,刘卓刚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不同药物治疗后树突细胞的变化[J].实用药物与临床,2013,16(4):271-272.

[6]林丹,周郁鸿.八珍汤联合羟基脲治疗中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6(12):1260-1263.

[7]王明松.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中医临床研究,2011,03(5):44-45.

[8]滕瑛钰,徐亚文,刘奇峰等.清毒化瘀汤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7(13):137-138.

[9]韩俊莉,周郁鸿.清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疗效观察[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09,19(5):300-302.

[10]沈晶,杨凌志,付丽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7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4,21(15):1232-1235.

R9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327(2017)-06-0167-02

河南省社科联、河南省经团联调研课题,《消毒化瘀汤联合羟基脲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分析》,(SKL-2016-1946)。

杜艳平(1988.06.02—),女,河南郑州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教育。刘俊霞(1985.09.22—),女,河南濮阳人,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实验师,研究方向为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羟基白血病粒细胞
经方治疗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引起发热案1则
羟基喜树碱PEG-PHDCA纳米粒的制备及表征
一例蛋鸡白血病继发细菌感染的诊治
N,N’-二(2-羟基苯)-2-羟基苯二胺的铁(Ⅲ)配合物的合成和晶体结构
TEMPO催化合成3α-羟基-7-酮-5β-胆烷酸的研究
白血病外周血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
阅读理解Ⅰ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子宫内膜容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