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鸭瘟的防治与诊断

2017-09-28

农业知识 2017年31期
关键词:泄殖腔病鸭头份

鸭瘟的防治与诊断

鸭瘟是鸭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本病传染迅速,发病率和致死率很高。临床特征为体温升高,两脚发软无力,下痢,流泪和部分鸭头颈部肿大,食道黏膜有小出血点,并有灰黄色伪膜覆盖或溃疡,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和坏死。剖检时见肝有不规则大小的坏死灶及出血点。鸭群感染鸭瘟后,往往引起大批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一、病原体

鸭瘟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该病毒易在9~14日龄鸭胚和13~15日龄鹅胚中繁殖继代,并引起胚胎死亡。对热敏感,在56℃加热10分钟会丧失感染力,80℃经5分钟即可死亡。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在pH值为3和pH值为11时,病毒被迅速灭活。0.5%石炭酸60分钟,0.5%漂白粉、5%生石灰30分钟均可致弱和杀灭病毒。对常用的消毒剂敏感,病毒对低温的抵抗力比较强,低温对毒力的影响不大,阳光直射、高温、直射等都不利于病毒的生长。

鸭瘟病毒是一种泛噬性病毒,病鸭的分泌物、排泄物、内脏器官、血液、骨髓、肌肉等均含有病毒,其中以肝、脾、脑等组织的含毒量最高。

二、诊断

1.流行病学诊断。在自然情况下,只有鸭能够感染鸭瘟,不同品种、日龄、性别的鸭均可感染,以番鸭、麻鸭、绵鸭易感性最高,北京鸭次之。成年鸭和产蛋母鸭发病和死亡较为严重,一个月龄以下雏鸭发病较少;但人工感染时,雏鸭较成年鸭易感,死亡率也高。

鸭瘟的传染源是病鸭和潜伏期的感染鸭,以及病愈不久的带毒鸭。被病鸭和带毒鸭的排泄物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运输工具等,是造成鸭瘟传播的重要因素。其传播途径主要是消化道,也可以通过交配、眼结膜和呼吸道而传染;吸血昆虫也可能成为本病的传播媒介。该病一年四季都可发生,但一般以春夏之际和秋季流行最为严重。

2.临床诊断。病初体温升高,呈稽留热,病鸭精神萎顿,缩颈,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羽毛松乱无光泽,两翅下垂;两脚麻痹无力,走动困难,严重的病鸭静卧地上不愿走动。病初流出浆液性分泌物,眼周围的羽毛沾湿,以后变黏性或脓性分泌物,将眼睑黏连。部分病鸭头颈部肿胀,俗称为“大头瘟”。病鸭下痢,排绿色或灰白色稀粪,肛门周围的羽毛被污染并结块;泄殖腔黏膜充血、出血、水肿,有黄绿色的假膜,不易剥离。

3.病理学诊断。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的灰黄色假膜覆盖或小出血斑点,假膜易剥离,剥离后食道黏膜留有溃疡斑痕。泄殖腔黏膜表面覆盖一层灰褐色或绿色的坏死结痂,粘着牢固,不易剥离,黏膜上有出血斑点和水肿。头颈肿胀的病鸭,皮下组织有黄色胶样浸润。鼻孔、鼻窦见有污秽的分泌物,喉头部和口腔黏膜有淡黄色假膜覆盖,剥落后露出出血点和浅溃疡。肠黏膜充血、出血,以十二指肠和直肠最为严重;眼睑常黏连在一起,下眼睑结膜出血或有少许干酪样物覆盖。

肝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灰黄色或灰白色的坏死点,脾脏略肿大,呈暗褐色;胰脏有细小出血点或灰色坏死灶;产蛋鸭的卵泡增大,并有充血和出血,有时卵泡破裂引起腹膜炎。

组织学变化表现为肝中央静脉红细胞崩解,血管周围常有淡染的凝固性坏死灶,肝细胞呈脂肪变性,网状组织肿胀。脾窦充满大量红细胞,实质有大小不等的坏死灶;食道和泄殖腔黏膜上皮细胞坏死脱落,黏膜下层疏松、水肿,有淋巴样细胞浸润,黏膜下层结缔组织有的呈纤维素样坏死。

4.实验室诊断。

(1)病毒分离鉴定。采集病死鸭的肝脏、脾脏等组织,无菌处理后分别接种于9~14日龄非免疫鸭胚的绒毛尿囊膜,以及9~11日龄SPF鸡胚的尿囊腔。如病料含有鸭瘟病毒,则鸭胚多在接种后4~6天死亡,胚胎有典型病变,而鸡胚正常。对培养物可用已知抗鸭瘟血清作中和试验,即可确诊。

(2)血清学试验。常用于诊断鸭瘟的血清学方法包括中和试验、琼脂凝胶沉淀试验等。

(3)分子生物学方法。根据鸭瘟病毒基因组核酸中保守区设计引物,可采用 PCR和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方法。实验室结果表明,分子生物学方法灵敏、快速、简单,特异性好。

三、防控技术

关于本病的治疗,我国各地在防疫过程中,应用各种化学药物,抗生素以及中草药对病鸭进行治疗均未取得效果,迄今尚未找到治疗鸭瘟的特效药物。本病属二类传染病,按照检疫法,病者应立即扑杀,尸体用高温处理,病鸭应禁止销售,不能随便乱扔死鸭,禁止在沟渠扑杀剖检病死鸭,防止病原蔓延。对于本病,主要是在综合防治的基础之上,重点进行疫苗预防。

1.预防。在没有发生鸭瘟的地区或鸭场,应当着重做好预防工作,定期注射疫苗。对于肉鸭,于7日龄左右进行首免,0.5头份/只肌注;20日龄左右二免,1头份/只肌注;种鸭和蛋用鸭,于7日龄左右进行首免,0.5头份/只肌注;20日龄左右二免,1头份/只肌注;开产前10~15天左右,2头份/只肌注;以后每隔3~4个月再免一次。鉴于鸭瘟病毒存在变异情况,所以建议筛选鹅体分离毒株来制备鹅用鸭瘟疫苗。

2.治疗。目前对鸭瘟尚无特效药物治疗。一个地区或一个鸭场一旦发生鸭瘟,必须迅速对鸭群进行全面检疫,迅速对鸭群采取封锁、隔离、消毒和紧急预防接种等措施。一旦发现鸭瘟,立即用弱毒苗进行注射,一般在接种后1周内死亡率显著降低,随后停止发病和死亡。

注射时应做到一针一鸭,以免在注射过程中传播病毒。同时严禁病鸭外调或出售,停止放牧,以防病毒散布,扩大疫情。对鸭群、禽舍、用具进行彻底消毒,对死鸭应深埋或焚烧。

(原伟涛 山东省畜牧总站250022)

猜你喜欢

泄殖腔病鸭头份
浅析鸭传染病的鉴别与治疗
三类水生动物的呼吸器官及其功能概述
鸭几种常见病毒性疾病的防治分析
秋季要注射疫苗防猪患乙脑
一例鹦鹉难产的诊治
《安徽六安地区鸭短喙与侏儒综合征并发细菌感染初报》图版
鸭霍乱病诊治与预防
用屁股呼吸的小乌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