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2017-09-28
小麦播种期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
小麦播种期是预防和控制病虫危害的至关重要的时期,该期的防治不仅对苗期病虫害的控制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以后的综合防治打下坚实的基础,是实施统一药剂拌种、统一土壤药剂处理、实现良种良方相配套、集成技术防病虫的关键时期。
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对控制小麦多种病虫害十分重要,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防治地下害虫、土传和种传病害为主,选择优良的包衣种子,配合土壤处理及其他农业、物理和生物综合防治措施,全面控制病虫危害,确保小麦苗全、苗壮和夺取来年丰收。主要技术措施如下:
农业防治
1.选用抗病虫品种。如济麦22等,在选择抗、耐病虫良种的基础上要注意品种合理布局,避免单一化种植。
2.播种前要清洁田园(包括田边地头自生麦苗、杂草、残存秸秆等的清除),增施腐熟有机肥料,深翻土壤,提高整地质量,清除地表菌源,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根据品种特性、产量水平、土壤湿度和气象因素,大力推广精量、半精量播种技术,控制播种深度,创造合理群体结构,培育健壮个体,提高小麦自身抗逆能力。
4.种子处理。选种晒种: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种子包衣:种衣剂是杀虫剂、杀菌剂、微肥、植物生长调节剂、成膜剂等复合而成的新型农药。种子包衣具有简便、缓释、长效等优点,除防治病虫害外,还兼有种肥作用。沼液浸种:用沼液浸种可提高小麦抗性,方法是将种子装入透水性好、结实耐用的编织袋中,每袋装15~20千克,将袋子吊入沼气池沼液中,浸种时间为12小时,取出后用清水冲净,晾干待播。
5.推广适期或适期迟播技术,以减轻多种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药剂防治
1.地下害虫防治。⑴防治指标:每667平方米蝼蛄100头以上,蛴螬或金针虫1000头以上。⑵药剂防治:①药剂拌种。防治地下害虫可以用50%辛硫磷乳油500毫升,对水20~25千克,拌麦种250~300千克;也可用4.4%丁硫克百威・戊唑醇悬浮种衣剂60~80克,包衣100千克种子。所有经过药剂拌后的种子都要堆闷3~4个小时,摊开晾干后再播种。②撒施“毒土”。用50%辛硫磷乳油按每667平方米200~250毫升的标准,加10倍的水,和25~30千克的细土一起拌匀,形成“毒土”,把这些“毒土”撒在田地中;也可以用3%克百威颗粒剂每667平方米2.5~3千克,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③毒饵诱杀。每667平方米用麦糠8千克和90%敌百虫晶体0.5千克,混合拌制成毒饵,播种前撒在地面,耕入土内,可诱杀蝼蛄等地下害虫。
2.病害防治。⑴小麦全蚀病:麦播期采用有效药剂拌种和种子包衣是预防小麦全蚀病及其他土传病害的有效措施,是遏止小麦全蚀病传播蔓延的关键环节。可以用下列杀菌剂:每100千克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毫升,或12.5%硅噻菌胺悬浮剂160~320毫升,或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克。⑵纹枯病:种子处理可用以下药剂:每100千克种子用2.5%咯菌腈悬浮剂100~200毫升,或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60克,或36%多菌灵・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80~270克。拌种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技术要求操作,不得随意加大用药量,拌种后及时播种,以免堆闷时间过长影响发芽和出苗。⑶小麦胞囊线虫病:可选用0.5%阿维菌素每667平方米2.5~3千克,播种时沟施。
3.病虫兼治。可以直接选用能够同时防治病虫害的混配剂,如:⑴酷拉斯,27%苯醚・咯・噻虫悬浮种衣剂(苯醚甲环唑2.2%、咯菌腈2.2%、噻虫嗪22.6%),100千克小麦种子用100~120毫升,既能有效防治小麦全蚀病、小麦纹枯病,还能有效防治金针虫等地下害虫及早期蚜虫等。⑵奥拜瑞,31.9%戊唑・吡虫啉悬浮种衣剂(30.8%吡虫啉+1.1%戊唑醇),100千克种子用300~700毫升,能有效防治小麦纹枯病,对蚜虫持效期超过170天。可每100千克种子混配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100毫升+6%戊唑醇悬浮种衣剂50毫升,加适量水拌种。
无论使用哪种药剂,都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防止人畜中毒。(刘杰 深圳文锦渡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李玉青 茌平县博平镇农技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