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高职院校体育教学模式研究
2017-09-27王道辉
【摘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法等对四川省部分代表性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将研究结果作为高职体育教学改革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体育俱乐部 教学模式 现状 四川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207-02
从国家相关部门近几年对高职院校学生的体质测试中看出,学生体质有下降趋势,除去社会和学生个体因素影响外,学校体育作为承担学生身体锻炼的主要形式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体育工作者对体育教学改革作了不少尝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出现在不少高校的课堂,本文通过调研四川部分高职院校的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和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对比分析,试图找出最有的教学模式,对体育教学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一、教学管理机构
目前,教学管理机构设置分为两大类:即学院制、直线——职能制。通过前期调查的学校有5所高职院校还是采用直线——职能制,3所采用学院制,其中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还停留在多部门管理下,导致部门之间办事程序较多,影响师生的办事效率,不利于体育工作的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以学院制管理,部门较少,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管理,有利于为学生办事的高效率。
二、组织形式
传统体育教学模式按照传统的行政班上课,强调教师的主体地位,教学项目单一,考核方面统统用同一标准考试,基础较差的学生很难达标。以至于部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结果,“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不利于体育课程的发展。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开展的体育项目相对较多(通过前期调查工商职院18个项目、工程职院22个项目、乐山职院16个项目);组织形式较好(每个学校均以多种形式进行组织教学,其中行政班统一教学只有1年);考核与评价科学(主要从学生学习的进步、态度方面进行评价)。
三、学生参与情况
1.学生的学习动机
从表1中可以看出:俱乐部观念认识、训练态度、参与的积极性好以上的比例占67.48%,而传统教学好以上的比例仅为29.76%,说明学生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有较大提高,当然也有少数学生不赞同该模式,其原因是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认识观念不足,需要学校教师积极引导和完善管理机制。
2.学生参与锻炼的目的
从表2中看出: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以锻炼身体、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为目的的比例为82.11%;而目的是为了获得学分以及其他的比例为17.89%。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主要是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不过还有部分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清晰,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以锻炼身体为目的的比例为27.62%;而提升综合素质能力方面仅仅占19.52%,学生为了获得学分和其他的比例高达52.86%。说明提升综合素质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主观能动性需要加强。
四、教学评价方面
1.学生评价
从表3中看出:学生对俱乐部师资、教学过程、专业、就业满意以上比例81.71%,一般、不满意比例18.29%,说明学生对俱乐部师资、教学过程、专业、就业的接受度较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明显帮助;而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模式师资、教学过程、专业、就业满意以上比例14.76%,一般、不满意比例85.24%,说明学生对传统体育俱教学模式总体评价不高,希望学校考虑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化和改革,以至于让学生体育教育更好的发展。
2.教师评价
从表5中看出:教师对俱乐部教学模式评价结果表示满意以上达70.00%,不满意的占10.00%,而对传统体育表示满意在40.00%以下。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得到绝大多数教师的赞同,不过在管理制度还需要进行优化,以至于进一步提高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五、结论与建议
1.结论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管理机构设置要少,从某种意义上讲,方便个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达到高效处理问题的效果;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比传统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内容丰富化,从而增强教师的信心和提高学习的兴趣: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学生参与情况强于传统体育教学:学生学习动机、锻炼的目的、喜欢的项目是学校开展体育教学的基础。学生学习动机、锻炼的目的、喜欢的项目均大于传统体育教学,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达到自主锻炼、自身锻炼、快乐锻炼的目的:體育俱乐部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方面好于传统体育教学:师生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评价较高,学生满意以上比例82.71%,教师满意以上比例70.00%;学生对传统体育教学满意以上比例仅为14.76%,教师对传统体育教学满意以上的比例仅为33.34%。说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同时,还学会沟通、人际关系、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创新等等相关能力,为今后的就业与创业作出坚实的铺垫。
2.建议
简化学校管理相关部门的管理程序,提高分级管理效率,优化管理部门之间的管理方法,使教师和学生有良好的对接方式;提高师资培训:由于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设置体育项目较多,教师的教学水平不能够满足学生学习要求。学校应该给体育教师更多培训机会,建设一专多能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加强学生观念转变:学校以及体育教师多对学生思想观念进行正确引导,让学生真正了解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达到培养出更多符合国家标准的高素质人才;俱乐部经费主要由学校来承担的,应该想办法吸引更多的赞助单位进入学校投资,增加更多的经费来源参与办学;硬件设施建设:大部分开展体育教学俱乐部的高校场馆、器材建设相对滞后,不能满足体育教学俱乐部的发展需要;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推广:在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同时,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机遇进行宣传,将相关数据、优势以及机遇汇报相关管理部门。
参考文献:
[1]杜志娟. 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下大学生体育能力培养的研究[J]. 运动,2010,08:100-101.
[2]尹念龙. 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对大学生体质的影响[J].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10,04:74-77.
作者简介:王道辉(1978.10-),男,仡佬族,贵州省遵义人,体育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