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
2017-09-27周宏丽
【摘要】激发好奇心、注重数理基础学科知识的巩固、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四要素。本文借助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特殊性,阐述把握培养创新人才在实验课堂实践中的关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33-0098-02
我国科技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人才的培养中提出“加快培育集聚创新型人才队伍”,积极培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的人才。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也是国家创新系统建设的基础和核心[1]。
大学物理实验课作为一门特殊的课程,需要的不仅是理论知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还需要随机处理实验中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实验中遇到挫折所需的心理素质[2]。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也是现如今国内普通高校在创新人才培养中最合适的一门课程。所以对如何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充分发挥教育在创新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应得到足够重视,并应该注意在课堂上的灵活运用和实施。关于这个问题我们针对四大要素——激发好奇心、注重数理基础学科知识的巩固、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心理素质做以下讨论。
一、激发好奇心的方式
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设置课前问题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方式。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积极性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敦促学生思考,也引领其思考。课堂上讲述与实验现象或器材相关的现代科技用途是激发学生好奇心的另一种方式。在实验课堂讲解中,随机、适时地加入一些有趣的问题,既能将要讲的内容进行下去,又有效的促进了学生思考,又一次刺激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继续兴奋地学习实验中必备知识。这样,在整个教师讲解过程,对于全体学生——无论是做过预习的学生,还是没有看过实验的学生都能愉快、兴奋、主动地思考。从而使课堂教学内容有效地进行。
二、注重数理基础学科知识的巩固
在大学本科课程的安排是广泛的,难以要求所有学生对所有学科的知识面面俱到,达到精通的程度。然而数理基础学科知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进步的基础。基础学科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基础知识扎实的程度。所以,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对数理基础学科知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和安排尤为重要。对于实验原理中的公式的处理应该明确给出公式的物理意义。当然,在大学物理实验绪论课中可以鼓励学生预习时进行公式推导。有了如此前后安排,理论和实践结合,相互验证,对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以及实验中数理公式及其中变量间制约关系有促进作用。理解了影响实验结果的直接因素,才能思考改善实验效果的方法,才可能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也就是进行创新。我们因此才可能培养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进行科技创新必须具备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在实验课程中通过讲解实验设计方案,提取方案中巧妙之处并设置问题,使学生在思路上贯通整个实验方案及其逻辑思路,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教学思路加强了学生严谨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此外,对实验设计的关键点应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按照科学严谨的逻辑思路进行思考和推测,去除乱猜、瞎蒙、片面以及表层思考的思维习惯。有条件的课堂可以提出实现实验目的的其他方案,培养学生进行科学严谨的逻辑思考基础之上进行灵活思维的能力,使逻辑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
四、加强对心理素质的培养
仅就科研而言,科技创新的路上不是一帆风顺的。对一个完整的人而言,家庭、工作、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对其进行科技创新工作的影响是不可小觑的。正常人进行正常生活无法回避这些现实问题。所以,进行长期科技创新的人才,都需要强大、健康的心理素质。在实验课堂教学中也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例如,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了有趣的问题,可是被提问的学生回答错误,或根本就没注意听讲而无法回答。这时候,教师需要讲几句话鼓励学生立刻思考科学问题而不是觉得丢脸了,自尊心受到冲击了。这一点非常重要。大學生在生理上虽然已经是成年人,但在心理素质方面大多数学生还都是比较脆弱的。教师及时适度的引导,会使这个没有回答出问题的学生以及整个班级的学生都能立刻转入对科学问题的思考。这样,久而久之,学生也会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思考方向。另外,教师的这种心理引导也有助于培养学生以正确的观念,选择有价值的事物去思考,产生兴趣。为全班学生建立良好健康的思考氛围。树立正确的观念,才能从根本上加强心理素质的培养。从学生的角度看,只有在愉快、平等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深度全面的思考。
综上所述,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授课中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好奇心、注重数理基础学科知识的巩固、训练科学严谨的逻辑思维以及健康的心理素质。只有抓住这些方面,才能在大学物理实验课堂培养健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薛二勇. 协同创新与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政策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2. (12) :26-31.
[2]黄晓敏,曾松荣等人. 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 23 (3) :16-18.
作者简介:周宏丽(1979-),女,汉,河北,博士,讲师,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就职于安徽理工大学,力学与光电物理学院,研究方向:现代物理实验技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