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系建设

2017-09-27赵奇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教学模式

赵奇

新时期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应当采取措施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对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重要。但目前,部分大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想和信息的干扰,存在诸多心理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和学习都产生了不可忽视的消极影响。所以,如何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是高校教育教学应当深入思考的问题。

一、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设置不合理

就时间安排方面来看,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课程都安排在大学一年级阶段,且课程安排随意性较大,许多高校都将心理健康教育安排为选修课。可见,大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就课时安排方面来看,许多高校每周仅安排一到两个课时的心理健康课程。这就导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时过少,许多内容无法涉及或详细讲解。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则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未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教学方案。

2、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许多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都以讲座形式开展,一些高校甚至为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出现边缘化趋势。大部分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多为课程教学模式。很少涉及校外实践。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家庭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等,因此,高校应当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平台。除此之外,高校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也大多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导致心理健康教育枯燥无味,学生缺乏参与兴趣。

3、师资力量匮乏

目前,许多高校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多由学生管理工作者兼任,他们未进行系统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学习,缺乏专业素养和经验,这显然不利于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效率。同时,一些高校的心理健康教师存在较大的流动性,工作机制也不够健全,这势必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

二、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系建设策略

1、完善课程教学模式

各个高校在办学定位、专业特点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例如,普通大学、重点大学、高职专科之间。综合类院校、工程类院校、师范类院校之间,都具有差异性。对不同高校的大学生应当采用不一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并逐步完善课程教学模式。因此,高校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大纲,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例如,医学类院校应当根据医学专业特色,开展心理咨询与心理卫生教育,以及精神病预防知识。此外,要改变以往单一僵化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积极动脑思考、动手实践。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构建多元化心理教育模式,组织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并依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学习、自我成长分析、自主探究和社会实践,以便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

2、优化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心理健康教育環境主要是指师生关系、校园文化心理、教育教学活动等能够对大学生心理形成影响的环境,它具有暗示性、情境性、渗透性等特点,高校应当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教学资源,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进而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心理教育。首先,高校应当形成尊师重教的校风,并倡导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其次,要举办多样化的校园活动,以这些活动为载体丰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式,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到这些活动中,为他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促使他们积极与他人交往,敞开心扉融入集体生活,在沟通交流中合理释放不良情绪,丰富自身的心理体验。这一方面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培养他们的集体意识与团队意识。

3、完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力度

教师应当深入研究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性指导体系,指引大学生处理与应对学业、提升心理适应能力、缓解就业压力、开发心理潜能、控制不良情绪、健康定位自我等,增强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具体而言,首先要通过宣传橱窗、广播电台、网络论坛、心理刊物、心理课堂等开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多种渠道宣传心理学知识,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各个层面。其次,要依据大学生的成长需求,提供各种各样的指导,并针对大学生的特定心理问题进行相关的矫正与治疗。

(作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心理小测试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