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试探
2017-09-27莫金丽
莫金丽
【摘要】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江泽民总书记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21世纪教育的核心所在,是中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之一,是广大教师肩负的重要职责。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创新能力;质疑问难;求异思维
创新,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我们的课堂教学必须改革束缚学生创新发展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必须采取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
一、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思维是从疑问开始的,有疑问才会产生思维。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觉悟之机也。”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所以,学生有疑问、有疑惑,是创造性思维的表现。学生质疑,可以改变他们学习的被动地位,变得积极主动,从而激起探求新知的欲望,迸发出创新意识的火花。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的能力呢?
(一)消除学生害怕质疑的心理
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平等、和谐的学习环境,以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使他们不会因质疑的怪异、独特或幼稚而遭到取笑和辱骂。在学生面前,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这样,学生就感到亲切融洽,没有畏惧心理。我平时上课总是面带微笑,不呵斥学生,也很少批评学,平等地对待班里的每一位学生,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如当学生有疑问而不敢说时,我就以亲切的目光鼓励他:“好像你有问题,请大胆地说出来。说得好,我们可以向你学习;说错了,也没关系,大家会帮助你的,你也会得到更大的进步。”这样不知不觉中,学生相信了教师,课堂氛围宽松了,思维开放了,激起了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和欲望,学生的创新思维也就活跃了。
(二)教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方法
学生敢说了,想说了,这时要教给他们质疑问难的方法,这样才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质疑问难方法很多,这里只举出两种。
1.抓住题目推敲,对于把握课文的中心,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脉络是很有帮助的。例如每上一篇新课前,对着新的课题,我总要启发引导学生:“看了标题,你有什么疑问?”或“看了课题,你发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提出各种不同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正好是课文中提到的,有的是课文里没有提到的。之后我就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说说课文写的是哪些内容,为什么写这些内容。学生都能很快地说出课文所写的内容。至于为什么这样写,在精读课文后,学生也能找到答案——这就是课文的中心思想。这样训练了一段时间,学生在学新课时,都能抓住题目质疑问难,从而较好地解决疑难。
2.抓住重点词句质疑。抓住课文重点词句质疑,必须在精读课文之后才能做到。例如我在教《难忘的一课》时,学生精读后质疑:“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为什么在课文中重复出现几次?这个问题提得好,正是抓住了课文的重点句子质疑。学生领悟了这句话反复出现的含意,对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就不难了。这样的质疑,起到了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
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想象和联想,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一个人没有想象和联想力,就不可能飞上蓝天,只能匍匐在现实的大地。有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遇见此事,就能想象和联想到彼事。”例如,牛顿见到苹果落地,就想象到万有引力;瓦特见到开水冲开壶盖,就联想到蒸汽机。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一)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感性的想象材料
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教学图片、教学课件、实物以及学生的感情体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经过仔细观察,学生脑子里就留下感性的图像,想象的翅膀就会起飞,联想的思维就活跃。例如教学《荷花》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观察图画,再读读课文的句子,然后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学生闭上眼睛,尽情地展开想象和联想,使之领略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意境,使学生的联想思维得以活跃,想象能力得以发展。
(二)利用课文留下的“空白”,让学生想象和联想
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课文因为篇幅所限,或想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作者有意不写完整,留下“空白”,让读者自己去思考去想象补充。教师教学这些课文时,要好好利用这些“空白”,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
比如《绝招》一课的最后两段:
小柱子高兴地说:“咱们定个日子再比一比,条件是绝招一定得是练出来的,而且要有用!”伙伴们都说行。
小柱子一握拳:“就在今年暑假!同意的举手!”
这一突然终止的结尾,意未尽,言犹存,给读者留下了“空白”,让他们去想象补充。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延伸情感:下次的比赛会是什么情景呢?请同学们展开想象说一说。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后,说出各种结果。有的说下次比赛小柱子经过刻苦练习,又练就了另一种绝招,那就是一分钟跳绳200次;有的说二福可以双指按地做俯卧撑;有的说三胖在一分钟内在一定的距离范围内可以吹灭70根蜡烛。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这些想象又颇有创新意识。
再如《女娲补天》一课,对后面的“找五彩石”“补天”两个环节都写得很详细,但前面的“求雨神灭火”“造船救人”只是寥寥几笔,这两件事的经过都没具体写出来。这就留下了“空白”,给学生留下了想象和联想的空间。教师教学时,应激发学生去想象去补充,以培养想象和联想能力。
(三)以培养情感为基础,激发学生想象和联想endprint
想象和联想是以情感为基础的。没有情感为基础的想象和联想是苍白无力的。我们不妨先看一个例子。有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就是“雪融化了要变成什么?”按常规的思维来说,答案自然是水。但有一个孩子却说:“变成了春天。”这个答案很有创新意识。而具有创新意识的这个想象,是情感因素起着决定的作用。试想,假如这个孩子没有对春天的热爱和向往,不是亟待地盼望着春天快些来到,他的脑子里不可能迸发出这样一个充满奇妙而富有诗情画意的想象来。在课堂上,我常常创设一个又一个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引起学生心灵的震撼和情感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例如教《飞机遇险的时候》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播放飞机遇险紧张场面的录像,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录音效果仿佛把学生带入当时的环境中,学生在边听边看中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周总理不顾自己生命的安危,毅然把降落伞包给一个小孩子,这是何等伟大的精神啊!学生被想象画面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种想象和联想训练,既对学生的思想品质和情操进行了熏陶,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和联想能力。
三、培养学生多向的求异思维能力
多向的求异思维是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核心。所谓多向的求异思维,就是同一问题寻找多种、多方、多向不同的答案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多向求异思维能力,既能使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具有独特视角,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变通性。课堂上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可以从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
所谓思维独特,就是对问题的看法,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另辟蹊径,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独特思维的培养。比如《检阅》一课有这么一句:“俱乐部里立刻鸦雀无声了。”引导学生思考此时隊员们不出声的原因。学生思考后回答:1.如果同意博莱克参加,怕其他队员反对;2.如果让博莱克参加,不知道应该把他放在什么位置;3.如果不让博莱克参加,又怕他伤心;4.如果让博莱克参加,会影响队伍的整齐……所以谁也不愿意先开口。学生的这些不同见解,都具有其独特性。这样的训练,既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了句子,又训练了学生思维的独特性。再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课,对于结尾的一句“狐狸叼起肉,钻进洞里去了”,教师可以这样问:“狐狸叼起那片肉后,又可能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呢?”一般学生都沿着顺向思维思考,没有独特性。这时有一个学生从反向角度思考:“乌鸦知道狐狸疑心大,就心生一计,哈哈大笑地说:那片肉有毒。狐狸听后马上放下嘴里的那片肉,正发呆的时候,乌鸦飞下来把肉叼走了。”这个学生回答非常独特,具有创造性。教师给予充分表扬,并要求学生今后看问题要有自己的见解。经常注意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特性,那么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就能得到长足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
思维的求异性和思维的敏捷性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凡思维迟钝的学生,就谈不上有求异思维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表演示意,用来配合理解,作为辅助教学手段。例如《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第三自然段描写海底的海参的动作是懒洋洋地,大龙虾划过来划过去的样子挺威武的。“懒洋洋”“威武”这两个词语用得非常准确传神,让学生准确理解不同物产有不同的特点。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想象“懒洋洋”和“威武”的样子,然后用动作表现出来。这样可以使学生加深理解和运用。学生在表演或观看时,观察要仔细,思考要迅速,动作要正确。这样的演示,不但使学生对词句有深刻的理解,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学生思维敏捷了,求异思维能力就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就能得到不断地发展,素质教育就得到了落实。
总之,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任重道远。教师要创造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教会学生方法。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国家的未来才有希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