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课改后初中语文作文的立体化训练

2017-09-27胡洪辉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新课改

胡洪辉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初中语文作文训练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立体化的训练意味着写作需要从多方面着手,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写能力以及阅读能力等,这些都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多方面训练,才能够提高语文写作能力。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语文作文;立体化训练

一、“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提出及实施的原因分析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在谈到语文素养形成和作文教学的积累时,主张语文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积累语言,积累材料,积累思想。尤其是要注意引导高年级的学生进行思想的积累。而学生语文素养与能力的形成主要依托的就是大量的读写实践。在实际教学中,尽管大多数语文教师都兢兢业业,为讲解课本知识不厌其烦,付出了辛勤的汗水,但离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很多语文教师感到工作事倍功半,苦不堪言,学生精疲力竭,语文学习索然无味。反省多年的读写教学,究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表现在两大方面。

客观因素。学生在小学就缺乏广泛的阅读与明确、系统的作文指导,底子薄,知识面狭窄,基础知识较差,各种语文基本能力还不够,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学生连最基本的读物都没有,更不用说完成课标要求的阅读量和名著阅读了。

从学校方面来说,没有开放的图书室、阅览室,导致学生视野狭窄,知识贫乏,学生犹如坐井观天,从语文教材上所学到的知识只有巴掌大的一片天。

从家庭方面来说,很多家长尤其是乡村的学生家长,想当然地认为课外书是“闲书”,不但不给孩子购买阅读书籍,甚至限制学生阅读课外书。

主观因素。很多教师只满足于完成大纲要求的课堂任务,一本语文教材占满了学生一学期所有的语文课堂,教师仅仅依靠几十篇课文传授知识,讲解读写技法,学生缺乏大量的阅读实践活动,读写水平都难以提高,更谈不上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了。而在作文教学上,随意、盲目、散漫已成为大多数教师的通病。两周一次作文课,教师连两课时的具体训练目标都不明确,更不用说使每次作文训练内容都互相衔接,环环相扣,呈现出作文训练内容的层次性、递进性、序列性了。不少语文教师由于对整个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缺乏整体的掌控,对每个学期、每个阶段的训练目标都不明确,不具体,因而一到作文课就愁眉苦脸。为了应付两节作文课,只好临时抱佛脚,要么随便找个题目,说说写作注意事项就让学生开始作文,要么按部就班跟着课本上的单元作文训练走,不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变通,作文教学完全处于茫然、混沌状态。在实际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读写分离,教师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以读促写。这样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作文培养只能是事倍功半。可以说很多学校的作文教学面临的是沉重,是无奈,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更辛苦。因此,改进作文教法,“少教多学,以读促写”,对于实现新课标阅读与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一理念是很有必要的。

二、“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研究课外阅读课操作模式,指导学生逐步学

会阅读各种体裁的文章,养成自主、独立阅读的习惯。在大量的阅读中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概括能力,开阔视野,提高语文素养,为写作打下语言、材料、知识、思想积累的基础,并在做读书笔记的学习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研究不同年级、不同阶段的作文教学流程和教学方法,撰写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形成的、具体可行的作文导学案

强调突出教师初中作文教学的大目标意识和宏观意识,改变作文教学盲目、随意、散漫的现状,让学生在有序的作文训练中提高表达能力。

1.初中阶段总目标:在课外阅读过程中进行小练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学会写通顺的记叙文,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与议论文。

2.各级达成的阶段目标:初一,侧重于指导学生学习记叙文的写作,做到中心集中、明确,材料恰当、充实,结构清晰、完整,语言表达流畅;初二,侧重于提高记叙文写作水平,指导学生在练习、修改、批注的过程中,做到主题的集中、深刻,材料详略得当,有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学习表达的技巧和方法,语言力求有文采,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学习简单说明文的写作;初三,注意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做到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力争让大多数学生的作文都达到一类卷的水平,甚至是满分作文的水平,同时结合阅读教学学习简单议论文的写作。

三、“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的具体实施及成效

从学生学习实际来看,无论读写知识的储备、读写习惯的养成、读写意识的形成,还是读写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下面是具体的做法。首先开好阅读课,让学生在学好课文的同时,利用阅读课和闲暇时间,不断扩大课外阅读量。为了指导学生有效地阅读,每周安排一节课外阅读课(本节课读短小精悍的文章,做读书笔记;假期阅读课标要求阅读的名著),并设计出各级表格式读书笔记,让学生的阅读有章可循。当学生形成独立的阅读习惯,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方法以后,逐步放开,让学生自由阅读,自由书写读书心得。初一年级的表格式读书笔记的设计,涉及语言积累、主要内容的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和阅读小随笔四个板块,与作文训练序列相结合,侧重于让学生把握阅读文章的思想内容,让学生树立“文以意为先”的意识,注意作文应注重抒写真情实感,做到以真情打动人、感染人;初二、初三年级的表格式读书笔记,涉及语言积累、主要内容的把握、文章思想情感的领会、文章写作手法的认识和阅读小随笔五个板塊,在对文章的阅读理解能力进行训练的同时,逐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文学欣赏水平。

在灵活多样的作文课上,学生在阅读自己的优秀作文、讲评和被讲评作文的过程中,既产生了成就感,激发了作文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文章欣赏能力,树立了自我表达、自我释放的自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以读促写”作文教学法已成为我校的语文教学的特色,课外阅读已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学习方式。随着新课改的发展,作文训练会朝着钢架立体的方向发展,从而提高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红利.浅析新课标背景下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J].教育, 2015(11):00015-00015.

[2]吴振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探析[J].才智, 2015(01):177-178.

[3]李凌岚.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 2015(09):2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语文作文新课改
新课改下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新课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新课改理念下的高中物理教学实践研究
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农村高中学生的英语听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新课改下开展数学建模教学之浅见
初中语文有效课堂构建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探讨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作文指导的有效策略探讨
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现状与提高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