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的探索

2017-09-27钟晓玲

教育界·上旬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钟晓玲

【摘要】新时期对农村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只靠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新农村发展的教育需要。因此,如何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通力合作,探寻新的教育方式,改善农村学生的学习、教育环境,已成为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在新时期历史条件下,学校教育必须实施改革才能适应培养新型人才的需要。要想取得教育成功,达到家庭、社会和学校的共同愿望,仅靠一方面的力量很难胜任,教育迫切需要走家校合作道路,需要各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与配合。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教育意识形态,要被广大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学生家长及未来的家长们以至社会各界人士所普遍接受和认同至关重要,在我国教育领域内能普遍开展,并最终形成一种全社会参与教育的行为和风气,建设一个有着共同目的的教育社会。

一、家校合作的时代背景

(一)现代教育迫切需要家校合作

2010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指出: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在信息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单方面的学校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些局限依靠其自身的力量是难以克服的。然而,我们可以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通过学校教育来指导家庭教育,最终使家庭教育再来支持和强化学校教育。这种优势的相互利用、相互补正、相互促进,就是家校合作的意义所在。

我国目前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时期,教育界已认识到教育领域内必须进行改革,即由知识向能力转变,由单一型向多元方向转变,由纯知识性教育向综合素质培养转化,教人“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存”等。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学会共同生活”。这充分说明新世纪的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参与和合作的精神。在国民教育中,我们也不难看出教育更需要家庭、社会、学校全面合作,为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奠定坚实基础。基于此,传统教育的各种关系就得做出相应的调整,甚至变革。

(二)新课程改革需要家校合作

新课程的实施迫切需要家长与学校形成同步的合作关系,学校和家庭不仅要一致行动,向学生提出同样的要求,而且要志同道合,抱着一致的信念,始终从同样的原则出发,无论在教育的目的、过程还是手段上,都要保持一致性。在课程改革中,家长不仅要认识和接纳新课程,更要自己走进新课程,参与到新课程的建设之中。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不仅仅是对学校提出了新要求,而且也需要家庭更多的支持与配合。

我们的家长对于教育的了解仅仅是凭着自己当初上学时的印象,只有少数家长关注媒体关于教育改革的一些报道,对新课程改革知之甚少。新课程的实施给教育带来了全新的变革,大到理念,具体到授课方式、作业设计、评价方式,都有别于过去的传统教育。新的教育理念既是对传统的颠覆,又是对传统的继承和发展,注定了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革新和探索,需要包括社会和家庭在内的一切教育力量的共同努力。新课程的实施如果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将会举步维艰。

(三)经济转型时期的农村更呼唤家校合作

农村家长与城市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重視程度的巨大差异性是不争的事实。农村中学家校合作的工作存在许多困难,既有家长的原因,也有学校的原因。从家庭方面来看,农村地区的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未能认识到参与学校的合作管理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有不少父母认为一旦孩子上学,教育孩子的责任就全在学校身上,于是就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从学校方面来看,有相当一部分教育工作者不了解社会发展和教育的现实情况,认为家长一般受教育程度较低,文化素养差,自信力不足,缺乏沟通基础,他们往往不懂如何教育孩子,没能力参与学校教育工作,在与家长的交往中一味对家长提出超越现实的要求,在教育问题上分歧巨大,很难达成一致的意见。“即使家长的素质较低,他也理应拥有平等合作的理由,就像在现代社会,我们不能以一些人素质较低为理由而剥夺他们应当享有的有关权利一样。” 学校要成为家长促进孩子学习过程的积极合作者,要保证使家长了解孩子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认真考虑家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

笔者曾经在一所农村中学工作过,学校地处偏远山区,规模小,学生人数少,由于众多原因,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一直比较薄弱。20世纪90年代中期,房地产热带动了一系列的产业链,其中陶瓷业如同雨后春笋般出现。当地盛产陶瓷业的原料高岭土,一时间“泥石场”成为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掠夺性的矿产开发不仅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而且还患上许多“社会发展综合症”。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村民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扭曲了对价值观、教育观的认识,原本纯朴的民风受到严重干扰,“读书无用论”侵蚀着校园,许多家长漠视教育:开两天的“泥头车”赚的比你教师一个月的工资还多。其结果是学生流失严重,家校关系紧张。在这种形势下,家校合作基本处于停滞或被动状态:一是互不来往,几年下来学校教师不知孩子的家长是什么样子;二是有事来往,孩子犯了错误不得不硬着头皮来校的,经常导致难以应付的被动局面。

进入21世纪,花都区重新调整了产业结构和布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这就必然要求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保护生态环境,用良好的生态环境保证可持续发展。“泥石场”关停后,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被切断,经济生产活动被迫转向陌生的领域,原来靠山吃山的地缘优势不再,经济转型期的心理煎熬和“泥石经济”时期积累下来的不重视教育的后遗症一时间还难以消除。经济转型期的农村,家长从事各行各业,文化层次、个人修养、心理差异很大,构成的家庭形形色色,有些家庭的爱是饱满的,有些家庭的爱是残缺甚至是畸形的。家长的人生观、价值观对学生的影响是复杂的,相当部分影响甚至是负面的,家庭教育严重缺位或失误使得学校的教育成果还来不及巩固,就在晚上放学后和周末的两天中因受不良影响而消失殆尽,这就是我们常说的“5+2=0”的尴尬教育。endprint

二、建立务实高效的家校合作几点思考

教育为经济社会服务。为了配合山区生态旅游城镇的建设,改变农村家长的教育观念,建立新型的家校关系,家校协同合作既是整合教育力量的有效途径,也是教育改革和深化的重要内容,而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重复,更不是学校教育的简单继续。

(一)树立家庭教育首位观念,重构家校合作思想

农村不少家长认为父母的责任是让孩子衣食无忧就可以了,而教育的责任在教师,在学校。殊不知家庭才是是孩子接受教育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任老师。古语有云:“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在现代学校教育體制下,家庭的作用更为重要。苏霍姆林斯基曾强调说:“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

家校合作牵涉多层面关系,如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家校关系等。无论关系有多复杂,坚持以人本思想构建和处理学校各种关系,势必会形成科学有效的家校关系,最终形成强大的教育合力。首先要端正思想,要摈弃学校或教师高高在上的错误认识。有许多教师在与家长沟通的过程中不能摆正自己的角色关系,处于居高临下、高高在上的位置,使家长感到心里有落差而难以接受。平等才是沟通平台上的最好天平,家校要彼此尊重,彼此关怀,彼此和谐。学校要以平等、和谐确立家校合作中“学校导引家庭”的关系,承担起对家长进行教育的责任和义务,进一步提高家庭教育的品位,发挥家庭教育优势,以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达到合作教育的目的。

(二)切实利用好“家长学校”的平台

“家长学校”是由学校牵扯头、联合家长一块承建的教育有机体,是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提高家庭教育水平、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一条有效途径。“家长学校”密切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关系,把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联系在了一起,从而使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的教育更加和谐统一。在家校合作中,不能让“家长学校”成为只是挂在墙上的一副牌匾,有名无实。

家校合作中,双方要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教育目的:学校应承担教育引导作用,家庭应承担教育和配合作用。这是双方独立性和深层沟通的基础,但所有这些还应该围绕一个前提:两者目的应该是契合的,应该是连成一体的,使“家长学校”真正成为向家长传递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丰富家长的家庭教育理论,提高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的思想库,从而创造良好的科学的现代家庭教育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今天的农村教育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家庭和整个社会的支持,开展家校合作教育是必由之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在目的上的整合应该是两者合作的根本原则,两者的合作不能只停留在手段和立场的一致。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目的整合的原则一方面要求围绕“培养完满发展的人”做到教育努力方向的统一;另一方面,两者也需要主要承担对方不便承担己方便于进行,同时又是学生发展必然要求的内容。家校合作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自身的需要。只有把学校、家庭以及与学校、家庭息息相关的社会力量紧紧地拧成一股绳,构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使社会受益,家长受益,学校收益。

【参考文献】

[1]厉爱民.“非学校化”教育思潮对我国家校合作的启示[J].中国家庭教育,2003(04):62-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村中学家校合作有效途径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大学生心理危机管理中的家校合作探讨
家长参与下的家校合作
企业纪检监察部门与时俱进推动效能监察工作的有效途径探究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
家庭功能对青少年的外化问题行为的影响机制分析
新经济形势下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途径分析
农村中学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探析
家校合作问题分析及解决策略研究
陕南农村普通中学体育实践课实行选课制的可行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