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规划

2017-09-27张耀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19期
关键词:智能电网规划

张耀

摘 要:在电力系统中,输电网扮演着重要角色,其输电能力对人类社会发展与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影响。本文就多目标输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基于智能电网条件下的多目标输电网的规划提出参考要点,以此供各位借鉴交流。

关键词:智能电网;多目标输电网;规划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19.119

0 引言

电力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证电力供应的持续、经济、可靠、及时是目前我国电网规划的工作重点。尤其是在智能电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进步的情况下,我国电网建设工作已逐步朝着智能电网方向发展。这要求电网建设规划目标要具有多样化的性质,综合考虑电网的输电能力、经济效益还有投资风险等多方面问题,以此保证其合理性与科学性。

1 多目标输电网规划在智能电网的条件下存在的问题

智能电网是依托于现代通讯网络,以先进的测量、传感及控制技术为支持,利用半自动或自动化手段而形成的。较之传统电网,智能电网具有运行安全性高、自愈能力高、适应性强以及绿色环保等诸多优势。但是在智能电网的条件下,多目标输电网的规划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某市为满足市民对电力的需求,在电网规划设计之初采取了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但却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长远发展,导致其在后续供电的过程中出现了供电不稳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在智能电网条件下进行多目标输电规划时,一定要有长远的发展计划,不要目光短浅。

在输电规划工作中,除了专业人士外也有部分缺乏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非专业人士在面对一些问题时不能及时进行解决,对相关工作的理解程度也有限,这会使工作中的问题得不到全面有效解决,特别是在一些对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的工作中,若工作人员计算结果不够准确,会导致工作无法顺利进行。所以,在人员的选用上一定要保证其专业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完成电网规划建设工作[1]。

利用智能电网进行输电需要进行分层优化,但是目前分层优化没有起到实际应有的作用,形式化问题比较严重,虽然暂时对输电工作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可长期以往必然会造成如供电不稳定这样的问题。在规划过程中,需要有统一的参考条件和数据,这样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问题,避免电网不稳定等情况的发生。

2 多目标输电网在智能电网条件下规划的要点

2.1 项目资金的合理运用

国家在智能电网输电项目上给予的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在制定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中要选择质量高、经济效益好且成本较低的方案,杜绝铺张浪费的现象。在以往的工作中,部分工作人员对投入与产出的关系存在误解,认为投入的资金越多,收获的效果越高。如X市的智能电网多目标输电规划项目,投入了巨额资金,结果其成效与投资相对较少的邻市相差无几。该市相关部门领导事后总结经验教训,认为在项目方案的选择中应加强对资金利用效率的重视,利用科学的手段计算出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前提下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方案。

2.2 实现多目标输电网的可靠性

在智能电网条件下设计多目标输电网时要考虑到其可靠性,这是智能输电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在设计之初要先计算出单位时间的缺电量,并用多目标输电网对其加以补充。若计算出现错误,单位时间的内的缺电量没有发生变化,多目标智能输电就失去了意义。因此,要加强多目标输电网的可靠性,利用专业的数据与计算公式,准确地计算出每日所缺电量,并及时给予补充,保证供电的稳定及时。多目标智能输电网的可靠性与输电的稳定性成正比关系,其可靠性越高,输入到居民那里的电越充足、稳定。

2.3 重视多目标输电网的灵活性

多目标输电网具有灵活性的特点,这主要归功于ATC值的计算。ATC值大小决定电量的抗扰能力与充裕程度,该数值越大,输入到用户那里的电量越充裕,也越稳定。反之,就可能会造成缺电、电流不稳定等现象。在进行ATC值计算时,需根据功率传输的分配因子与区域内的电流裕度值进行确定,再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精确的计算,一定要做到数值准确无误,方可实现多目标输电网的灵活运用。

2.4 加强多目标输电网的适应性

设计多目标输电网时要考虑到其适应性。在智能电网中进行多目标输电过程中,其支路中的电磁环境、防雷功能、绝缘设施等都会对其线路回数起到制约作用。因此,规划多目标输电网时,应注意这些影响到线路稳定的因素。多目标电网适应性的强弱决定其能否支持智能电网的工作,若无法起到支持作用,多目标电网的规划就是不切实际的。在多目标电网的设计规划中,需考虑智能电网的输电量,以适应其在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

2.5 提高多目标输电网的抗毁性

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不仅要考虑到内部因素,还要考虑到如自然灾害、战争破坏等外部因素的干扰。这些因素會造成电网在不同程度上的损毁,影响正常供电与人们日常用电。高介数线路是整个电网在抵御外部破坏中最为脆弱的一环,一旦其被破坏,必然导致最有效线路的重新分布,与之紧密相连的元件就会发生过载,进而引发一系列问题[2]。所以,在多目标电网规划中要充分考虑到外部因素对其产生的威胁,在设计中严格把握好每一个环节,提高多目标输电网的抗毁性,以此保障供电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尤其是在雷雨高发的季节,输电网的抗毁性足够强,才可以避免漏电、断电等现象发生,从而保障居民的人身及财产安全。

3 结束语

总之,在电力系统不断扩大与智能电网的应用逐步宽广的背景下,多目标输电网规划中的问题也逐渐增多,怎么在智能电网的条件下更好地完成多目标输电是许多电力部门热切关心的问题。在智能输电网的设计上,要根据其经济性、可靠性、灵活性、适应性、抗毁性等特点,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有效的规划,以此保障供电的稳定、及时,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广大用户。

参考文献:

[1]杨斌,李利斯.浅谈如何做好中职学校安全保卫工作[J].卫生职业教育,2014(13):34-35.

[2]郭辉.强化高职院校安全保卫工作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2016(34):237.endprint

猜你喜欢

智能电网规划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高可靠的电网虚拟化云资源调度技术
智能电网中光纤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分析
智能电网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