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自卑同学的转变案例
2017-09-27宫颖君
宫颖君
摘要:本文是对班级工作中一名自卑同学德育实践效果的总结。该案例从学生心理自卑问题着手,通过心理疏导等六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家庭的根源和沟通与爱的缺失中找到转变学生心理的途径并收到良好的转变效果。
关键字:自卑 疏导 赏识 家庭 爱心 沟通
G441
班主任工作中会遇到很多不同类型的学生,而A同学自入学以来就引起了作为班主任的我的关注。A同学日常表现比较自闭,在班里沉默寡言,朋友较少。通过了解,得知其家境困难,父亲丧失工作能力,长期在家,有一定精神障碍,与人无法沟通;母亲承担家庭所有经济负担,心理压力巨大,工作辛苦,平时回到家不想说话,对于孩子的沟通要求经常拒绝。由于家庭的现状,父母把所有希望都寄托于A同学身上,当其犯错误时,教育方式基本为责骂及殴打。
后来A同学开始经常以肚子疼为由早读、午休、课间操躲进厕所,更引起了同年级其他同学的好奇和围观。我了解这一情况后,通过用引导的方法与其进行谈心,A同学终于泣不成声地向老师说出了一切的原委。他说其所有问题的根源都是因为自己丑(其实他是一个相貌端正、身材匀称的同学)。他说他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丑,同时也感到同学们看他的眼神都很异样,别的同学随便说句关于他外貌的玩笑,他都接受不了。
因为自己丑,所以要躲避人群的关注:他经常不吃午饭;经常躲进厕所;经常作业写不完整(因为上课不敢抬头,所以老师讲的听不全);放学后在学校找个角落,躲到大家都走了,再回家;玩游戏,因为平时在学校太压抑,回家需要发泄,玩游戏大家都不认识,自己还可以在游戏里做个英雄;脸上有几处疤,以前骗人说是青春痘疤痕,其实是他每天回家觉得自己太丑,用手整自己的脸,有时用力过猛,就会抓伤脸。
由于他说他的这些内心话,从未对家长朋友讲过后,老师和他谈话结束后马上与家长联系,告知学生目前心理状况,已经非常危险,需要专业的心理指导和心理干预,希望家长能在家里注意自己的言行,多與孩子沟通,并寻求心理医生帮助。但是其母亲只会哭诉家境的困难,自己的不易,而且误认为心理问题就是指有精神病,对于心理治疗完全不考虑,只要求老师在学校多表扬,老师说明孩子问题严重,需要心理学专业人士帮助,其母也无动于衷,认为情况没那么严重,仍然不作为。
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在此期间,我只能一直观察A同学的表现,针对他的表现,做了几个方面的一些尝试和努力:
一、心理疏导。由于A同学无法与人沟通,但也有与人交流的诉求,所以平时多找机会与他进行交流,对于他避讳的话题,采用通过侧面了解,迂回的办法,有时通过书面周记的交流,让他不再完全封闭自己,有一个和他人沟通的窗口,也是对其心理上进行安抚。
二、赏识教育。虽然A同学对自己很没有自信,但是作为一名青少年,他的内心深处也非常渴望别人的认可和赞扬。对A同学多关心、多表扬和多鼓励,让他拥有更多的存在感,也更加珍视自己的存在。
三、邀请外援。为了缓解其孤独感,我安排男班长和其他男生多次主动找A聊天、吃饭, 还让班里另一个和A同学关系还不错的同学多和他交流,放学一起回家,希望通过别的同学主动向他伸出友善的手,可以让A同学可以慢慢受到感染,克服与其它同学交流的恐惧。
四、创造空间。为了避免其他同学因好奇心驱使的围观进一步伤害到A同学,让该名同学逐渐适应正常的校园生活。我请示学校领导做了一些安排,让A同学课间、午休用餐时、放学后到校游戏室以值日打扫为名,有一个独处、休息、学习的空间,游戏室内有卡通模型,他可以玩沙盘游戏,还有拳击模型和手套,他也可以进行运动锻炼,以值日为由也不会引起其他同学的怀疑,希望可以让他不再四处游荡,也可以缓解他怕与人接触的紧张心情。
五、专业指导。因为家长不肯带A同学到心理机构咨询,接受正规、专业的心理指导,我邀请学校一位心理咨询专业的教师定期约谈A同学。虽然心理老师不是心理医生,但是可以从心理学的专业角度让A同学有多一个情感交流的途径。
六、家庭环境。A同学的父亲本身就自闭,无法与之取得联系,开始我一直通过与其母亲联系,希望能够对他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后来发现,其母亲因为生活压力,长期精神状况也不稳定,每次都把老师反映情况当作A同学在校表现不良的证据,对其进行打骂,让情况更加糟糕。后来通过了解,得知A同学的阿姨比起其他家人受教育程度要高一些,教育方法和理念也更积极些,所以与之取得了联系,让她在自身家庭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A同学多接触,甚至把他接到自己家里去住一段时间,让A同学可以感受正常温暖的家庭环境。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工作,A同学有了较大转变,吃饭时间正常,也能坦然走在路上面对他人的目光了,因此没有再出现因躲避人群而迟到的现象;在校内也不再躲进厕所,成为众人围观的焦点,同学们也以平常心来看待他;上课能够敢于积极回答问题了,有时还能主动给老师打电话询问学习方面的问题或者与老师交流自己的近况和心情,最关键的是他的脸色有了笑容,不再是一个面无表情,神情阴郁的同学。虽然他还是很过多在意自己的容貌,但是毕竟没有像之前那样影响他的正常生活,他的心态也更加积极向上,能感受到他的人生不再那么灰色。
通过这个案例,我认为很多青少年心理问题的根源都是来源于家庭,A同学虽然具有较好的先天条件,但是因为贫困的家庭,不堪生活重负的家长,没有沟通的家庭氛围,自身封闭的性格,各种家人和自身的因素导致了其心理慢慢发生了偏差。这名同学的状态有所改善,其实也是因为有了多方面与人沟通的机会,感受到了爱和关怀而转变的,所以在德育工作中,爱心和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基本元素。我希望通过今后更多的努力,可以让A同学更加阳光地享受青春的光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