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化地区村干部素质现状及专业技能思考
2017-09-27宋丽华
宋丽华
摘要:本文以怀化地区村干部为研究对象,着重对其素质现状及专业技能进行了分析,论述了基于现状的素质提升途径、专业技能培养类型,为本地区村干部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怀化地区 村干部 素质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2
中共中央为加快中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促进农村居民共同富裕,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将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的武陵山连片特困区纳入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的内容。怀化地区因地理位置及发展状况等因素进入武陵山连片特困区框架内,如何将怀化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好,领导班子培训好,脱贫致富贯彻好,是摆在实施村干部教育课题的一项关键问题。
一、 怀化地区村干部素质現状
总的来说,通过市县组织推荐及选拔考试来我院继续培养的村干部综合素质相对高,对工作较负责的,对群众有亲情、感情,激情,他们兢兢业业地做好本职工作,也获得了群众及组织上的认可。但对于怀化地区村干部这一整体而言,综合素质方面也存在着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
(一)文化素质偏低,胜任能力差
村干部文化素质偏低是村干部队伍素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2007年,我院与怀化市委组织部及13个县、市、区委组织部联合开展了调研活动,调研结果显示在12957名村干部学历统计中,有大专以上学历者仅299人,只占总数的2.3%。自2007年市委组织部启动“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实施以来,通过我院培养拿到大专学历的村干部人数增加273名,村干部大专学历人数提高了近1倍。但是通过数据可以看出,大专学历村干部占比仍然偏低,整体文化素质难以短时间内提高,村干部对新技术新理念不能很好的掌握,许多先进的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宣传、推广、应用。
(二)政治素养不高,管理能力不足
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虽能开展工作,一定程度的服务群众,但大多对党的理论、政策、路线、方针没有成体系的学习,大多都是从政府层面的宣传、会议获知和了解,没有从宏观上理解过自己作为村干部贯彻和执行政策的重要意义,大多缺乏服务意识;部分虽有一技之长,但对村级的业务管理能力不足。如村干部大多能自身致富,但不会运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谈问题,没有唯物、客观的观点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缺少村级经济发展观和财务管理能力,没有对本村长远的发展的目标和规划,对于如何提高村民收入、改善生产生活环境缺乏思考,甚至为了自身利益舍弃广大群众的利益,失去了群众的信任,损害了村干部形象,不利于农村长期稳定管理。
(三)法律意识不强,自律能力差
多数村干部获取的法律知识较少途经少,自身的文化程度又影响其对法律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法律知识的相对匮乏直接影响村干部守法、用法和监督法律的实施。
(四)专业技能不多,致富能力弱
在村干部中,有致富技能、会经营的干部所占比例虽有所提高,差不多都具备了为民办实事、帮助群众致富的意识意愿,但在村干部中,特别是村支书、村主任中真正掌握一门或多门专业实用技能并能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仍少之又少。
二、提升村干部素质的途径
为切实改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结构,锻造一支高素质、多技能的村干部队伍,以我市实施的“千名村干部进高校”计划为契机,依托我院优势教学资源,通过探索培养新机制,打造长效高效的培养模式,带动农村发展,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人才支撑,服务于农村,服务于农民。鉴于此,从当前出发,提出提升怀化村干部素质的主要途径:
一是招进来学。通过成人自考、组织推荐、委托培养等方式分批招入村干部,让他们在兼顾本职工作的同时学习政治理论政治、科技知识,法律知识等文化课程。2-3年的时间里依托我院的教学资源进行系统正规教育,使之学有所成,学有所获,为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自学,自我成长打下基础。
二是带出去看。采取“走出去”的方式多看看,开阔眼界,组织在读的优秀村干部或者组织部推荐的村干部到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农业现代化程度高的地区、全国先进村等地进行考察,吸取人家的成功经验,模仿人家的发展模式,因地制宜,内化于村。
三是实践中训。实践中训可分为在我院实验基地的集中培训和教师下乡面对面传授两种途径。如在村干部培养的教学计划中制定赴安江实验基地或海南实验基地驻地培训,通过短时间集中式的现场教学使村干部掌握农技技能;再如通过立项,安排教员赴种植面积大或存在问题多的农村讲授,手把手教学。
四是网络上授。借助现有的农村网络村村通工程将教学资源信息化,建立农村村干部和农民同时能够学习的网络教学平台,将实用的优秀教学资源传递上去,通过远程培养的方式,解答农业生产中专业难题。
三、技能培训的思考
基于怀化地区村干部素质现状和村干部这一特殊群体,结合我院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优势专业,我院将培训村干部专业技能作为重点课题来研究,力图探索一种长期有效的培训机制,因此本文对村干部的专业技能培训问题进行了思考,针对性的将专业技能培训重点分类如下:
一是水稻、油菜种植培训。怀化地区是水稻和油菜种植的传统地区之一,也是大面积种植区,农村干部不仅自己需要种植,还需要带动留守在家的青壮年和老年人种植,虽然在以往种植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但对于上述两类农作物系统科学的种植理论是缺乏的,从种子的选购、生产期的养护、成熟期的收割等环节都需要专门的知识作为补充,以此来给其他群众答疑解惑,帮助生产。
二是果蔬种植培训。目前怀化地区农民大面积种植还有就是蔬菜瓜果类作物,除自给自足外还能通过种植获得经济收入。通过果蔬种植培训让村干部具备现代农民综合素质,具有现代果蔬种植产业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生产经营技能,成为能够从事现代果蔬产品的产业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二是园林苗圃栽培培训。怀化地区是丘陵地区,农民收入来源少,家里经济负担重,生活困难是贫困地区的特点。村干部通过学习引进花卉苗木产业,确立了通过种植各类苗木的模式自我扶贫、助人脱贫增收,免费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是园林苗圃栽培培训的重要意义。
三是畜禽养殖防疫培训。近年来,经调查怀化地区的畜禽养殖规模和养殖户人数均不断扩大,几乎每个乡镇都有规模不一的养殖场,其中以猪、鸡、羊、牛养殖居多,因此该类培训对提高了村干部的防疫意识、防病治病技能和科学健康养殖水平具有积极作用,为带动农民养殖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提升农村动物免疫及养殖防病整体水平。
四是农机使用维修培训。培养村干部适宜本地农机生产操作、维修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使农业现代化、农业机械化不再只是一句口号,让村干部真正带头具备从事规模化经营生产的能力、准备,帮助其他农民解决生产经营实际问题的本领。
参考文献
[1]蒋道奎,柏群. 当前我国农村干部素质的现状及提升途径[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1(1):38-41.
[2]徐静,张建华.关于乡村干部培养模式的探讨[J],安徽农学通报,2006,12(6):39-41.
[3] 杨虹虹.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现状及提升途径[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旬刊. 2010(9)19-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