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9-27缐巧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学语文思维能力想象

缐巧莺

摘要:语文课程是语言与思维相结合的学科,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探索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深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而且对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已有的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学语文课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笔者探索了初中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

关键字:中学语文;思维能力;思维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3

一、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制訂思维培养计划

语文课程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思维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中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知识的教学目标和计划,制订思维能力培养的目标和计划。

第一,语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确定初中阶段需要培养的思维能力目标。例如,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系统地培养学生缩写、扩写和改写等思维能力;要求教师培养学生能够从文中提取信息,进行合理地联想与想象,转换文章表达方式等能力。第二,教师根据思维能力培养目标、学情和教学内容,制定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第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训练学生的迁移能力,将同一种思维能力在不同的情境下进行训练。例如,可以在教学《春》一课时让学生想象“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情境,并说说“偷偷地”和“钻”这些词语好在哪里;教学诗歌《次北固山下》时,可以让学生试着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情境,尝试描述自己眼前的景象;教学《天上的街市》时,让学生想一想:盛夏的夜晚,当你仰望晴朗的天空,会看到怎样美丽的景象?会想到什么?并要求学生以“夜空”为主题,展开想象,完成作文训练等等。一系列的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学生思维力的培养。第四,教学中要及时监控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并进行反思,最后调整思维能力的教学目标和方案。

二、创设良好教学环境,引起学生认知冲突

学生积极主动的思维是其语文思维能力的基础,积极思维的前提条件是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在语文教学中,良好的思维环境可以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两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需要做到:首先,创设民主平等的教学环境。教师采取民主的教学方式,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挑战权威,形成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其次,积极地对待学生的提问。 古人云“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教师要支持、鼓励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提出疑问,并善于发现学生提问中思维的“闪光点”。第三,教师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励学生去努力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三、结合知识教学,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语文思维能力是学生在学习和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培养也必须贯穿在这一过程中,并力争让学生理解语文的思维方法。语文思维的方法很多,包括观察、分析与综合、比喻、联想与想象、臻美、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等。在此笔者主要介绍观察方法和联想与想象两种方法。

(一)观察法

观察是语文思维能力的重要基础,苏霍姆林斯基在“思维课”的教学模式中,提倡了“在观察中思考,在思考中观察”,有效地将观察与思维相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许多文学作品都是在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基础上完成的,其中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观察经验和方法。教学中将这些文章作为重点,让学生领悟作者观察的方法,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例如,七年级有一项名为“探索月球奥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其中一项为观察月球运行情况。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或顺序让学生观察月球,总结观察心得,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二)联想与想象

联想是根据一种事物联想到另一种事物的一种思维,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联想和想象是非常重要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方法。例如,在《秋天》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渔夫在清凉的秋晨里洒下了渔网,打捞上了什么?”“他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下面两句‘芦篷上满载着白霜,轻轻摇着归泊的小桨,你能想象一下渔夫在回家的路上会做什么吗?”《秋天》是何其芳的代表作,在这些生动鲜明的画面中,渔夫悠闲划桨的一幕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这个环节的设置,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无限遐想。

四、设计系列性训练,加强思维品质的培养

衡量一个人思维能力的重要标志是思维品质,包括深刻性、灵活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独创性。在中学阶段,学生的思维方式发生了转变,理解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推理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尝试通过“单元整体教学”的方式,设计系列性的训练,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思维活动的灵活程度指的是思维的灵活性,它反映了学习者对知识和方法的迁移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教师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第一,教师要帮助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举一反三、一题多解的能力。例如,在《孔乙己》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既可以从对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抨击来引导学生解读文章的主题,又可以从封建社会人与人关系的冷漠这个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内涵。第二,教师要反对教学教条化,将课堂教学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所学的知识迁移到生活中去。思维的敏捷性是指思维过程的速度。中学阶段学生思维的敏捷性有很大的差异,并且从八年级开始差异逐渐拉大。

总的来说,中学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阶段,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中学阶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参考文献:

〔1〕林崇德,胡卫平.思维型课堂教学的理论与实践〔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2〕卫灿金.语文思维培育学〔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9.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学语文思维能力想象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想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