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课堂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17-09-27刘晓丽
刘晓丽
很多学生对历史学习兴趣不高,再加上一些学校不重视这些小科目的发展,导致很多学生很课堂不重视,课下不复习,加上历史要记忆的一些细节比较多,导致很多学生成绩不理想。怎样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学习效果,提升学业成绩,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营造新型师生关系。创建民主课堂氛围
师生关系的建立是整个课堂的催化剂,建立好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缓和课堂氛围,提升他们学习兴趣。在此关系中,学生成了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具体的指导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者这一角色,给学生明确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向,让他们知道学习重难点在哪,怎么学,怎么合理安排好时间等等。在教学过程中还应鼓励学生质疑,提倡学习的个性化和民主化,用探讨的眼光来看待学生,让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淡、自由、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与此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学习主动性被激发出来,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就浓厚了。
二、导入花样翻新,及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众所周知在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導入环节是非常重要的。导人环节可以充分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是一节课良好的开端。在初中历史课堂上常用的导入法有以下三种:
1.故事导入法。古今中外的浩瀚如烟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史实和逸闻趣事。如果我们教师能够适当地采用这些材料,必定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产生探究学习的欲望。例如在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章时,笔者用一小段故事导入新课:“1649年1月30日的伦敦,清冷而阴暗。一个全身黑色装扮,面色惨白的中年人被推上了断头台,大家猜猜这人是谁?”绘声绘色、略带神秘色彩的描述,激发了学生兴趣,他们齐声说:“查理一世!”接着告诉学生查理一世就是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被处死的,从而顺利地转入新课的分析上。
2.成语典故导入法。初中历史教科书上,有许多成语典故,信手拈来,用在初中历史教学导人中,颇具特色。如道路以目、草木皆兵、围魏救赵、闻鸡起舞、揭竿而起、四面楚歌、卧薪尝胆、约法三章、风声鹤唳、公车上书、击楫中流、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破釜沉舟等等。用成语导入,言简意赅,字字铿锵,直截了当,寓意深刻。
3.时事导入。时事,就是当前社会上发生的,学生关心的现实事件,包括报上刊登的新闻。用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包括新闻)导入,不仅赋予时代感和亲切感,而且会加深对现实事件的了解。
三、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兴趣
1.组织学习小组,激发兴趣。在课堂上也可以是课外形成一些学习的小组,互帮互助的学习。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造了新环境。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的长处,教师只是适时点拨、引导。这对学困生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而小组与小组之间则又形成了平等的竞争伙伴。在课堂上分小组学习,可以发挥多人的智慧,通过学习,讨论,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
2.开展课外活动,巩固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效的课外活动的开展能够巩固学生课堂学习成果,是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开展一些有针对性、有实践意义的课外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巩固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开展课外活动的过程中,应考虑学生学情、结合他们的心理特点来进行,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让这些活动,成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起到课内课外互补,相得益彰,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又巩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成果。
综上所述,诱发学生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教师应通过多种方法,不断探求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在课堂中应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积极采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初中历史的魅力所在,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学业成绩,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