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及处理对策

2017-09-27李思静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处理心理分析

李思静

【摘要】特困生作为大学生里面一个特殊的群体,面临着经济以及心理上的双重压力,所以也更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本文对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处理策略,希望可以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高校特困生 ; 心理 ; 分析 ; 处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97-02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高等教育经费短缺的状况得到了缓解,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个严肃的问题,那就是特困生的人数不断上升,特困生的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成为了学校工作的重点。因而,如何处理特困生的心理问题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1.高校特困生的心理特征

高校特困生由于经济和家庭上的原因,存在许多特殊的心理特征,其一,自尊与自卑并存。受经济条件以及生活背景的影响,特困生的心理负担往往要比一般的大学生重得多。一方面,他们受到以前的环境的锻炼,自尊而且上进、刻苦,但另一方面又由于经济以及知识水平方面的差异而感到自卑,使得他们对于别人的看法十分敏感,会存在自怨自艾、丧失信心的情况,以及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等一些消极的想法,从而自暴自弃,远离人群;其二,封闭和孤僻的心理。特困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从而会拒绝师生的善意的同情,以至于在人际交往中逐渐封闭自己,造成孤僻的性格。他们不愿意主动与他人交往,不愿意敞开自己的心扉,回避交往和他人的关怀,独来独往,给人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因此会给人一种难以接近的错觉,逐渐变得不合群和孤僻;其三,抑郁消沉。经济上的负担同时也给特困生带来了心理上的负担,产生压抑、浮躁的心理,在面对双重压力时处理不好自己的心态使得特困生容易产生消沉的抑郁的心理。积极性受到打击,缺少年轻人的活力与朝气,而意志薄弱的特困生遇到一些挫折之后极易心灰意冷,觉得命运弄人,对自己太不公平。而大学校园里多元的价值观容易使其迷失方向,对维拉丧失信心,整日浑浑噩噩。

2.高校特困生的不良心理特征的处理对策

2.1完善救助体系,增设勤工助学岗位

通过对特困生的救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可以培养特困生健康向上的积极心理品质。第一,除了设置一般的奖学金之外,学校还可以设置专门的“特困生奖学金”,用于奖励那些品学兼优的特困生,既可以解决特困生的经济困难又可以激励特困生奋发向上,培养其乐观进取的精神;第二,加大对学杂费的减免力度。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使得补助可以真正落实到特困生的身上,让学生感受到学校和社会的温暖,刻苦学习,回报社会;第三,广泛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增设勤工助学岗位。通过勤工助学活动培养特困生的独立意识以及勤劳的品德。亲公主虚的岗位设置要遵循智力开发,科技服务的主旨,具有时代特色,并且最大限度的争取社会的支持,呼吁社会关注特困生。例如,辅导员助理、兼职辅导员、图书管理员等工作就很适合特困生,这些工作一方面缓解了特困生的经济压力,另一方面又锻炼了学生的管理能力。勤工助学岗位的增加对于特困生来说也是很好的锻炼自己、培養能力的机会。

2.2加强精神帮助,强化对其思想工作

强化精神帮困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做到全面了解把握特困生的思想动态,及时发现异常情绪,将之解决在萌芽的状态;发挥自尊心的积极作用,善于用鼓励的话语和表扬的话语增强特困生的自信;要在思想上重视特困生,让他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针对他们的自卑心理鼓励他们向逆境挑战,克服困难,锻炼自己的意志和能力;还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去发掘自己的能力,同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生活;还有必要成立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配备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与讲座,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技巧,同时还要建立特困生的心理档案,做好跟踪工作,通过“一对一”的心理辅导帮助特困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心理;最后,还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培养特困生的集体主义价值观以及奉献的品质,加强特困生与同学以及教师之间的交流,加强人际交往以及沟通能力,形成和谐的人际交往圈,增强自信和适应能力。例如,开展问题讨论、社会实践、社团活动等有助于交往的活动对于特困生敞开心扉、走进人群是很有必要的。

2.3营造关爱氛围,注重班级氛围的建设

广大师生应该充分理解特困生的处境,为特困生营造一种关爱的氛围,充满亲情以及友情的环境有助于特困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帮助特困生,尽到自己的一份心,宽容和尊重特困生,献上自己的一份真诚。教师应该引导形成良好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首先,要形成良好的班级舆论倾向,让其他同学与特困生换位思考,从而避免一些无意识的刺激特困生的言论;其次,要培养学生干部的服务意识。在展开工作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特困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工作方式,淡化管理意识而强化服务意识,使得特困生真正感受到集体的温暖与关怀;最后,要加强沟通。目前的高校以住宿为主,一个寝室的同学住在一起朝夕相处,特困生收到的同学的关怀要比教师的关怀多得多,所以同学们要适时给予特困生一些帮助,加强平时的交流沟通,及时进行疏导。

自卑、封闭和孤僻、抑郁消沉,这些都是特困生容易产生的不良心理,为了正确处理这些不良心理,应该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增设勤工助学岗位,锻炼特困生的独立意识,同时加强精神帮助,强化对特困生的思想工作,还要营造关爱的氛围,注重班级氛围的建设,为特困生创造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帮助特困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

参考文献

[1]佟亚辉.高校特困生心理问题分析及对策[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32-33.

[2]赵树江,王慧.高校特困生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潍坊学院学报,2012,12(3):11-12.

[3]白彦刚,徐芳.高校特困生心理健康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教育界,2011,(8):22-23.endprint

猜你喜欢

处理心理分析
心理小测试
分析:是谁要过节
心理感受
回头潮
桥梁软土基础处理应用
心理小测试
Units 13—14解题分析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