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

2017-09-27刘洪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辨析周长教学内容

刘洪志

【中图分类号】G633.6

问题意识是指问题成为学生感知和思维的对象,从而在学生心理造成一种悬而未决但又必须解决的求知状态。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学习,特别是发现性学习、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让学生学會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就应该使课堂上有问题,使学生时时处处在问题当中。

一、培养问题意识,循序渐进训练

在教学中,应循序渐进地培养和训练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和善于提出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主线展开学习。

第一,自学提问:即学生通过自学教材,在接触新知的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的自学应由学、思、疑、问四个相互联系的学习要素组成。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问,是现代教学所提倡的优良学习方式。教师要从低年级开始培养训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只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充分的自学时间和空间,学生的自学能力就会迅速提高。

第二,揭题提问:即揭示课题后,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这样的提问,既能使学生从上课开始就明确本课学习目标,又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

第三,辨析提问:即对易混易错的相类似的概念、法则、性质等知识,对有共性的难点,对数学概念或结论中的关键字、词等,让学生进行辨析,在辨析中产生问题、提出问题。

第四,尝试问题:即让学生在尝试练习中提出问题。数学知识是按螺旋上升、循序渐进的原则编排的。小学生已有数学认识结构的生活经验,为其独立解决数学问题提供了可能。在延伸知识或难度不大的例题教学时,都可直接让学生尝试,使他们在尝试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二、产生问题意识,创设问题情境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积极的问题意识,从而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更贴近其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实践和创造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可做这样的设计:“一段公路长300米,甲队单独修10天完成,乙队单独修15天完成,两队合修几天完成?”当学生解答后,教师再把300米分别换成200米和500米让学生解答。通过计算比较后,学生不仅产生疑问,发现问题“为什么修路的长度不同,但最后的结果却都是6天呢?”学生的思维顿时处于探求原因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状态之中。在这样的思维状态下,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举例探究规律,最后终于得出“可把工作总量看作单位‘1的道理”。

三、激发问题欲望,精心设计内容

小学生的特点,一般是把学习的目的直接指向结果,对于过程往往忽视。显然,现行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编排方式,不适合现代学习方式。所以,要指导学生探究学习,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用新课程精心设计,改编教材,把教材上“结论式”的教学内容改编成“问题式”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探究”出问题的结论。例如:“圆的周长”一节内容,可改变教材中把教学内容直接呈现给学生的方式,把教学内容设计成:1.怎样测量五分硬币的周长?(滚动);2.怎样测量学校门前圆形花坛的周长?(绳子绕);3.教师用绳子绑住粉笔头并在空中轮成圆圈后说,这也是圆,你怎么量它的周长?很显然这一教学设计,有利于激发问题欲望,会引起学生极大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endprint

猜你喜欢

辨析周长教学内容
认识周长(部级优课)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论证说理”与“沟通说服”:高考论述类与实用类写作之异同辨析
周长面积变变变
正误辨析一例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同义词组辨析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