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背景下的幼儿园游戏活动
2017-09-27苏莹莹
苏莹莹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要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幼儿教师却对如何运用《指南》来开展和指导游戏活动存在很多疑惑(例如教师观察到幼儿在活动区没有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操作時,就急忙进行干预,将幼儿操作的材料当成了自己讲课的道具,对幼儿的游戏活动过分干预),为此本文将就《指南》背景下如何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的问题进行探讨。
关键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幼儿园;游戏活动
中图分类号:G623.8
1.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化差异
《指南》背景下开展幼儿园游戏活动,要在尊重幼儿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支持和引导幼儿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切忌用一把尺子来衡量所有幼儿。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游戏材料的选择、游戏时间、游戏方式及游戏伙伴等都应该由幼儿根据自己的学习速度、个人能力及喜好等来确定,并且教师给予的指导也应因人而异,从幼儿个体出发进行具有个体差异的个性化指导。
例如,在幼儿园中班开展的“串项链”游戏中,教师为幼儿提供了颜色各异的串珠和细线,让幼儿在串项链的游戏中锻炼手眼协调能力。亮亮在游戏中编了1串项链,并且颜色杂乱无章,而萌萌却编了3串项链,并且每串项链的颜色都按照排列规律进行串编,因此教师重点表扬了萌萌的作品,并让亮亮向萌萌学习。亮亮此时表现得很失落,并且委屈的说:“我上次怎么也不能将细线穿过珠子里,这次我还串了一长串了。”此案例给我们的反思是,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强势和优势(有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强,有的幼儿动手操作能力较强),对天天来说也是动手就是他的弱项,而他这次的表现相较于上次已经有了明显的提高,他对自己的进步本来是充满自豪感的,但却由于教师的点评而备受挫败感。因此教师在游戏中不能用一把尺子对所有幼儿进行衡量,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实际情况,评估幼儿此次表现是否较上次有进步,否则会给幼儿脆弱的心灵造成极大的伤害。
2.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体现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指南》背景下,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是“做中学、玩中学、生活学”,这也是幼儿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所决定的。这意味着游戏是最适合幼儿天性的活动,是幼儿完全自主、自发和全身心投入的活动,幼儿在游戏中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来与同伴交往,不断丰富生活经验和增加情感体验,从而实现对他人、对自我及对外部世界的认知。
例如在中班进行家乡主题时,教师为幼儿创设了“家乡小吃店”的游戏环境,不仅为幼儿提供制作家乡特色小吃所需的材料(如橡皮泥、碗碟、七彩泡沫、塑料刀叉等),还为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和买卖游戏提供各类道具(如厨师服、店员服、钱币代替物、餐牌等)。在这个主题游戏中,幼儿根据自己对家乡小吃的认知来制作各种家乡小吃(如成都的幼儿制作麻辣烫、西安的幼儿制作肉夹馍等),并且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扮演具体的角色(如有的幼儿扮演厨师、有的幼儿扮演顾客、有的幼儿扮演餐厅服务员等),通过在游戏中感受劳动的辛苦和家乡的美好,并且加强与他人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3.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要选择合适的指导策略
大班教师给幼儿们提供了很多水管,开设了区域游戏“小小水管工”,游戏一开始就吸引了幼儿们的注意力,大班幼儿纷纷将水管拼接起来。但由于活动室地方较小,幼儿们能够摆放和接水管的区域有限,因此一些幼儿提出要到活动室外的大厅和走廊继续游戏,但教师考虑到幼儿到大厅和走廊游戏会有安全隐患,并且铺设在大厅和走廊中的水管容易阻碍其他人的行走,因此一口回绝了幼儿们的请求。虽然幼儿们不太乐意,但是也不能反驳教师,因此最后对“小小水管工”的兴趣逐渐下降。
《指南》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在“小小水管工”区域游戏中,幼儿们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大胆创新了新的游戏玩法(要求到走廊和大厅继续游戏),这表明他们在空间感知方面的发展水平,但教师却急于用成人的经验去干预,而没有引导幼儿去寻求解决困难的方法(如水管阻碍他人的行走,可以将水管沿墙壁铺设),因此让幼儿丧失了自我教育和尝试创新的机会。
4. 《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学习品质的重要活动
《指南》说明中指出幼儿重要的学习品质是“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这些学习品质对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培养幼儿良好学习品质可以激发其学习兴趣,摆脱将来随着学习难度的加深而厌学的困扰;良好的学习品质促进幼儿语言、思维、观察力和注意力的发展,增强幼儿的抗挫能力,意志力和忍耐力),而这些学习品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是在幼儿学习、生活和游戏中显露出来并长期培养的。
例如,几个幼儿在建构区合作搭建天坛,其中两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顶部,其他三个幼儿合作搭建天坛的底座,当幼儿将各自拼好的顶部和底座进行整合时,才发现顶部太大而底座太小。此时教师不应该立即进行干预,告诉幼儿问题出在哪里和解决对策,而是应该在一旁细细观察,有的幼儿说应该把顶部改小,有的幼儿说应该把底座加大,有的幼儿说应该重新搭建,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给予适当的指导,最终幼儿决定将顶部改小,底座不变(同时也发现顶部改小不必重来,只需找准一个点将插塑拆掉两圈即可)。采用此种方法,合作作品“天坛”很快就搭建成功了,幼儿们充分体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和成功的喜悦。
5. 结论
目前虽然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但在实践中仍然存在着类似“为游戏而游戏”、“成人意愿的游戏”及“游戏成为奖励的工具”等现象,这些都源于对游戏认识上的偏差(尤其是混淆了游戏与教学、游戏与区域活动间的差异)。笔者相信,《指南》的实施对于改善幼儿游戏活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确保每个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提高,避免教师实施“小学化”的游戏目标,从而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武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教师参与式培训初探[J].群文天地,2012(8).
[2]霍力岩,史贝贝.《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施现状与建议[J].教育导刊,2013(12).
[3]卢筱红.《指南》理念下对幼儿园游戏的再认识[J].都市家教,2014(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