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培养学生语感的方法

2017-09-27高玉梅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1期
关键词:语感课文语言

高玉梅

摘要:培养学生语感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非常重要的。培养语感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

【中图分类号】G623.2

一、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说明多读易于理解文章,故在阅读教学时,要反复诵读,掌握句子表达的意思,读起来才能准确传情,产生语感。如《金色的鱼钩》中老班长看到三位小战士不喝鱼汤时,说:“怎么了,吃不下?要是不吃咱们就走不出这草地。同志们,为了革命,你们必须吃下去。小梁,你不要太脆弱!”第一句着急地发问,第二句慈和地说理,第三句庄重地命令,第四句严厉地暗示。结合上下文,了解当时说话的语境,让学生反复诵读,那激昂委婉的语调,使班长关心同志,忠于革命的精神得到充分的表现。这样,情感激发出来了,强烈的语感也就产生了。

二、品评揣摩,培养语感

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往往发现课文中的有些词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并不难理解,但却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对于这样的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反复揣摩品评,挖掘其隐含意义,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独特魅力,锤炼学生的语感,使其有所感悟。

1.揣摩比较,感悟用词的准确

叶圣陶先生说:“语言教学,最要紧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教学中可以运用增加、删除、调换、替代等方法,让学生比较、揣摩、品味课文语言使用的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揣摩就是多了解作者的思路、意旨,把包含在话里的意思和情趣体会出来,形成语感。例如《燕子》中有这样的描写:“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先让学生读这个句子,然后删除句子中的“偶尔”、“一圈一圈”,再让学生读。通过比较,学生体会出用上“偶尔”一词能准确、生动地描写出小燕子飞行时轻快、敏捷。“一圈一圈”能形象地描写出燕子沾着水面后波纹荡漾的情景,反衬初春湖面的平静。在教学中,如果能紧扣这些精彩的字词,引导学生联系文章内容,细心领会作者的艺术匠心,感受文章所要传授的思想感情,就会获得强烈的语感。

2.品评领会,体验语句的情感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就是说作者有了感情再发为文辞,读者先看了文辞,再体味到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感要把语言品析和情感体味联系起来,使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作者起伏的情感。

三、积累运用,培养语感

1.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小学生记忆力强。小语教材中许多课文出自名家之笔,文质兼美,让学生把课文中的精彩片段背下来。通过背诵,学生积累大量的佳词妙句,精美篇章,不断充实语言库存,并从背诵中进一步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精妙,悟出表达方法的精巧,这将使学生受益终身。可见,广泛阅读,熟读成诵,是储备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发展语言能力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2.勤于动笔,训练语感

在学生读懂、感悟的基础上,可将听说训练与读写训练结合起来,采用多种方式来强化语感。如教《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反复朗读,然后提问:“漓江的水美,到底美在哪里?”学生回答出“静、清、绿”。我就抓住这些精妙的关键词,让学生深入分析讨论,认真品味,又要求学生仿照这个句群说几句话。学生感到为难。于是,我将事先准备的“下水文”读给同学们听,然后小组互相说,再写下来,大多数同学都能掌握这种句式的写法,能写出自己目之所见,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四、创设情境,培养语感

叶圣陶先生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有情。”因此,要创设出一个浓郁的语感情境,让学生借助语言来感受形象,领悟其中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些词句比较抽象,很难被学生理解。因此,教学中可巧用电教手段,帮助学生化抽象为形象,从而达到理解。教学《林海》一课中的“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一句时,为了使学生了解这句话的含义,我用电教媒体放映出兴安岭这幅图,让学生找出位置,然后在图中按“岭”的位置绘出“少女的头”,“青松”的位置繪出少女的衫。这样,学生充分地体会了作者对兴安岭的描写准确、生动、形象,而且把兴安岭看做一个很会打扮自己的少女,这样兴安岭在文章中显得栩栩如生,充分地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五、扮演角色,培养语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写人的文章占有很大的比例。这些课文生动有趣,人物活灵活现,为学生所喜爱。小学生想象能力丰富,模仿能力强。教学中如果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人物境界,与之同喜忧、共哀乐,语感就自然而生。

教师可依据学生天真活泼这一特点,可凭借角色效应,在情境中分角色朗读,让学生充当角色,引导想象,体会人物的心理、情感。这样朗读起来不但抑扬顿挫,还会饱含深情,极富情趣与感染力,课堂气氛也会活跃与和谐。

五、联系生活,体会语感

生活是人类语言的源泉。对课文中有些较难理解的词语,我们可以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让学生把生活经验与语言文字联系起来,这样,敏锐的语感才能得到有效的培养。如《十里长街送总理》的第一段写道:“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双手拄着拐杖,背靠着洋槐树,焦急而又耐心地等待着。”学生从字典里找出诠释后提出疑问:“焦急”是着急的意思,“耐心”是不急躁的意思,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的心情不是矛盾的吗?教师要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生活体验:一天中午放学,突然下起雨来,你又没带雨具,这是你的心情会怎样?(焦急)然而大家还是等家长送雨具,表现得怎么样?(很有耐心)。通过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学生们就明白了当时人们送总理的心情。他们说,“焦急”是老奶奶希望早点看到周总理的灵车,“耐心”表现了他送总理的一片诚心,这两个词连接起来,确切地反映出老奶奶对总理的挚爱和怀念之情。

以上介绍了我对于语感培养的一些看法及在语文教学中的一些尝试。当然,培养语感是一个长期有意识的、科学的训练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这就需要我们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方法对学生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同时,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我们在引导学生品味感悟时,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倾向,尊重每个学生的差异,欣赏每个学生的“悟得”,争取使学生的语感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方.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法导论.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感课文语言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语感培养和语文学习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谈谈对语感的认识
我有我语言
语言与言语
语言的将来
Action Speaks Louder Than Words 你对肢体语言了解多少
有趣的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