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类招生背景下建筑类专业本科一年级教学思考

2017-09-27方岩刘长飞尹得举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大类招生

方岩+刘长飞+尹得举

摘要:本文针对大类招生背景下,本科一年级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改变原本完全依托建筑学的教学方式为将建筑学和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大类招生,建筑类,本科一年级

【中图分类号】TU-4

1.背景介绍

本校自2014年9月实行大类招生计划后,建筑学院下属两个专业:建筑学和城乡规划统合成“建筑类”进行招生。至2015年秋季开学,第一届大类招生学生面临着分专业,但是由于整个大一期间的教学体系完全依托于建筑学,授课教师也基本为建筑学背景,致使大多数学生认为自己就是建筑学的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基本无概念,这无论是对未来城乡规划专业学生的学习,还是对城乡规划专业的未来发展,均不利。基于此,结合《建筑初步》等课程的教改,整合城乡规划的专业基础知识,本文提出对本科一年级的教学体系改革方案。

2.改革思路

2.1总体改革思路

将原本完全依托建筑学的一年级教学体系改革为以建筑学专业为主,城乡规划专业为辅的结构体系。改革基于三点考虑,其一,现行招生背景下,一年级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一无所知的状况,有悖于大类招生的初衷,增加城乡规划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生在分专业时对两个专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其二,对于以后进入城乡规划专业的学生,可为他们打下较好的学习基础,便于与之后的课程体系相联系;其三,对于之后进入建筑学进行学习的学生,改革后的体系有利于提升学生思考问题的深度,注重建筑与城市的有机融合关系。

2.2注重培养学生宏观、综合性的思维方式

建筑学以单体建筑、建筑群为主要设计对象,而城乡规划的设计尺度宏观层面上从整个国家、区域城镇体系到城市,中观层面上为城市片区,即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微观上甚至可以小到城市家具。城乡规划的设计层面关乎经济、政治、社会、环境等多方面,要求学生具备宏观、全面看待问题,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城乡规划的学生这种思维方式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建筑学学生也利于学生跳出“就建筑论建筑”的狭隘设计观,因此,这种综合性、多角度、多方向的思维方式应在本科一年级就开始培养,在教学体系改革中应给与重视。

2.3以拓宽学生视野为重要教学目标

不论是建筑学还是城乡规划专业都与其他学科交叉互融,都是重实践、重应用的学科,尤其是城乡规划专业与交通学、生态学、社会学、经济学、景观学等学科联系紧密,涉及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设计都基于阅历之上,见识少是无论如何都设计不出好作品的。但低年级阶段不可能系统的开设如此众多的交叉性质课程,因此,在教学工作中应引导学生关注设计作品、社会现实以及人们的需求。一方面,可通过建筑与城市认知实习来拓宽学生视野;另一方面,结合社会调查,促使学生关注社会现象,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具体改革方案

3.1增设城乡规划设计初步课程内容

大类招生的优点在于便于学生通过一年的学习,了解各专业的性质和内容,结合自身兴趣,进行专业方向的选择。与此同时,这一优点决定了本校一年级的设计基础课程不能是单纯的针对建筑学或城乡规划专业的设计初步,应将两个专业的基础知识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在课程组织上,经学院研究,将现在的《建筑设计初步》进行学时拆分,分出一部分课时进行城乡规划专业基础的授课。目前《建筑设计初步》开设在一年级上、下两个学期,每学期96学时,共计192学时。现计划上学期授课内容不变,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主要开设专业制图、工程字、徒手/工具表达、小建筑测绘、建筑大师作品分析等课程;下学期以培养设计思维为主,除了一直开设的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大构成外,另外加设32学时的城乡规划专业基础课程,包括城市空间测绘、城市空间解析及社会调查三项授课内容。

3.2实习内容加入建筑及城市认知环节

针对当前大学学时缩减的状况,实习应变以往单一教学目标方式为多教学目标方式。本校一年级实习只有一个,即西递写生实习。在今年的师生交流会上,已有二年级学生对写生实习提出疑问,提出不明白写生实习和本专业有何关系,这也表明学生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交几张写生作业,看看风景,班级旅游,他们需要更专业的指导。目前带队教师为艺术学院教师,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美术绘画技能,之后可由分别具备美术背景、建筑学背景和城乡规划背景的2-3名教师带队,除了通过写生提高学生的徒手表达技能,应将建筑和城市的认知也作为实习的教学目标。以西递写生实习为例,除要求学生提交一定数目的写生作品外,教师可带领学生实地踏勘,从西递的发展历史、文化特性、村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街巷空间、徽派建筑的特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及方法等角度对西递这座历史文化名村进行详细解析,具体方式包括前期资料整理及汇报、分方向分组进行实地调研、提交全面的调研报告等。

3.3其他课程调整

建议将原本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的理论课《专业导论》安排至一年级下学期开设,授课主要内容为建筑学及城乡规划专业概述、两个专业的关系及未来发展前景。将四年级下学期开设的理论课《社会调查方法》在大二上学期开设,大一结合城市調查、实地调研等进行调查方法的初步讲解。

4.结语

本文是基于大类招生背景下,建筑类学生选择专业方向面临的困扰和问题,进行的一年级教学改革探索,但本文提出的教学改革方案还未得到教学实践的支撑,正所谓“实践出真知”,教育工作更是如此,以后会结合教学工作,对教学体系进行进一步调整。

参考文献:

[1] 高芙蓉,城乡规划一级学科下本科低年级设计基础教学思考[C],2011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指导委员会年会论文集,2011:9-14.

[2] 段德罡,白宁,王瑾,基于学科导向与办学背景的探索——城市规划低年级专业基础课课程体系构建[J],城市规划,2010,34(9):17-27.

[3]赵万民,赵民,毛其智等,关于“城乡规划学”作为一级学科建设的学术思考[J],城市规划,2010,(6):46-54.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类招生
大类招生下计算机专业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改革探讨*
“大类招生,分流培养”模式下的经管类本科生专业认同度分析
大类招生背景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涉农专业大类招生的探索
大类招生模式下大学生专业分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对“大类招生,分类培养”模式下学生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浅论大类招生背景下学生管理工作的问题与对策
交通运输大类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高校本科按大类招生相关思考
教学型高校实施大类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