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事业需求不相适应的原因及对策

2017-09-27金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9期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金明

摘要:本文对我国职业教育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事业需求不相适应的表现及原因,并对促进职业教育人材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对策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企事业需求

【分类号】G718.5

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企事业需求不相适应的表现及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产品不断更新、不断升级,就需要不断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及先进的生产设备,这一切促使企业必须拥有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根本保证。但职业学校对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与企业的实际需有一定差距,毕业生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与企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同时,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上,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对接程度远远不够,使企业急需专业工种的人才无论在质量与数量上职业学校都难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一)企业需求的专业工种和职业院校开设的专业错位

因为职业学校专业制约和市场用工需求有偏差,导致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学生的就业率不高。一部分职业教育学校并没有办出职业教育的特色,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与社会实际需求脱节,不受企业的欢迎,造成招生与就业两大难。

(二)职业学校的学生培养目标和企业的实际员工素质有差距

企业对员工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要求较高,但在部分就业的职业教育毕业生的身上还存在着职业道德教育欠缺,敬业精神不强,责任心较差,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这就需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目标及教育教学改革上进一步深化。

(三)校企合作关系尚未形成良性互动

根据国务院技能型人才培养要求,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支持,提高产教结合、加强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根本之路。职业学校无论是教育教学还是招生就业,无论是教学科研还是生产实践,都需要与企业相互交流,相互补充。

(四)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1.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认识不到位,缺乏与学校合作的动力。

企业缺乏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职业教育产教结合的层次和深度明显不够。许多企业不怎么认可通过与职业院校合作能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但对职业院校毕业生顶岗实习还是持欢迎态度;都觉得“教育和培养人才是职业院校单方面的责任和义务”,没有将眼光同时投入到市场和职业学校两个人才来源地;对人才培养成本还缺乏深刻、长远的认识,只想“伸手要人才”,很少或根本不想“参与培养自己所需的人才”;没有认识到企业是职业教育的直接受益者,企业有对职业教育投入的责任;没有认识到对职业教育的投资是企业的生产性投资,表现为企业的教育和培训成本在企业的总成本中所占比例过低,企业设备和设施只发挥着生产作用,没有发挥教育和培训作用,对于校企合作所产生的效益没有切身感受。

2.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专业教学与企业需求与严重脱节

有些职业院校的专业设置、培养方式、课程设置、教学过程等方面很少考虑到企业的用人需求,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职业院校自身合作能力不强,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服务能力较弱,缺乏对合作企业的吸引力。有些职业院校还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追求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缺乏针对性、实践性和职业特色,还没有形与企业岗位职业能力相对应的独立实践教学体系,学生在校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要求相差甚远.从而导致职业院校毕业生不能达到顶岗实习的要求。

3.政策落实不到位,产教结合动力不够

尽管国家出台了许多有关职业教育开展产教结合的文件,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责、权、利的规定比较模糊,行业企业对职业教育缺乏有效参与和指导,校企双方无法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制约了产教结合的深入发展。虽然国家针对企业在参与职业教育方面出台有关的税收优惠或补偿制度,但现在没有很好的贯彻落实,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驱动力不强。

二、促进职业教育人材培养与企业需求相适应的对策

(一)引导校企合作从“浅层合作”向“深度变革”转变。

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企业不知道学校想做什么,学校也不知道企业想为他们培养哪些方面的人才。所以,政府不仅是要继续的去倡导、搭台,还应更好地去统筹和推进。要从“随机合作”向“统筹规划”转变。今后,政府、院校、行业、企业等应该更多的去沟通,携起手来制定区域的、行业的校企合作规划,引导职业教育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形成合作的链条。政府应引导校企合作变被动为主动、短期变长期、局部变全局的合作,真正的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共赢。

(二)不断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改革,发挥人才培养作用

1、要加快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步伐,就必须深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的改革,形成适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需要的教学模式和管理制度。

2、以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为目标,加快职业院校教学模式改革。要转变教育观念,狠抓实践教学,切实从专业学科为本位向职业岗位和就业为本位转变,从传统的偏重学生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就业能力提高和综合职业素质养成转变。形成一套内部体系完整、外部关系协调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机制,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的优势,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

(三)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让企业乐于合作

针对目前职业教育中出现的学习就业脱节、学生实践能力较低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到课程设置、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计划执行直至学生毕业实习的各个环节都积极引入企业的参与,适时根据社会需求优化培养方案,动态分析和调整学生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使职业院校人才培养计划具有较强的岗位针对性和适应性。职业院校在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变学生理论不足、技能欠佳的形象的同时,要加强对学生责任心、职业道德、价值观的教育,如将企业文化打造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邀请企业人士现身说法;学校从学生入学开始就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引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树立专业发展的长远计划,树立爱岗敬业的精神等。

综上所述,好的職业教育发展模式应当是政府指引、企业参与、学校主导。只有做到公平教育,借助企业、媒体等社会力量,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教,教有所用,用有所能。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