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隐喻的认知语用学研究

2017-09-27陈静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关联理论隐喻

陈静

【摘要】隐喻不但属于修辞手法还是比较普遍的语用现象,在人类认知内的作用十分重要。文章阐述隐喻在语用学内的早期研究,重点对格莱斯以及塞尔的隐喻研究进行论述,探讨其中的不足。随后文章采用关联理论,基于已有的认知用语学,重点剖析隐喻,并且引用斯伯泊和威尔森对格莱斯对合作原作做出的修正及深入研究,最终阐述隐喻的关联性解释。

【关键词】隐喻 认知语用学 关联理论

隐喻是语言学中的特殊和神奇语言现象,原因是说话人只是通过简单的语言就能够将一种事物的含义转嫁在其他的事物上,运用隐喻主要是为了吸引说话人的注意力进而产生其他语言现象所达不到的效果。长期以来隐喻语言现象都被语言学家及哲学家所研究,主要就是因为对隐喻现象的研究能够清楚的发现信息发出及接受的特点及语言交流的本质和局限。希望哲学研究在19世纪在逐渐靠近语言学,同期的符号学和认知心理学等同样在西方学术界开欧式盛行,对此研究音乐逐渐从《诗学》内的单一修饰发展成为涉及语言哲学、语用学、语言教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命题。隐喻逐渐在认知语用结构下有了全新的发展。

一、早期语用学下的隐喻观

格莱斯以及塞尔被认为是早期将隐喻置于语用学结构下开展语用研究的代表人。

1.格莱斯会话含义理论。格莱斯的会话含义理论被西方语言学家称为理解自然语言的学说。格莱斯在1967年第一次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并且指出在交流的过程内说话者同听话者互相合作求得交际成功,交际过程内双方遵守会话质量、数量、方式和关系等准则。交际过程内如果说话人在表面的含义上违反了合作原则,其将可能要突出或是货币某一个特定含义,此时听话人必须要按照对话语境以及双方具备的共同背景推出说话人真实含义或是隐含含义。格莱斯同时也指出了隐喻同讽刺和夸张相同,都可以被当成是违背合作原则中的某个标准。

2.塞尔八项原则。塞尔基于格莱斯继续对语用学隐喻现象进行研究,并且提出明示华语内,字面含义同隐喻含义相同,隐喻华语内,字面含义和隐喻含义存在较大的差别,对此说话人采用隐喻时听话人要按照两种含义的相似处找到不同于说话人所说含义的话语意义。塞尔指出了八条原则并解释了怎样找到策略读出说话人表面含义之外的话语含义,下面我们对一条原则进行举例:

原则1:P事物偶然是R,若是隐喻产生作用,性质R则是P事物突出的性质。

例:a:Sam is a pig. B:Sam is filthy, sloppy, and so on.

依据以上原则1,例句内的a的含义就是b的含义。

3.早期语用学理论的缺陷。虽然格莱斯以及塞尔关于隐喻的研究存在突破性意义,但是其理論仍旧有以下缺陷:

一是他们的理论在字面解释以及隐喻解释间有着一刀切局限性。莱文森认为,早期语用学理论不能规定字面解释在什么事后停止,隐喻解释何处开始,对此人们对相同句子有着不同理解。一切以原则或是规则为基础的假设,如果使用条件产生变化,就不可能是充分假设。

二是对隐喻话语进行理解时,必须要将整个话语的含义和有效识别作为前提么?话语处理有无牵涉要自无穷可能解释内选出一个解释呢?认真分析可知上述两个问题的答案为否定,因为字面话语和隐喻话语间不明晰。斯泊伯同威尔逊解释了这各问题:如果有人说Im exhausted,那并不能推测exhausted使其想表达的伊苏。塞尔在其研究内同样提出:字面含义理解内有缺陷的语句不一定有隐喻现象,但是当前这样的缺陷是我们考虑全部隐喻显现的必要条件。

二、关联理论对于隐喻的阐释

1.关联理论。斯伯泊与威尔森针对格莱斯的合作原则展开了修正及有你就后提出了以关联为原则,将明示和推理作为理解模式的关联理论,至此,关联理论正式成了语用学框架面的一个研究命题。关联理论认为:交流过程内的推理是要寻找话语和语境之间的关系。人们运用高低程度的努力,依据对话内的词语信息、交流双方的百科及背景知识、逻辑关系等,在推理内选择最佳语境,找出话语同语境的最佳关联,正确的认识并理解自然余元,实现交际的目的。人类语言教育是认知过程,并且强调了认知在语言使用内的作用,这一理论认为认知过程是按照人类假设对语句做出理解,人类假设条件为关联原则,也就是按照存在关联的信息对事物进行认识。

2.隐喻的关联性解释。隐喻属于语用现象,要判断一句话有无隐喻出现需要交流语境提供相应的线索,孤立词是无法被看做隐喻现象的,孤立的词置于存在具体语境的对话内才能判定是否有隐喻作用。因此在同一语境内,完全相同的对话,能够成为非隐喻性话语或是隐喻性话语。隐喻性话语内每个隐喻都是多个喻义组成的集合体,体现出了喻义的无穷性。对此关联理论是动态任职于静观点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就是可以将同样的词语句子放在不同语境展开分析。基于这一角度隐喻并非是死板固定的,二是动态和具有创造性的过程。

三、小结

隐喻是一种普遍的现象,其并非只是修辞手段,还是哲学、文学、心理学、语言学等众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对象。文章将早期格莱斯及塞尔对隐喻的研究当成切入点,基于认知语义语用学的指导,采用关联理论及例句分析交流内的隐喻现象。人们的交际过程中经常会用到隐喻,目的是避免过于直白的表达意图,为了最佳关联性而努力,隐喻的使用受到关联原则的支配。针对隐喻的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需要在对话及真实含义之间建立认知语境媒介,如果听话人不按照认知语境分析说话人的话语,将难以接近真实含义。关联理论在认知语用学框架下全面结石了隐喻,并且为期研究提供了全新思路。

参考文献:

[1]唐昕心,国华.从认知语用学的角度分析隐喻现象[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01):411+4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关联理论隐喻
爱的隐喻
英语读思言的隐喻意象与教学互见
A Cognitive Study of English Body Idioms in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nceptual Metaphors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生活大爆炸》中刻意曲解之关联理论探析
基于语用学的虚拟语气研究
关联视阈下的学习者语用能力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