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研究式教学浅析

2017-09-27张锷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研讨评价过程

张锷

【中图分类号】G642.4

研究式教学思想源远流长。早在两千年前,东方孔子积极倡导的启发式教学和西方苏格拉底力行的“助产术”式教学都是研究式教学的思想萌芽。近代卢梭提出的“发现教学”思想更是研究式教学的直接理论来源。20世纪80年代后,研究式教学从理念走向实践并获得蓬勃发展,影响范围越来越厂,程度越来越深。

一、研究式教学的概念及特性

研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类似于科学研究的情境或途径,以学生研究问题为主,教师讲授知识为辅,通过教学互动实现学生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增强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研究式教学是一个类概念,只要符合研究式教学特性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式、案例式、课题式等教学方法都属于研究式教学的范畴。正确理解它的内涵,就需要准确把握其特征。

(一)研究性

在研究式教学中,教师根据自己学科领域的研究现状,经过广泛调研,将学生关注的当前重大理论问题和紧贴部队实际的重大现实问题集中起来进行前瞻性思考,再将它们带进课堂,交给学生进行深人研究,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提高研究问题的能力。

(二)实践性

学生在研究式教学中处于主体地位,围绕教师提出的问题展开动脑、动手、动口、动耳的实践性活动,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努力挖掘潜在学习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自我计划、调整、指导、强化,不断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验和感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和过程。

(三)互动性

教师要密切关注学生查找资料、提炼观点等自主研究阶段的进展情况,对他们研究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和問题给予帮助和指导。教师还要善于通过组织课堂讨论、辩论赛等形式把学生个人的研究成果转变为集体共享资源,引导学生广泛参与、共同提高,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多向互动的过程。

(四)发展性

研究式教学与科学研究不同,它更关注学生研究的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做了什么、如何做、如何思考、有何收获,不刻意追求最终研究结果。研究式教学不仅给学生某个理论和某项技能之“鱼”,更要给学生获取知识之‘渔”,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效果,给学生自己学习的本领。

二、实施研讨式教学的总体要求

为有效开展研讨式教学,在教学设计和实施过程中,需要协调好“一”与“多”的关系。

(一)在目标上坚持一个核心和多个方面

实施研讨式教学,在目标上必须坚持以能力为核心,达成知识、方法、思维、观念等的全面提升。任何一次研讨式教学,其目标不能止于知识的获取和学习,而应从人的知、情、意等基本素质的培养和提升上加以考量和引导。因此,无论是教师授课、学生研究、师生交流还是机关业务部门管理,都应洞悉每一次课的教学日标,以分清主次、把握核心。

(二)在内容上坚持一个主题和多元结论

研讨式教学目标应服从和服务干整门课程的教学目标。为确保研讨的深度和效果,必须凝炼研讨内容,集中研讨主题,每次以一个主题为宜。研讨的结论必须反映研讨的价值与意义,应是多元的和发散的。否则,就失去了研讨的意义,成为变相的理论讲授。

(三)在方法上坚持一个中心和多种策略

研讨式教学是对“一类多式”教学方法的统称。“一类”指相同(相似)的研讨性质,“多式”指多种多样的研讨策略。启发渗透于研讨式教学的全过程,包括研讨问题的提出、研讨交流的深人、研讨日标的触类旁通,都需要教师依据研讨内容和口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的形式加以引导和点拨。

三、组织研究式教学的步骤

研究式教学是一个系统,以研究问题为主线,能力培养为目的,强调研究式地“教”和研究式地“学”,这就要求把研究性贯穿于教学全过程。具体来说包括六个步骤。

(一)搜集资料

搜集资料是为研究式教学做准备。教师应根据所讲授的内容广泛搜集资料,把握该专题的理论前沿和面对的突出实践问题,然后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取舍、加工整合,提炼出具有研究意义的问题,这个问题不仅具有引向教学重点的顺承性,而且具有一导人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潜在性,能够对学生的思想和今后的工作产生持久和深远影响。

(二)调查研究

围绕初步确立的研究课题深人教学对象进行调查研究,一了解学生情况和学生关注的问题,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职业结构和职业特点等做到心中有数,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课题进行再充实、再提炼,提高教学针对性。

(三)确定研究课题

在搜集资料、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围绕研究课题进行教学设计,对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详细考虑、精心安排,保证教学活动在一定时间内有步骤地顺利进行。

(四)自主研究

教师系统介绍课程内容和相关背景知识,提出问题和要求,提供必要参考书目和信息检索方式,把问题分给若干由有共同兴趣的成员组成的团队。团队成员之问互相讨论,通过实践体验研究过程、培养研究能力。在学生自主研究的过程中,教师要与学生保持经常性联系,把握研究开展情况,了解困难,适当给予学生帮助和鼓励,引导学生围绕专题去寻找、综合、处理资料,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五)组织研讨交流

在学生分散进行比较充分的研究性学习基础上,开展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与反馈。教师引导学生把心中的疑问表达出来,把见解和建议发表出来,并时时注意学生表现,及时把握课堂发展方向,对达成共识的问题及时归纳说明,对达不成共识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进一步研究思路。

(六)评价总结

研究式教学评价偏重过程,主要考察学生的研究态度、研究能力及变化,是一种动态式的发展性评价。如在评价总结的主体上,既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有学生的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在评价的内容上既强调课堂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更偏重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实际表现;在评价的结果上,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出明确结论,又要给学生指明前进方向。endprint

猜你喜欢

研讨评价过程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网络研讨”实现教师多元发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