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2017-09-27V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朗读指导阅读教学对策

V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指导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帮助教师讲解的一种手段。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训练并没有有效地执行,朗读指导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从朗读指导的地位及意义入手,对朗读指导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同时,围绕朗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今后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朗读,让学生愿读、乐读提供参考。

【关键词】朗读指导 阅读教学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23

一、朗读指导的概述

指导亦作“指道”。指示教导;指点引导。朗读指导是对小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包括语音、语调、节奏、速度、力度等的训练,是再现课文情境,加深理解,陶冶思想,体会感情,培养语感,培养记忆力、语言感受力、口头表达力的教学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二、朗读指导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朗读指导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朗读时间少,朗读教学走形式

在课堂上,我们发现问答式教学占用了学生读书的时间,学生朗读的时间把握不到位,朗读训练往往是一带而过,没有给学生带来什么印象。教师要求学生读通课文,读准生字新词,读出感情,但实际上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做不到,教师就马上转入下一教学环节,朗读成了教学中的一个过渡环节而已。

2.教师对学生的朗读缺少示范,指导方法机械单调

朗读教学的基本要求是读正确、读流利、读出感情。有的老师虽然让学生多加朗读,可是指导的方法却很单调,缺少科学有效的指导方法。有的教师指导不得要领,只重声音轻重,不重内心体验;只重表层的技巧,不重语言的内蕴。有的老师既不作示范朗读也不加于指导。有的老师完全用录音代替范读,虽然运用了电化教学手段,其实学生只是机械地模仿录音,并不知道为什么这样读,学生的朗读水平没有很好的提高。

3.侧重分析讲解,忽视语感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然而有的老师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计划把大部分的时间用在分析课文内容和篇章结构上,给学生朗读课文的时间却少之又少,以至于学生不能够充分的朗读文中精彩片断及整篇文章。

(二)朗读指导所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教师不重视朗读指导

教师对朗读本身缺少指导或指导只停留在表面,而把绝大多数时间都消耗在轰轰烈烈的提问讨论之中。面对这些问题,新的教学方式如 “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等在语文阅读课堂上逐步呈现,并且这些方式也逐步被教师们接受。然而,有的教师在努力实践这些理念时却发生了偏差,对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教学的要求把握不到位。以至于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朗读与理解感悟语言文字,体会内容和情感。

2.缺少生活经验,不重视语感的重要性

现在的小学生缺少生活经验,平时不重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观察、体验,想象力没有得到充分的挖掘。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不重视引导学生学会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生活实践来了解词语的意思,这样也造成了学生的语感薄弱。有的教师不重视对学生的语感的培养,不善于用课文中的语句去激发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生活画面,所以使学生语感也大大降低。

3.教师缺乏阅读教学本质的理解和把握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能力主要通过学生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通过学生个性化的感悟和思考来实现的。教学活动,如果没有情的激发,没有思的启迪,朗读又怎么会有感情?有的教师不能结合文本内容用恰当的语言铺垫渲染,也不作必要的朗读指导,只是非要学生读出所要表达的情感,这只能是牵强的朗读。

三、朗读指导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的相应对策

(一)激发朗读兴趣,打好朗读基本功

1.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前提,浓厚的兴趣会激发起无穷的潜能,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叶圣陶先生说过:“令学生吟诵,要使他们看作一种享受,而不看作一种负担……”这就是说,要想科学有效地进行朗读指导,首先应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调动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朗读当中。只有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让学生愿读、乐读,才能真正发挥朗读的作用。

2.打好朗读基本功,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

叶圣陶说过:“听说读写的训练必须养成习惯才行。” 朗读指导,首先应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打好朗读基本功,做到“五不”: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形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学生能达到正确朗读,也就初步形成了读书能力。

(二)加强指导方法,重视教师范读

1.加强指导方法,让学生会读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时应加强对朗读方法的指导,克服毫无感情地唱读。写景的散文意境优美,要读得流畅、轻快;介绍人物或事物的文章,要注意语调的轻重,抑扬顿挫;而童話和寓言故事就要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进入角色当中,运用适合角色的语气,语调。教师要善于挖掘课文中有利于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的词句,教给学生朗读的方法、技巧,让学生会读。

2.教师范读,让学生模仿

所谓范读,就是示范性的朗读。范读是朗读训练的一种重要方式,是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马卡连柯说:“教师永远是儿童模仿的典型。”低年级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因此,范读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朗读,更能使学生真切地感受语言的音乐美、节奏美和情感美。范读能收到直观、生动的效果,可以帮助学生正音,明确词义和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以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范读的作用。

(三)巧用朗读方法,形式多种多样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进行朗读训练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活泼好动,可以多采用一些如教师的范读、领读、表演读、开火车读、接龙读、小组合作读、分角色读竞赛读等形式。到了中高年级可以适当减少领读、齐读的次数,多让学生自由读,多给学生朗读的空间,让他们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朗读。评读的时候有读有评,评后再读,将评前读与评后读进行比较,不同学生的朗读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去体会该怎样去读。

2.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朗读训练

记叙文、说明文篇幅较长,以默读为主、选择重点段落朗读为辅的方法。诗歌、散文采用配乐读、评读等形式设情境,让学生领读、自由读,甚至是摇头晃脑地闭目吟诵,让学生在头脑中浮现诗歌所描写的场面、景色。童话故事、戏剧就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形式,也可采用轮读课文的方式讲故事。对话多的文章可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练口才。介绍事物的文章,采用默读抢答的方式理解课文。endprint

猜你喜欢

朗读指导阅读教学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小学高段朗读指导三部曲
如何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朗读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