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思考

2017-09-27张岳鹏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7期
关键词:实践思考作业设计高中数学

张岳鹏

【摘要】课后作业是教师用来巩固学生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应该受到改革,只有做到优化,才能提高课后作业的有效性。

【关键词】高中数学 ; 作业设计 ; 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47-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作业都是教师用于巩固教学成果、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主要手段。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对学生进行减负增效也成为一种流行的教育理念,这就促使教师对传统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与创新,要进一步提高其真实的效力。因此,本文在此对高中数学的作业设计进行思考,将从实践中暴露出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同时结合实践教学的经验以及个人见解提出相应的改革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使高中数学作业更有效率,最终实现减负增效。

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一)题量大学生的负担重

根据相关组织的研究发现,我国高中学生的负担是相对较高的,位于世界各个国家的前列。经分析发现,在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下,教师不得不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对课堂教学进行巩固,并且达到提高学生解决效率的目的。

因此,在当前的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大部分教师采取的是利用大量反复的练习提高学生解题速度和质量的理念。这就导致教師会在课堂教学后给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作业,从而造成学生的课后负担极重,经常要求学生熬夜才能完成作用。

在庞大负担压迫下,学生不得不完成大量的作业,只能在作业的驱使下进行反复机械的训练。这就导致学生感受不到学生的乐趣,进而对高中数学产生抵触甚至厌倦的情绪。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不但达不到预期理想的效果,反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没有针对性

同时,教师给学生留下大量课后作业也导致了作业设计没有足够的针对性。从教师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来看,教师所留的作业中有80%是针对学生的基础进行巩固,其中又留有20%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

在这样的作业设计中,学生不得不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反复的巩固所学的知识,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对自身的能力进行提升。同时,多且杂的课后作业容易阻碍学生的思维,让学生不愿意面对能力提升的习题,也没有能力解决这样的习题。

在这种背景下,教师设计的数学作业只是为高考服务,根本无法达到新课程改革的标准,也没有迎合素质教育理念。

(三)缺乏创新

另一方面,大部分教师设计的高中数学作业是千篇一律的,根本没有任何的创新,没有跟随时代发展的角度。

进一步说,大部分教师只是要求学生在课后做教材后的习题、完成练习册、做试卷和报纸。每天都是重复的作业,甚至学生都能够根据教学的节奏推测出当天的课后作业。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不但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同时也容易产生审美疲劳,使学生更加抵触课后作业。

三、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一)精简题量提高质量

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其首要的任务就是对作业的量进行精简,要减少体量提高其质量。换言之,教师应该避免学生大量重复的做题,而应该通过更有针对性的思考与分析,使学生对课堂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同时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能力。

因此,教师并不能继续按照练习册或者试卷进行作业设计。相反,教师应该提前浏览其中的题目,并结合学生的基础、能力以及其在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为学生选择更有价值的练习题。这就能够有效降低学生的负担,让学生通过完成更有价值的课后作业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收获。

(二)转变作业设计的思路

与此同时,教师应该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转变自身的思路。具体地说,当前大部分教师的思路是利用课后作业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这也是导致教师为学生布置大量习题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需要引导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换个角度来说,教师可以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有更大的收获。这就能够将高中数学作业的设计思路重新思考,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转变为对新知识的预习。

因此,教师可以在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中要求学生对下一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预习。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开展尝试教学法。例如,教师要在下一堂课讲解椭圆的相关知识。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后作业中给学生留下有关椭圆的相关习题。

这就促使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尝试,并且在尝试的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基于此,学生需要通过自学下一堂课的知识才能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对椭圆的定义和性质有初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解决作业时将其转变为自身的能力。在课后作业的指导下,学生对下一堂课的内容有了直接的认识,并且也总结出自己难以理解的知识点。

此时,教师所开展的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能够让学生从中获得更大的提升。因为学生已经事前进行了预习,这也将节省下课堂教学的时间。利用这段时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再次尝试,进而在课堂中完成知识的提炼与巩固。这就实现了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思路的转变,不但降低了学生的负担,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收获。

(三)根据学生的基础与能力进行合理分配

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高中数学作业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学生个体间的能力与基础,避免部分基础好的学生对作业失去兴趣,而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能依靠抄袭完成任务。

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中渗透分层教学理念。例如,教师可以在布置作业时留给学生选择的权力,即同时布置五道题目并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其中的三道进行解答。这就带给学生选择的权力,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与基础选择合适的题目进行作答,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在通过完成作业获得收获。

值得教师注意的是,教师需要认真考虑学生的能力与基础,在留给学生选择权的同时,要杜绝部分有能力有基础的学生为了偷懒而故意选择轻松的题目进行作答。这就失去了分层作业设计的初衷,并不能让这部分学生获得真实的提高。

四、总结

总的来说,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学生的负担较重、收获较小。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高中数学作业设计进行改革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也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标准。因此,众多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和总结,要对当前的作业设计进行创新。教师需要在对本文的研究进行完善和补充,要根据实践情况提出更有效的策略,进一步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使学生获得更大提升。

参考文献

[1]赵云翔. 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2]陈晓红.优化高中数学作业设计的实践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勒磊.高中数学作业改革的实践探索[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实践思考作业设计高中数学
统筹财政支农政策培训教材编写的实践与思考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探讨
新课标下高中化学作业设计探究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国有企业落实中纪委“三转”要求的实践与思考
微课教学在成人教育中的实践与思考
高中数学数列教学中的策略选取研究
调查分析高中数学课程算法教学现状及策略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高中数学课程有效提问研究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