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开展思路研究
2017-09-27金京周
金京周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该进一步提高高中數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要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有针对性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通过对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进行研究,旨在推动高中数学教学发展,使学生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更大提升。
【关键词】高中数学 ; 课堂教学 ; 有效性 ; 开展思路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7-0234-01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负面影响,不但限制了教师的发挥,也阻碍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需要对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目前,已经有不少教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求能够推动高中数学教学改革与创新。但这些观点和看法过于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却忽视了课堂教学中的其他影响元素,其还需要得到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基于此,本文在此浅谈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路,以期能为相关人士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并推动高中数学教学的改革。
二、合理利用多样化的课堂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深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导致其并没有将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而是从主观上将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这就促使众多教师采用的单一落后的课堂教学方法开展教学,降低了教学质量,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没有得到发挥。
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其首要的工作就是合理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发挥,并引导学生在主动探究与思考的过程中建构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且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采用自主探究学习法开展课堂教学。首先,教师应该为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指明方向,即提出明确的探究性学习目标。因此,教师要求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了解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并尝试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的数学问题。其次,教师需要对学生探究的结果进行汇总,并针对学生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解答。
基于此,学生就能够带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就能够利用自身的基础与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对相关的数学知识的认知将变得更加透彻,并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学习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
又如,在学习空间立体几何的过程中,针对于部分学生空间思维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教学法开展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与设备,教师能够将原本抽象的空间图形直观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能够给学生展示空间立体图形的变形,使学生对其中难以理解的知识点进行更详尽的分析和掌握。基于此,教师利用新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克服了自身能力的缺陷与不足,使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提高。
三、要重视学生的兴趣
在此基础上,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兴趣对课堂教学的重要影响。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简明扼要的表达出兴趣对学习的重要影响。正因为部分教师并没有在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学生的兴趣,才导致学生不愿意主动积极的配合教学工作,使课堂缺乏活力,最终降低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要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应该注重学生的兴趣,要通过各种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首先,教师可以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使学生认识到高中数学学科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圆锥曲线与方程》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创设了打篮球的情境。在特定的情境中,教师需要学生思考投三分球时球运动的轨迹,并分析球在什么时候达到顶点才能提高投球的命中率。此时,学生意识到篮球运动的轨迹是一个抛物线,只要计算出篮球运动的顶点就可以从理论上判断篮球的落点,进而提高投球的命中率。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学生意识到高中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并会带着一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行数学学习。
其次,教师可以维持课堂活力,通过加强师生互动提高学生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课堂提问,通过课堂提问引起学生的思考并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与交流。基于此,学生才能感受到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并不是教师的“独角戏”,其不但能够从中获得知识,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交流的乐趣。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才会从“要我学”逐步转变为“我要学”,从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中也能够表明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进而达到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四、注重对学生的有效评价
另一方面,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教学评价,才能够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能力、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并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将自身的优势无限放大,达到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这就需要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和方法,要看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力的体现。例如,在学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中,部分学生虽然无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也经常由于粗心等原因没有取得较好的成绩。但是,经过仔细的观察后,教师发现学生在探究与学习过程中能够有意识的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分析与研究问题,也能够从新的角度进行思考和推敲。
此时,教师虽然指出了学生的不足点,但并没有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责备和审问。相反,教师对学生展现出的能力进行了肯定和赞赏,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拥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在这种背景下,学生首先意识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与重视,同时意识到自身的不足。更为关键的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够在日后的学习中不断发挥自身优势能力,使其成为自身的特点。
经过教师有效的教学评价,学生不但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巩固了学习信心,并提高了学习成绩,更有效的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以及综合能力。这就落实了素质教育理念,迎合了新课程改革标准,达到了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目的。
五、总结
总的来说,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现代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需要结合本文的研究并通过实践教学进行积极的总结和交流,进而提出更有针对性与建设性的教学策略,达到进一步提高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高中数学教学改革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丽娜.关于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侯俐.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徐燕.高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实践研究[D].苏州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