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分析

2017-09-27蔡莉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蔡莉

【摘要】小学数学作为小学学习阶段的基础课程,对于小学生分析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针对小学数学教学,首先分析了制约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主要问题,进而结合我国教育实际,详细论述了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可行措施。

【关键词】小学数学 ; 教学 ;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17-01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实施,我国小学基础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对于推动教育事业的创新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我国小学教育中,特别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教学思路传统、教学方法单调,造成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不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效率有待提升。为了推动小学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必须采取有力措施来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进而实现小学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推动我国基础教育事业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

1.新课程背景下制约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问题分析

(1)小学数学教学目标设置不合理。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的实施中,一些小学教师没有根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要求以及小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导致小学数学教学的开展过程中,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没有将教学目标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造成了小学数学的效率低、有效性不高。

(2)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定位。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提倡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通过提高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进而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一些小学数学教师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整个教学过程更加强调的是教授知识,让学生被动的参与到学习,忽视了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塑造,课堂形式呆板单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影响了教学效果。

(3)小学数学教学方法较为单一。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受到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在课堂过程的开展上,大多采用的是“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方法,没有深刻的分析小学生学习的特点,无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方法上,都没有贴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造成了小学数学教学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不能帮助小学生正确的认识理解所学习的内容,影响了小学生逻辑分析能力的培养,也难以真正激发小学生对于小学课程的求知欲望。

(4)对于小学数学的教学缺乏相应的评价。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工作是对小学教师教学工作的总结和反思,如果没有全面及时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工作,就无法通过对教学阶段的实际情况的分析来总结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不利于小学数学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分析教学质量、学生学习效率以及教学效果,不利于小学教师改进教学手段,更不利于小学教师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完善。

2.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1)合理的确定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对于小学数学教学目标的确定,应该综合考虑国家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要求,综合考虑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优化。重点是要确保学生通过小学数学的学习,能够掌握到逻辑思辨的能力方法,体会到小学数学过程中的科学探究过程,将现实生活经验中的问题进行数学化与符号化的体会,进而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课程的实用价值,激发学生对于小学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断的提高小学生的抽象概括与问题分析能力。此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小学生群体中存在着学习差异与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目标的设置上既要围绕课程标准中的基本素质要求,同时也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清目标层次与教学重点。

(2)以学生为主体,深度开发小学数学课程资源。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课堂的组织上应该以学生作为主体,同时对现有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首先,要将教学方式由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合作教学、探究式教学,以讨论、交流或者是角色互换等方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同时,小学教师应该在教材的使用、生活中数学教学素材的利用、数学课堂的引導等方面,结合学生的兴趣积极探索各种可以用于小学数学教学的各种资源,通过这些措施来进一步的丰富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延伸小学数学教学范围,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3)丰富小学数学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采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手段,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大量的教学实例分析,提高小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情景教学以及多媒体教学。在教学情景的设计上,主要是围绕着教学内容,通过具有情感色彩、生动灵活的教学手段,在课堂上营造感染力强、学生参与度高的活泼课堂氛围;情景教学的特点是要体现出小学数学的生活性、直观形象性、问题启发性与情感渗透性,重点以实物演示、数学图画、语言描述以及数学游戏活动等形成教学情景。运用多媒体教学,则主要是为了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把抽象的数学思维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也是情景教学的重要表现形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这两种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4)科学合理的进行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兴趣、学习效果所进行的价值判断,这是教师了解教学效果以及改进教学策略的重要依据。对于教学评价,教师应该有着清醒的认识,进行教学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而不是为了甄别学生,教师对于评价结果的运用应该更加注重自身教学手段的调整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评价的内容上,应该确保教学评价的全面性,要在小学生的知识掌握、学习能力、学习方法以及学习态度等几方面综合评价,准确的掌握小学生学习实际情况。

3.结语

对于小学数学教学而言,为了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分析小学阶段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进行调整,并通过优化教学组织形式,培养小学生学习兴趣,改善小学生思维方式等措施,提高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念鲁.构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高效课堂[J].中国教育学刊,2010(12):27-28.

[2]张丹.小学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201-220.

[3]谢明初,朱新明.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数学教育[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1):12-16.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小学数学教学
班级家长会有效性的探究
思辨性阅读不能忽视“小心求证”——关于论据的有效性探讨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我国股票市场的有效性研究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靠近“最近发展区”,增强教学有效性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