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学的运用

2017-09-27赵连旺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

赵连旺

摘要:在新课程理念下,语文课堂必须具有生成性,将学生置于更突出的地位,打破以往的“先教后学”为“先学后导”,改变“灌输式”为“探究式”教学,通过开放、和谐、愉快的教学来激活学生灵性。让课堂具有生成性,首先认真备课,关注学生的个性和生活的环境,课前预设为生成留有余地。其次构建一个学生敢发问的课堂。再次就是教师要有民主平等的作风。

关键词:语文课堂;生成性;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语文课堂灵活机动,是一种动态、多样的课堂教学。师生共同在课堂上品味语言的优美,感悟民族文化的精髓。老师激情昂扬,学生精神饱满,在课堂上时刻交流,课堂活泼又充满生机。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注重过程,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理念,在课前的预设中要考虑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教学资源,让课堂更具活力。传统课堂中,教师只知道关注学生在课堂上与自己提前预设的教案是否吻合,问题与答案,方法与过程的唯一性,学生被迫跟从教師的思路不允许节外生枝。好像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其实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过程漠不关心,学生揣测教师想让我回答什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热情,课堂变得死气沉沉,显得枯燥乏味。

所谓课堂教学的生成,是在师生、生生多重组合的教学活动中,教师敢于突破预设的学案,抓住生成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开展有效的探究,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地位。教师及时捕捉教学生成资源,努力建构生成性课堂教学模式,促进课堂教学焕发活力。有利于构建开放的、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模式,有利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一、认真备课、挖掘资源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前提

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要努力扩充拓展材料,对教材进行深入的挖掘,还要有自己的理解。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对教材、教参的熟悉,可以说倒背如流,教学设计详尽无比,具体到每一分钟该做什么都已经预设好,教学内容呈现顺序和各个教学环节的安排上都有明确的规定。这种纲要性的教学设计影响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弹性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资源视而不见或不能及时处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宝贵的资源组织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与拓展生成。并且教师很容易在备课中忽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经验的整合,忽视学生的整体感受与主观能动性,忽视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因此,忽视了学生资源生成。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师在备课中应分析学情,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这也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的前提。学生环境不同,他们的理解就会大不一样。例如《登上地球之巅》一文,如何让城市的孩子理解文中所谈到的自然环境的恶劣,就是一个难点,如果教师不考虑他们的体验,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我们可以从城市生活的环境入手,从身边人际关系入手来引导学生理解,这样就可以化解时代相隔而造成的难题了。要想让课堂具有生成性,在备课时还要多想几个意外,学生会在课堂中想到哪些问题,教师如何来应对。教师不仅熟悉教材,还要走到教材之外,给我们在课堂上留有余地。如果教师有了充分的准备,会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探讨人物,把对人物的理解放置在整本小说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人物了解会更深入,或依据学生的问题来设计新的问题,让学生在探讨中提升对文章的理解,课堂的气氛就能活跃起来。

二、设计悬念、探究问题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基础

要想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首先就要成为一个问题连连的课堂,成为一个研究性的课堂。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我们的课堂要有变化,要活跃。教师应努力向着这个方向发展,要把一言堂改为多言堂,努力从演员向导演转变,盘活课堂,课堂尽量安排很多学生发言,但有时也容易落入自己的老套。所有的问题都是老师设计好的,只不过有了明确的分工,或是变换了各种方式让学生活跃了。表面上热热闹闹,其实骨子里还是死板的,形式新了,内容还是旧的。没有为课堂的意外预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课堂上不单要有教师提前预设的问题,还应有生成性的问题。随着同学讨论而生发的新问题,在课堂上更有意义,有助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用的恰当一样传神,经过讨论使学生更多收获。重视学生的问题,就能利用好课堂的生成性资源,同样也引发了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参与,使课堂具有活力。要让课堂成为一个生成性的课堂,不只是老师的探究,更是学生对问题的探讨,在讨论中、研究中来深化我们对课文的理解。这样课堂也活跃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热情,让学生能体会到参与的乐趣、找到自己的价值,同样也活跃了他们的思维。这样的生成性资源能使学生变换视角理解文章,教师也会有很大的收获。

三、民主平等、集思广益是课堂具有生成性的保证

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应具备民主平等的作风,要有一颗容忍、宽容之心。学会包容,接纳他人,允许不同的声音、观点和意见,丰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师设计一些灵活又有很大争议的问题,学生回答时会见仁见智,遇到学生故意出丑,借题发挥说一些奇谈怪论,教师也不能一棒子打死,否则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今后不愿发言。很多时候他们是被课堂活跃的气氛所感染,口无遮拦,此时教师可以借题发挥,甚至设置相反的观点让学生争论,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不但解决了问题,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师一定要利用好这一生成资源。这样课堂气氛会活跃,同时也增加他们信心,自己去解决问题。如果一味的指责,会让他们感到索然无味。因此,教师要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种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总之,要想使语文课堂具有生成性,教师要千方百计地探究更有效的办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新课程理念和要求,让语文课更具生机和活力。

· 参考文献:[1] 冯莉. 小学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策略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08

· [2] 王燕. 小学课堂教学公平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0

· [3] 何思琪. 小学课堂教学的兴发技艺研究[D]. 湖南师范大学 2013

· [4] 杨艳. 小学语文生成性教学个案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师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秋天在哪里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动态生成性研究
浅析高中生物课堂的生活化教法
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成性研究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