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散文教学中审美意趣的培养

2017-09-27张启莲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散文语文

张启莲

【摘要】散文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把散文的知识与审美教学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

【关键词】散文 语文 审美意趣

中图分类号:G633.3

中学语文教育肩负着审美教育的任务,散文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在现行中学语文教材中,散文的编辑占有相当的数量。只有把散文的知识与审美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深入理解散文的浓郁情思和隽永哲理,品味华丽的词语中的独特意趣,才能更好的感受散文的深层意蕴,受到美的熏陶,进行散文教学的审美活动,需要教师采用适当的方法,找到适当的切入点,以便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常规的教学的基础上,以欣赏为主,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学生在学习中得到多方面能力的提高。

那么,如何培养散文的这种审美功能呢?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读散文是需要兴趣的,需要心平气静的。有人说,现代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快节奏,高效率,似乎是一只高速旋转的永不停歇的陀螺。其实,这只是一种表象而已,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需要思考,一个深刻的人是有沉下心来的能力的。所以我们认为,上好散文阅读课不能抱有功利目的,为了高考而做几篇连文带题的文章,这不是阅读。教师应该给学生一种影响,一种暗示——好文章是要用心体会的。学生们的阅历决定了他们对这个世界的理解还是比较单一的,但在老师的引导下他们也会有自己的独特感受。

创设一种情境,借助于多媒体,让学生首先从视觉,听觉上获得一种启发。归有光那篇脍炙人口的《项脊轩志》,借一座“百年老屋”的兴衰史,回忆切切的家庭琐事,表达了睹物思人,世事沧桑的感慨,以及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句句传情,处处动人。教师在指导学习时,可以先从背景音乐入手,选择一首古琴曲,画面是古树、老屋、栏杆、竹菊……这样,先在学生心目中初步形成一种思绪,再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欣赏,就不会是苍白无力的了。《项脊轩志》是以情见长,字句并无热闹之意。仿佛幽幽山谷中的一朵兰花,不能以心去体会的话是看不出有何高超之处的,没有激烈、充满悬念的情节,这种情况就更需要教师引路,引学生进入阅读的情境中。

创设一种情境,借助于出色的朗读,让学生初步品味到语言的魅力,这又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阅读,或者是慷慨激昂,或者是清音琅琅,或者是低声絮语(当然我们还可以借助于录音带),情绪是可以“传染”的,当我们把自己的兴奋点传染给学生时,我们又带他们向目标前进了一步。

以上这些可以看作是最基础的准备工作了,做好铺垫之后,就开始了真正的欣赏。

稍有鉴赏力的读者都有从阅读兴奋中享受艺术美感的经验和体验:阅读之后,在一定艺术值感的支配下,艺术意象重现,与作者之间沉默的情感交流出现了高潮,在兴奋中获得共鸣的快感,这时候虽不求甚解而心绪飞动,虽掩盖而毕而余味无穷… …这是在值得鉴赏处自然形成的“興奋点”。金圣叹评点《水浒传》时常有“快绝!妙绝!”的赞叹;脂本评《红楼梦》常用“宁不相杀”的点评。追根溯源,这种兴奋点的形成正是在读者进入阅读鉴赏的境界,无意识的换位思考后得到的一种情感的愉悦与共鸣,而唤起读者审美体验的正是作品中或浓郁或淡然或婉曲或直率的情感。

但仅仅是调动想象,换位思考,还只是促使“兴奋点”的形成,停留在“理解感情,引发共鸣”的层次上,不足以说明进入审美鉴赏的较高层面。要进入情感美的鉴赏,还必须对正在形成的为自我所感知到的情感进行追本溯源,摸索出一番理性思考的“所以然”,而这一番“所以然”的得出过程则可见出读者的鉴赏门道,其结果也正可见出读者的鉴赏功夫来。

(一)鉴赏散文的意境美

“意境”两字在许多人心目似乎只属诗歌,其实不然,“意”,情思也;“境”,形象也。散文既是一种自由多样,关注真实世相的文体,自有其对特定意境的追求。古有“诗文一家”、“文中有画”之说,也揭示了意境美不独为诗,也为散文所有。并且,现代人对于“散文是美文”的界说,也在认同散文文质相承,形神兼美的同时,实质上承认了散文的特征之一,即用独具质感的优美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以寄托自己的哲理情思。鉴赏散文的意境美,就要循其通达意境的路途,领略不同人物的不同人生的不同场景,从这种场景的或闪烁而过或慢速显现之间,捕捉到作者寄寓于其中的绵长的情思,深邃的哲理。

(二) 鉴赏散文的情感美

散文直接面对的是宇宙间最美丽的生命体——人,直接面对的是最为丰富多样的生命的情感体验。培养阅读散文的审美意趣,还需要循其所言表征,追寻它直抒或隐含的人物情感,在对这些情感的理解认同和反复体味中提升审美品位。

(三) 鉴赏散文的哲思美

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是当代散文中独具浓重生命个性色彩的一篇,其艺术感染力不但来自冷静的文笔穿越苦难而喷涌出的一股独特的凝重与凄然的气息,而且来自于本应旺盛如青草却霎 间枯萎的岁月中的往事,来自于在被毁灭的命运中对生命的思考,对生与死的执着是《我与地坛》最独特的追问。美得特质就在于其哲思的表达,这种哲思因其存在于那么狂乱浮躁的年代而益显独特,因其存在于作者的遭受厄运之中又似乎显得如此普通,只有剖析一个时代的追求,明白群体与个体的力量之比,只有理解了史铁生的插队生涯,他的青春梦想,才能明白那个发出 亘古疑问的瞬间对他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把这种对生命两难境地的艰难抉择放在特定的群像背景中加以考察,如屈原、如司马迁、如老舍、如哈姆雷特… … 那么“生”或者“死”对我们就不只意味着一个问题,更意味着人生的一种永恒的状态。悲剧感由之而生,审美演变为累积人生,洞察生命,——而这,需要开放的目光,广阔的视野。

对散文哲思的欣赏可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人格品味,这种细腻文笔、动人情感、大智大惠的侵染与熏陶是最能走进人心灵深处的。

教师不必给予学生任何标准,而仅提供框架,具体的有血有肉的思想要学生自己去填充。

新大纲强调语文学科要“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散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构成,中学语文新教材所选入的中外散文作品,大多情意浓厚,文辞优美,构思绵密,语言富有情感和哲理,在一个广阔的空间中再现了人类丰富多样的情感世界,凸显了异彩纷呈的艺术表现形式。只有从审美的需要出发,解读和鉴赏这些文学作品,使散文教学转化为美得再现,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活动,才能有效地提高散文阅读教学的质量,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真正体现出语文学科对人文的归属。endprint

猜你喜欢

散文语文
遥想右北平(散文)
我与风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精品奖(30名)
2021年《俪人·西部散文选刊》评论奖(10名)
老苏(散文节选)
生与死的尊严(散文)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