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7-09-27侯晓辉
侯晓辉
摘 要: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主体参与型课堂模式;小学语文教学;应用
中国分类号:G623.5
小学语文是小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也是学生一生中最重要的学科。长期以来, 小学语文教学普遍采用的是传递——接受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的特征是重知识、重趋同、轻情感、轻创造,学生的主体性没有得到充分地体现,因而潜在于学生身上极其宝贵的教育资源(如个性等)往往被忽视、抑制。新的教学理念认为:一堂课的好坏,不看教师讲的如何精彩,学生如何循规蹈矩,而是以学生参与的态度、深度和效果来加以评判,而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正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多边活动的过程。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到学生的主体特征,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真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能力,促进创新意识的形成。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乐学新知
激发小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是培养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重要手段,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游戏、音乐、课件、范读等形式,创设问题情境,启发诱导学生主动质疑,制造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情景的创设,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个宽松和谐、民主平等、推陈出新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氛围下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兴趣,形成问题,导入新课。教师适时提供有关的背景材料,为新知识的联系作准备。
二、自读质疑,主体探索,培养能力
美国教育家布鲁巴克认为:“最精湛的教育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爱因斯坦也认为:“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这就是说,“疑”是学习的需要,是思维的开端,是创造的基础,人类的发展就是对“疑问”的追寻、探索和实践创新的结果。那么学生在课堂中就需要反复研习课文,积极思考、理解、分析、比较、推理、判断,从而提高思维能力。
首先,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差异,精心安排、科学设计问题,使学生从教师的提问中得到质疑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容、规律和联系。
其次,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保护学生发问的积极性,使课堂形成一种积极思考、勇于探索的热烈气氛。
最后,教师在保证学生有充裕时间的同时,注重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使用工具书能力的培养,为优等生提供一些加强的自学任务,为后进生提供达标的輔助台阶。
三、细读研讨,合作解疑,形成技能
1.加强细读与感知
古人云:“情动而辞发,披文以入情”。教学的艺术,不在于告诉学生知道什么,而在于引导学生感知什么,领悟什么。目前的课堂教学仍是“教”的成分多,“学”的成分少;机械性操作多,自主性实践少。要改变这种现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放手让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形成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配合与和谐统一的教学氛围,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积累,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学生发现、感悟的能力。同时,还要强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强化教师引导下的细读与学生对文章的感知。
2.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个性发展。教师要高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帮助每个学生优化自己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加自主、有效。在课堂上要积极倡导合作学习方式,针对学生心理和学习上的差异,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分层搭配进行合作学习,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潜能。
3.强化课堂讨论的合作学习形式
课堂讨论能让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的见解,互相弥补思维的缺陷,触发灵感的火花。而且还可以采用竞赛、辩论会等形式,增进学习的活泼性,以加深记忆力。
四、自我回顾,激励评价,检查效果
课堂讨论结束后,设置同学间的讲解,教师担任评判工作。通过相互探讨,让学生之间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以回顾学习的过程和巩固效果,也为学生的学习打下基础。评价存在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之中,只有强调评价双方的沟通、协商,才能促进人的发展。评价过程中,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将评价变成主动参与、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过程,在相互沟通协商中增进双方的了解,形成积极、友好、平等和民主的评价关系。同时要强化激励评价和科学评价,教师制定相应的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个人学习档案,使评价成为学生自己的事,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五、练习运用,加强认知,巩固知识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并且能够检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知识的运用技能等。汉语言的学习还需要通过各种语文训练来进行,黄光硕先生在《语文教材论》中写道:“训练主要通过语文的练习来体现。练习设计得好,语文训练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效果就可以预料。”练习是“文本”转换成“学本”的关键,也是作者匠心独运之所在。设计课堂练习要考虑到这个有序的整体性:一要多方位强调“读”,以凸显学生的感悟认识和积累;二要重视创意阅读,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敏锐性、深刻性和创造性;三要着力于以读促写,以期突破语文学习的难点;四要结构简明,题量精当,以加强学生的读写实践,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以《触摸春天》、《永生的眼睛》、《生命生命》、《花的勇气》这四篇中外文学作品为例,它们均是围绕“生命”这个主题,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完这一组课文后,应激励他们进一步探求下去,而这一点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如果仅仅就课文内容提出一些只要看看书就能找到答案的问题,那么启发性就无从体现,知识的巩固也无从谈起。
总之,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就是要发挥教师和学生作为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实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1]刘畅.小学语文主体参与型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评价[J].学科教育,1997(01)
[2]朱静.激励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文杨兰.浅析课堂主体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下旬),2013(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