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考场作文评卷经历谈初高中记叙文的不同

2017-09-27王淑洁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初中生高中生

王淑洁

【摘要】本文主要想通过初中生和高中生心理特质的不同、中高考考纲对记叙文的不同要求等角度来比较中考以及高考考场记叙文作文的不同,从而对高中记叙文的教学起到一定的启发作用。

【关键词】初中生 ; 高中生 ; 心理特质 ; 中考考纲 ; 高考考纲 ; 中考一类卷 ; 高考一类卷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203-02

引言:本人有幸参加了2013年6月湛江中考作文的阅卷以及2014年6月广东高考作文阅卷,两次作文阅卷的经历对初中与高中作文的不同有着切肤的体验。初中生生活较为单一,体现在叙事写人上就显得相对简单,而抽象逻辑思维虽开始发展,但仍具备一定的局限性,表现在记叙文的立意上往往不够深刻,以浅显居多;而对高中生而言,他们的生活圈子已经有所扩大,对社会开始关注,因而体现在记叙文的写作上题材较为丰富多样,而且也不再止步于简单写人叙事,也正是由于逻辑思维的进一步成熟发展,在记叙文写作上立意更为深刻,往往能透过叙事写人,挖掘到生活中更为深层的层次。下面我主要就中高考常见的记叙文文体来呈现分析初中与高中生在写作的不同状态。

一、初中生与高中生心理特质的不同

初中与高中是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也是幼稚期向成熟期过渡的时期,必定会在心理、思维及人格发展上呈现出不同的面貌特征,而这些特点反过来也会在作文中有所体现,这对作文教学的进一步探究也极具价值。

1.社会性逐渐增强

在青少年期,由于社会地位的变化,其活动社会性的增强,青少年对社会生活越来越关注。同时,他们与社会环境的接触越来越多,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也越來越明显。

如果说初中生大多还会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具体事物的关心,但过渡到高中生时期,他们会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

结合初中高中语文考纲对记叙文写作的要求,不难看出两者的区别甚大,初中毕业生只要做到叙事完整具体即可;而高中生则要求更进一步要有个性色彩且材料要更为丰富,形象更为丰满。而这样不同的要求实则与初高中生的生活体验及阅历有较大的关系。而且高中生在在记叙文写作当中也会将目光更多的投放到社会时政热点中去,除了立意时体现对社会的思考,甚至在写作过程中则会直接描述自己耳闻目睹亲身所感受的社会生活,这些与初中、高中生心理发展的社会性是相吻合的。

2.思维发展的不同特征

而上图的表格则清晰的展示出初中生与高中生思维特征的不同,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各种逻辑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更为成熟,这也就是为什么考纲对高中生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不同的原因,初中生做简单的记叙文,而对高中生则要求立意点深刻,能抓住事物的本质,揭示事物本身内在的逻辑关系,同时记叙文的写法上也要求构思精巧、想象有独到之处,文句有表现力等。

3.人格发展的不同阶段

上图也清楚的呈现初中生和高中生人格发展的不同特征,“进入初中的学生,身心开始发生剧烈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心理上的‘成人感日益明显”①,“进入高中的学生大多对社会、自己和未来都开始有较为清晰的认识和比较深入的思考,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已开始形成”②也就是说初中生大多处于叛逆的阶段,而高中生则逐渐形成较为明晰的价值观和世界观,这在作文中则更多体现在主旨立意上,高中生的作文立意更为深刻,且对事件的看法更为公允客观。

二、记叙文写作的不同

不论初中还是高中作文教学,记叙文的写作都是作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三年的作文教学的重点就在于学会完整地写人叙事,让作文真实具体可感;而高中生需要进一步完备记叙文的写作技巧,学会写复杂的记叙文,去表达较为深刻的情感及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1.初中及高中考纲对记叙文的要求

2.中、高考一类卷的比较

接下来以湛江09年中考作文一类卷和2014年广东高考一类卷进行比较,甄别这两类作文的异与同。

(1)审题难度的不同

09年湛江作文考题如下:

有一双手,它或许属于我们的亲人,我们的朋友,我们的老师,甚至素不相识的路人。它曾牵引着我们告别童年的天真,让我们懂得生命的意义;它曾见证了我们青春的承诺,让我们心灵贴得更近;它曾指引我们前进的方向,让我们明白什么才是真、善、美。

有一双手,它或许属于忙碌的白衣天使,辛勤的农民,保家卫国的解放军……它或许属于苏轼,属于牛顿,属于邓小平,属于谭千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把人世间所有的风霜雨雪、世事沧桑变成回首时那道回味无穷的风景线。

“有一双手”给过你怎样的体验、感受,你又有怎样的认识或思考?请写一篇作文来表达。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如下:

黑白胶片的时代,照片很少,只记录下人生的几个瞬间,在家人一次次的翻看中,它能唤起许多永不褪色的记忆。但照片渐渐泛黄,日益模糊。

数码技术的时代,照片很多,记录着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可以随时上传到网络与人分享。它从不泛黄,永不模糊,但在快速浏览与频繁更新中,值得珍惜的“点滴”也可能被稀释。

从审题难度上说,确实中考作文题难度较低,“一双手”有较为明确的定义,它们既可以属于生活在我们熟悉的亲人们,也可以属于我们较为了解的现实社会中的人,还可以属于是古今中外我们所熟知的历史人物,实则这些都是写作内容的大体范围。而且立意较为显性,可以是一双手让我们明白生命的意义,让我们懂得成长的历程,让我们了解真善美的真谛,也可以是对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的评价与思考等,而从考场上的作文来看,立意大多也较为集中于表现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以及歌颂对社会的奉献精神等。endprint

2014年广东高考的作文题审题则对学生的思辨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首先黑白胶片时代这段文字就包含两组辩证关系,一组是少量的照片与珍贵的记忆,另一组是永存的记忆与泛黄的照片;其次数码技术时代也是两组辩证关系,一组是海量的照片与不被珍惜的点滴,另一组是即时快捷的数码技术与被稀释的点滴;再次黑白照片与数码照片也是一组大的辩证关系,包含着多与少的数量比较,珍贵与不被珍惜的情感对比,难于保存与方便快捷的技术较量。由此也能明显看出,高考作文在立意上给了学生更多元的选择,几乎每一组辩证关系都可以确立一个主题,比如“少量的照片与珍贵的记忆”,就可以提炼出“经历岁月的冲刷,愈少的照片越能寄托珍贵的情感”。对于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而言,他们文章的立意会在几组辩证关系中进行提炼,从而达到较高的高度,比如“照片的珍贵与否,不关乎技术,只关乎情感。”、“拍照用胶片机还是数码相机又有何关系?照片的多与少又有何关系?只要用心体验,用心记录,定能写下一段永不腿色的记忆。”等等。

(2)09年湛江中考一类卷与14年广东高考一类卷的比较

从谋篇布局上说,湛江中考一类卷在记叙文的写作上片段式的结构居多,当时阅卷提供的三篇一类记叙文样卷有两篇是采用片段式,比如《西域不灭的驼铃》就是采用了历史人物张謇的三个场景:挑起重任,离开长安;走向大漠,一路与孤独相伴;漫漫十年,始终不辱使命。《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则采用与外婆相处的三个生活场景:幼时外婆对我的疼爱;成长面对挫折时外婆对我的鼓励;生死临别之际外婆对我的不舍。而高考的一类卷结构上更为多元,《阿锦的黑白记忆》则以黑白全家福照片为线索贯穿全文,满含深情的讲述每次照全家福的温情故事。文章实则是双线索贯穿始终,显性的线索是全家福照片,隐形的线索则为父母对我的疼爱和我对过往时光的留恋;《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的结构则显得更为自然,从奶奶看一张泛黄的照片道起,回忆起爷爷奶奶年轻的故事,接着作者我的加入,亲身感受到奶奶沉浸在过往时光的幸福当中,最后水到渠成的引出我不禁拿起彩色的数码照片,也体验到幸福的回忆。整个行文如流水般酣畅自然,毫不做作。

从文句的表现力来看,达到不论是中考还是高考能达到一类卷的作文,它们这些文章大多能娴熟地运用修辞手法,比如《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开头的一组排比“有一双手,像冬日里的阳光,融化寒冷与不安。有一双手,如秋日里的柔风,扫走恐惧与烦恼。有一双手,似春日里的细雨,滋长未来与希望。”这三句既是抒情也是议论,一开篇就为全文的情感基调奠定了基础;再比如《西域不灭的驼铃》结尾语“张骞,你是西域永远不灭的驼铃!”则用了暗喻的手法点明了文章的主题。而同样是运用比喻的手法,高考一类卷中《阿锦的黑白记忆》明显棋高一着,“阿锦的牙齿亮白得像一道闪电,她狡猾地笑着,这世上最爱自己的人,愿意摘下最美星星给自己。”把阿锦亮白的牙齿比作闪电,令人新奇的同时又恰如其分写出小女孩明朗又狡黠的笑容。同样是这篇文章中的“记忆站在一米外的光阴,朝阿锦点头微笑。”拟人手法的运用极富表现力,极具张力的表现出阿锦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同时作为文章结束段的第一句,毫无违和感的过渡到怀旧的阶段。几乎可以断言同样是对修辞手法的运用,高考一类卷中运用修辞的句子往往显得更自然,更富有表现力,与全文的更浑然一体。

再从语言表达的精致性角度考量,中、高考的一类作文确有高下之分。“太阳低垂着头,瑟缩的秋风刮起了枯黄的落叶。我手中握着那70分的试卷交给外婆”,(《一手一思念,一生爱不变》)“ 院子里的紫藤花开了,散发着清悠安宁的香气。 奶奶跟往常一样,搬着一张陪伴她多年的长躺椅,来到院中那棵古老苍劲的大树下,安静地歇息着。阳光透过树叶缝隙温暖地照耀着奶奶,一切是那么的安详与美好。跟以往一样,奶奶手里拿着一张泛黄的相片。”(《让记忆之花盛放在泛黄的纸片上》)两段文字都是环境描写,都是来自生活的场景,前段的环境描写确实单薄许多,很简单的描写,虽然也能对接下来发生的事起到一定的烘托作用,但明显后段的描写,更为细腻动人,整个环境描写紧紧扣住“安宁”两字,营造出“安静祥和”的氛围,自然引出奶奶手中那张泛黄的照片,开篇的紫藤花也不是单纯的景物,也和文中照片中的紫藤花遥相呼应。文中的景物描写和事情的发展融为一体,一切都是自然而然,毫无突兀之感。

小结:

两次考场阅卷经历对高中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具有以下三点启发性:

1.审题能力的提高要从训练学生的思辨性入手,只有提高学生思辨的能力才能让考场的作文呈现出多元、深刻且视角独到的立意。

2.加强高中生叙事技巧的训练,可以从复线结构、巧设悬念、多重视角叙事等方面进行复杂叙事,从而提升叙事能力。

3.语言的表现力是评判记叙文优劣的重要标准之一,因而高中生的語言表达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从而达到语言更精致,更富有感染力的良好效果。

参考文献

[1]付建中主编.《教育心理学》清华出版社2010p404

[2]付建中主编.《教育心理学》清华出版社2010p406endprint

猜你喜欢

初中生高中生
第十九届“新作文杯”高中生放胆作文征集活动获奖名单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巧用地图培养初中生史料实证意识——以《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为例
省考背景下初中生地理识记能力提高的策略探讨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助你高考得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