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有关小学生作业设计的研究
2017-09-27黄霞
黄霞
【摘要】任何一个学科都离不开作业的环节,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发展学生学业的重要前提。传统的作业形式过分重视作业效果,却忽视了小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导致学生作业完成度和完成效果不佳的状况。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教学中小学作业设置的问题和弊端,探讨了新課程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的内容、形式以及评价等方面的改革,以期提高小学生积极参与作业的兴趣,达到提高作业效率的目的。
【关键词】新课程 ; 小学作业 ; 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95-01
作业设计是教学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所学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通过作业设计及时了解到学生的学习状况,学生也可以通过作业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传统作业设计的弊端和问题也逐渐凸显出来,小学生处于各方面都不成熟的发展阶段,缺乏一定的思维习惯和辨别能力,因此,结合新型的教学手段进行作业设计,不仅可以帮助小学生积极主动的完成作业,而且可以通过多样化的作业形式获得更多的知识,达到高校学习的目的。
一、传统教学理念下的小学作业设计
传统理念下小学作业设计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内容刻板
传统的作业一般是根据课本中或者教师自行准备的固定问题和数据,一切参考都是教科书,学生只能无条件接受现成结论,因而不能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和主体地位,保持不创新和不质疑的被动状态。
2.形式单一
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限制了作业设计的范畴,教师重视的是通过作业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作业设计上重视“题海”战术,过分重视量而忽视质的意义,因而学生的负担较重,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和综合能力。
3.评价方式片面
传统作业的评价方式主要是看结果和分数,而对完成作业的过程缺乏重视和关注,另外,传统作业的评判都是有教师规定标准和完成的,学生没有评判的权利,因而缺乏一定的积极主动性。
二、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小学作业设计
1.作业内容和作业目标的设计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作业设计,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作业内容涉及面窄、量大、答案死板等弊端,主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可以是各种知识经验的流传,也可以利用学生在学习和接受知识的时候产生的疑问,还可以包括学生心理发展所需要的问题。
新课标下作业目标的设计要遵循生活实际为基础、开放多样为前提、自主合作是核心等原则,使小学生切身体会到知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的原则。通过设计与学生生活实际贴近的作业,使学生整体综合能力得到提高,并且在完成与生活相关的作业任务的同时培养积极参与的情感。另外,多种多样的作业内容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学以致用的道理,通过灵活多样的练习方式,使学生感受到作业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乐于并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例如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迅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来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等。最后,学生只有自主的完成作业,才能够真正激发自身的创造性和学习能力,教师可以通过设计需要合作来完成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学会沟通、合作,从而实现和谐共处的人际关系,达到资源共享,共同进步的学习目的。
2.作业完成方式和组成形式设计
(1)作业的完成方式
小学生的年龄决定其爱动和好玩的天性,传统的抄写作业的形式无法激发学生的潜力。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去“看”、“听”“说”完成作业,在观察生活、聆听世界的声音之后,通过头脑的分析加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出来。比如在小学自然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看动物世界、科学窗等与自然相关的栏目,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并通过思考完成作业。另外,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就需要在作业设计时照顾到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和猜设,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挑战能力。例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让学生结合课文的留白部分进行想象;小学数学中,结合图形特点让学生设想;英语中情境对话时组织学生想象语境等等……最后,小学生具有天生的探究性。多让学生参与和实践,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而且可以给教学内容锦上添花。例如,在语文教学中组织学生为语句优美的情节改编成连环画形式,使学生创造图文并茂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作业的组合形式
对于单科型的作业,教师不能停留在常规的作业形式上,要通过拓展和延伸单科知识,激发学生的积极参与性。例如,在完成写信的学习之后,虽然学生已经有所了解,但因为当今社会通讯科技的发展,许多学生没有机会去练习写信。这时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一起去买信纸、信封、邮票等,然后一起写信给自己的家长,并共同体验发信的过程。然后在联系家长,请家长给孩子第一时间写回信。综合性作业主要包括两科或者两科以上的不同学科经过整合后编制的作业,其学科之间的作业内容可以相互渗透,这样既可以优化作业的时间,又减轻了学生完成作业的负担。还有将学科与生活整合的作业形式,这种作业方式更是打破了常规学科之间的界限,在综合活动中得到灵活融合。
(3)作业评价方式的设计
新课改之后作业的形式和内容都得到相应的转变,因而其评价方式也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对错和分数的评价。对于不同的学生,完成作业的方式的不同,例如集体完成的合作型作业,教师在评价时既要对学生个体做出评价,还要对合作的集体做出合适的评价,以及他们在合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合作意识等反面的评价,重视作业过程的评价。同时改变以“教师中心论”的方式评价,让学生进行互评和讨论,从而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总结
总之,小学生处于各方面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可塑性较强,但同时缺乏一定的自制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置的时候,要遵循新课标提出的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宗旨,认真观察和总结小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作业内容和作业形式的设计,以及采用正确恰当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的主体地位,从而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更好的完成学习和作业任务。
参考文献
[1]郑小燕.浅谈小学作业创新设计的方法[J].校园英语(中旬),2014,(6):15-16.
[2]张文祁.新课程标准下小学语文作业特点及设计对策[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4,(27):20-21.
[3]王利峰.新课标指导下的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策略[J].学周刊B版,2010,(1):11-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