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法巧用

2017-09-27罗忠文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文字教学法内容

罗忠文

【中图分类号】G633.33

朗读教学法是初中语文教学中最常用、最基本、也最受青睐的方法之一。朗读是一种有声艺术,是一个眼、脑、口、耳各种器官同时生动,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過程。它能以较快的速度集中学生思想,触动学生情感,从而积极调动形象思维,有效地认识事物,理解人物,再现情境,感悟作者旨意。通过朗读,还能增强语感,发展口语,积蓄情思,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作用于听、说、读、写。

然,凡事宜有度。若滥用之,如不论文之长短,不择内容,不讲方法,以一贯之,必给人以单调,疲惫,乏味之感。因此说,朗读教学法需“巧用”。

一、朗读教学法时间“巧”安排

一般说来,刚开课十分钟里,学生精神饱满,但下课时的勃勃娱兴方兴未艾,往往思想欠集中,尤其课文学到第二或第三课时时。一些小聪明者自感已学十之八九,便会显不屑一顾之态,此时,若用朗读教学法对前一课时所学进行复习,(当然不只是简单的读读课文而已)就能很快使学生进入状态。其次,课到结束前十分钟,学生精神显得疲惫,而教学内容很可能正值精粹之处,此时若用朗读教学法不失为一贴清醒剂,能起到提神醒脑之作用,且能把教学推向高潮。

除以上所述时段之外,个别语句,段落根据教学内容需要零星朗读也是很有必要的,它穿针引线,有效地保证了整堂课气氛贯通。

二、朗读与教学的内容与方法当“巧”结合

我一直认为,并不是每篇文章、每个语段都适用朗读教学法。为使学生有常读,常新之感,我一般选择情节性较强,画面感较足,感情抒发较烈等容易触发联想和想象,较具文学性的内容并配以各种手段。旨在通过朗读,把学生领进认知领域,发展情感领域。通过抑扬顿挫的语音语调,通过重轻疾缓的音强音速,还书面文字生命活力,使学生直接领悟语言文字的情和意,激发情感,创设情境,创造气氛,真正感悟作者旨趣,使所学内容深深印在脑海中。

抒情内容配乐读。

初中课本中,不乏名家散文,文质兼美,有不少感人肺腑之笔。如《荔枝蜜》结尾部分,是作者感情升华之处,由赞美蜜蜂到歌颂劳动人民,形成全文的点晴一笔;又如《老山界》中半夜山谷露宿这一节,一串排比、比喻句,充分表现红军战士在艰难困苦之中的大无畏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等这类抒情性较强的内容,配上合适的音乐进行朗读就能使这些离课文内容时代久远的孩子们真正感受该时、该景、该情,感受歌颂与赞美的氛围,感受人物精神的崇高与美好,把文字展现的境,转化为自已心中形象的境,学习的同时陶冶情操,体悟美。

可视内容配画读。

画面配合朗读,也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诱人的海泮能源》的第一节,是一幅色彩绚丽的海景图,展示着海的广阔与美丽,平静与温柔,是一段极具视觉效果的文字。用的好,就能把大多数没有真正接触过海的学生一下子拉入海的怀抱,引起探究大海神秘的欲望。因此我使用了多媒体,制作了一段充分表现该内容的录象,配上海水拍打礁石声,海鸥的鸣叫声等背景音乐,充分展示大海的形式美。在这样的情境中我范读,学生仿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展示人物角色读。

初中生的阅历是极浅的,对于不属同时代同环境中的人物个性的理解,时有较大偏差,用角色朗读法,无疑能使学生较快,较准确地认识人物,走进人物精神世界,与人物同呼吸,共命运之感。例如《诺曼底号遇难记》中船长哈尔威在危急关头与手下简短有力的对话,是体现人物个性、精神的关键,利用角色朗读,可充分体验人物,对加深小说主题的理解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别含义比较读。

对于初中生来说,哲理性较强的内容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如《故乡》中鲁迅对“路”诠释,奥斯特洛夫斯基脍炙人口的对于“生命意义”的读白都是文中的思想、语言的精髓,读此类内容不仅讲究字正腔圆,更应把握重音、停顿,把握语音、语调,既不张扬,又不过于矜持。这样对学习哲理句也有较大的帮助。其实对于语文学习中的一些问题的解答,比较朗读往往能使问题迎刃而解。可以说比较朗读,是开启辨析力的一把好钥匙。

总之,语文学习是个意会成分极大,悟性占了很大比重的的过程。朗读就是在文字与读者的理念之间架起的桥梁。读者朗读任何内容都以自已原有文化积淀为基础,边读边调动自已的积累,复活出比文字鲜活得多的景、情、人,是一种再创造。因此,多角度、多方法,恰到好处地运用朗读教学法就能达到“悱”而“启”之效果,跨入“识”而“悟”之境界,化为触类旁通之能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字教学法内容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文字的前世今生
热爱与坚持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梦中的文字
种出来的“逍遥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