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中学语文课堂教学

2017-09-27郝玉枝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5期
关键词:观念主体中学

郝玉枝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春雨给干涸已久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和希望,新课改的理念也如春风慢慢地浸入了语文教师的心田,创新、自主、活跃、民主,这些新课改衍生下的新事物回荡在每一节中学语文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这是让我们足以欣慰的,但课改毕竟刚刚起步,还有待我们为师者不断努力去探索和实践,真正让中学语文教学走上充满鲜花和流水的康庄大道。

关键词:中学 语文 课堂教学 观念 主体 兴趣

G633.3

我们一直所提倡的素质教育,实质上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质上也就是,使人的潜在素质都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和最充分的发展。旨在提高学生素质的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也进行了大胆的实践和创新,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最主要的,还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关注的重点还是在如何“教”上,并非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上,课堂上,还是过多地把教师的课文感悟代替学生阅读,并强加给学生,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的也不够充分,讨论探析时间被挤占,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被边缘化。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如何更新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增加课堂活力,进而提高课堂效率还需要更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一、更新思想观念,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对于语文这门学科来说,最有效的学习方法不是精讲知识,而是如何去激发学生思考,正如教学艺术不在于讲授,而在于启发和激励。因而,要想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必须立足于语文课堂,更新教育思想,改变传统的教學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体”教学理念,最大限度地使学生参与到语文课堂学习活动中来,提供更多动手,动口、动脑、多思、多练的机会,教师要敢于放开手脚,课堂上教师只是扮演导演、引导者的角色,切不可把教师意念强加给学生,一切方法、规律、结论的生成,都可以在老师的点拨之下,学生独立或者合作的基础上得出。“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要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要从培养学生质疑习惯开始,学生只有能够提出疑难,才说明是思考,才会主动去探究、解决疑难,这是开发拓展学生思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

二、审视定位,创新教学模式,

新课改下课堂上对教师的职责定位,不再是如何去“教”,而是如何引导学生去“学”,素质教育对语文课堂的要求,也不再是单一的简单知识的传授,而是承载着学生创新精神意识的培养、语文素养和能力的提高,以及良好人格的塑造等多种共功能。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如今的语文课堂弊病多多,教学模式和方法急需改革,从教学过程来看;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受到压抑。从教学手段和结构来看;方法单一,教师的“讲”还在占据着课堂的大部分时间。从教学手段来看,陈旧呆板,粉笔、黑板、讲台三位一体仍然充斥着课堂,即使有现代教学手段的也只不过是一种替换罢了,代替了板书,教师轻松了,学生照旧。凡此种种,课堂教学改革还需更加深入。

三、激发学习兴趣,营造创新的环境。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心态下,主动学习,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主体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如何营造创新的教学环境呢?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必须精心创设问题情景,善于利用兴趣将学生引入问题情境中,然后鼓励他们大胆猜想,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敢于联想,甚至敢于异想天开。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的点拨,从而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发展,发挥创新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的潜能,培养创新能力。所以在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两点:

1、利用新旧知识的冲突,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2、利用学生在生活中熟知的、常见的实际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其次、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在亲历语文建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学生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的需要。在教学时,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亲历语文构建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再次、要适时质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尽量创设问题情境,适时给学生造疑、置疑、让其多渠道解决疑问,进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总之,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就要给学生创造宽松的创新环境。

四、重视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语文学习在于积累,这种积累仅仅依靠课堂有限时间的学习是很难实现的,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实现课堂内外的结合,意在拓宽学生视野,延展学习渠道,增加语文学习的活动实践机会。我们课堂上对于教科书的讲授和分析,是为了提供给学生一种所谓“捕鱼”的方法,目的是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一个引领的作用,这只是“一捧水”,教科书之外,还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江河湖海”等待去瓢饮。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已经在无形中切断了教科书与课外书的联系,或者说也只施舍给学生几条鱼而已,对文本的分析也是管中窥豹、断章取义,这样,学生空间紧缩了,视野局限了,精神世界也萎靡了,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对于教师来说,指导、推荐学生进行名家名作、经典著作的课外文本阅读时很有必要的,并随时做下阅读笔记,宛如和大师们比肩学习,心灵对话,尽情地在文化的激流中搏击、穿行、徜徉、消化、汲取文化精髓,但这里所说的阅读是指非功利性的阅读。

总之,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教师要善于充分利用课堂,使教学内容产生巨大的诱惑力,使学生的思维不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娟;新课程下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教学的实施[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0.31.

[2]、尹艳宏、杨士光;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中学语文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4.14.

[3]、黄荣; 关于实现中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13.09.

[4]、郭静; 让语文高效课堂从“头”开始[J];教师;2012.01.endprint

猜你喜欢

观念主体中学
论碳审计主体
磨课活动中多元主体需求的深度挖掘
何谓“主体间性”
钓鱼的观念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租赁房地产的多主体贝叶斯博弈研究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