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自然地理教学起步阶段学生图表解读能力培养
2017-09-27覃秋云
覃秋云
【摘要】通过分析学生测评卷,针对学生在图表处理能力中普通存在的以上问题,即不会读图表、析图表、讲图表、用图表、画图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图表能力在高考中的考点归类,谈一谈从高一年级开始,如何培养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关键词】读图 ; 审题 ; 画图 ; 用图 ; 讲图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3-0154-02
地理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和使用地理图表”技能,地理图表是学习地理特有的重要工具,也是每年高考重头戏,占了大量的分数。但是,恰恰相反,很多学生,一看图就害怕,比如区域图,看不出是哪里,统计图和表格等题目也无从下手,特别是高三的文综卷,一看地理部分图太多,总是先放一边,最后时间仓促不读图胡乱答题,导致得分率很低。
针对学生在图表处理能力中普通存在的以上问题,即不会读图表、析图表、讲图表、用图表、画图表的问题,本人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图表能力在高考中的考点归类,谈一谈从高一年级开始,如何培养学生图表解读能力:
一、案例分析显示高一学生地理学习存在主要问题
以2014秋学期百色市统考我校高一地理答卷情况分析为例:选择题平均36分,达到预期,问题不大。综合题有关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的内容较单一、提问方式简单,答题情况良好。问题较多的是第28题,如:1.“请说出图示地区水循环的类型和意义”很多学生不明白类型写什么,而是写出了水循环的环节。部分同学直接写意义,或者没写意义只写环节。2.“说出图示地区因某一地区某一要素的变化引起其他要素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什么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特征部分同学完全是乱写。比如,水土流失,比如洪涝灾害,开放性,恶劣性。3.“地质构造和地貌”分不清楚。构造写山岭,地貌写背斜的很多。4.“岩石按成因分”,大部分同学弄不清楚。5.“背斜、向斜”,各大类岩的区别很多学生也没分清楚。6.课堂上说大型工程建设应该避开断裂带,但考试是水库建设,学生就没有办法联想到大型工程。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在高一地理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概念不清楚。相近地理名词区分不清晰。
2.审题不仔细,分析题目的能力较弱。
3.不会知识迁移,不会举一反三。
4.模式图和示意图、实物图没能灵活转换。读图能力还得加强。
5.知识联系实际生活的能力薄弱。
6.错别字现象严重。
总体反映出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图表解读能力非常弱。
二、提高审题和图表解读能力的方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下一步的工作应该这样改进:
1.强调概念,重视概念的延伸。
上课时特别重视概念的理解和延伸,一定让学生做笔记或划线且多重复几次。每位学生都要做到。并且即时演练。新名词详细解说,并列出相近的名词,让学生做好笔记。通过练习巩固其区别,并及时复习巩固。比如新名词学习的本星期,每次上课之前可以强调一次。重视延伸内容和概念的延伸,即典型例子的举例。也要落实到笔记上。并且要求写到课本相应内容的位置。
2.继续加强画图读图训练,课间鼓励学生上黑板画图。
课堂上把较清晰的示意图投影出来,让学生初步读图,发现问题后针对问题再指导读图。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边讲边画,还要求学生一起画图。或者教师讲一半,学生讲一半。比如讲热力环流时,教师分析出高空的气压和气流状况,并画出弯曲的等压面,学生分析近地面的气压和气流方向并画出等压面。比如大气环流,教师画北半球,学生画南半球。另外,为了巩固画图记图,课堂前3-5分钟让学生自愿上黑板画图,然后教师点评,尽量表扬和鼓励。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学生们养成了自觉画图习惯,上讲台还养成画完就讲的习惯。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效率都有很大的提高。经过“绘制图表、缺图补图”要求学生能模仿、记忆、想象,做到眼、手、脑并用,有利于加深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这也是图表解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3.更注重精选精练详评。
①精心编写单元练习,力求每一份单元练习能覆盖该单元的全部重点内容,有较大份量的读圖分析题,保证每节一个综合题训练,覆盖审题、读图、列纲要、组织语言所有环节。亦增加一些反映当前最新的科技,经济,环境动态的题目。
②做练习时强调审题的方法,画出关键词,对题目进行解读。重复做题的步骤。教育学生学会如何审题,如抓住“题干”(关键词)等,以及如何更规范,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表述来回答问题,提高学生和文字表达能力。特别是近一、二年,着重考察的方面。
③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全部收回批改。
④评讲练习时,不是单纯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对题目所体现的知识点进行一次交流复习,辩析错误所在,适当变换练习的提问角度,启发学生思维。此外,可以尝试让学生自行解说概念,有条件的话上黑板列出答题过程。刚开始是教师先按要求做,后多给学生机会。做题多用模式图,让学生养成绘图做题的习惯。作业可以尝试图文转换和图图转换、一图多思。对每一幅图都提出“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为什么?”。对同一幅图要从多个角度进行观察和思考,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思维程度逐步提高。例如:“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若从地壳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图中四个方框分别表示岩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中的哪一个;若从海陆间水循环角度分析则又是表示海水、降水、地表径流、地下径流中的哪一个方面。这样,经常性地进行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将大有好处。
4.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教学。
多引用现实生产生活的例子,继续加强图表和视频创设问题情境导学,保持其对地理学习和探索的兴趣,创造机会和鼓励学生多练习用地理术语表达生活现象特点,分布规律,形成原因。
5.组织地理名词小比赛,加强易错字的训练。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指导和培养,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图表解读、阐述地理现象分布、归纳和总结地理事物特点和规律、分析地理成因的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为高二高三的学习创造更好的条件,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的同时为高考大战做好准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