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语文素养培养策略
2017-09-27杨静
杨静
[摘要]语文是一门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素养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被作为教学重点来训练。但课堂时间毕竟有限,语文素养的培养必须靠点滴的积累。在教学过程中教室往往发现有许多中学生的语文素养很差,这无形地成为学习语文的障碍,所以培养高中生的语文素养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能力 素质培养
【分类号】G633.3
一、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通过诵读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对学生阅读经典、背诵古诗的兴趣,发展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表达能力、鉴赏能力、阅读能力等能力。通过诵读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综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日常的语文早读时,学生可以将要求背诵的课文背诵转变为朗诵,形成良好的氛围,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运用诵读教学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在古诗词背诵方面取得明显的进步,并且可以让学生养成写读书笔记、记录读书心得的好习惯,使学生的语感有所加强,在阅读理解和写作方面得到较大的提升,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和成绩。
诵读教学法可以使学生对还没学习过的课文事先有初步的了解,对正在学习的课文通过诵读有更深刻的理解,对学习过的课文起到复习的作用,有利于教师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展。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整理,提高语文表达能力,发挥出将诵读教学的有效性,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
诵读的类型包括朗读和朗诵。朗读是一种出声的阅读方式,是一种将文字转化成语言的过程。在语文学习过程中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是阅读的起点,是语文学习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朗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发展学生的智力,传递学生的情感。朗诵是以感情为基础,通过运用语调、语速、停顿再辅以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的配合,将朗读艺术化的一种方式,是一种较高层次诵读形式,朗诵更加侧重于体会文章的内在韵味、形象的表达方式,也更加讲求语调,是一种对文章更加深入的情感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依据有这几个方面:①教育部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该标准中提出了对阅读能力结构体系构建的具体意见;②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特点和性质;③著名国内外语文阅读教育研究专家有关语文阅读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理论,通过专家的相关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著作,可以拓展教师的视野,起到借鉴的作用,让教师在构建高中语文阅读能力结构体系方面少走弯路;④学生的个体特征与教学的任务。研究证明:处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他们的阅读能力也不同,所以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语文阅读活动是一种不断运用思维进行思考的过程,思维是指一个人对语言现象进行的理性的分析过程,高中语文阅读活动由思维活动贯穿始终,所以,思维能力是语文阅读能力的核心能力。高中语文阅读能力包括了阅读的相关性能力与阅读的侧重面。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对综合能力的一种培养,受着很多种因素影响,比如教师的引导、家庭环境、学习环境、自身态度等等,这些因素互相作用互相渗透。所以,教师要尊重语文阅读的这种规律,找到阅读能力的侧重面。
三、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传统的高中语文教学中比较重视训练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忽略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导致了很大一部分高中生“敏于思而讷于言”,严重制约了他们今后的语文学习,在强调“素质教育”反对“应试教育”的今天,我们更要充分明白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训练不可忽视,还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以应有的地位。语言能力训练,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勇气,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记忆能力,提高学生想象力的丰富和发展。通过语言能力训练,可锻炼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教师要树立新型的教学观念,抛弃传统的教学观念。传统的语文教学通常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单方面注重所授知识的完整性与系统性,忽视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更注重将知识教给学生,忽略了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学习方法。因此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果断地坚持训练可以讓学生形成语言素养的方面 。另一方面,教师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主要在于引导学生去感受语言文字中所描写的环境,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领悟语言内涵 ,增强学生的语感。让学生通过联系实际生活,加以自己的想象,用纯真的语言来进行描述。
[结语]总之,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通过训练学生的诵读能力、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才能让学生领悟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邓维斌.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J]. 教师之友. 2005(02)
[2] 刘贞福.谈“语文素养”[J]. 语文建设. 2003(04)
[3] 顾云虎.体会“语文素养”[J]. 语文建设. 2002(01)
[4] 林裕辉.在亲历学习实践中发展语文素养[J]. 教育评论. 2002(04)
[5] 刘建琼.语文素养——寻求文化意义[J]. 语文教学通讯. 2007(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