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2017-09-27郭树志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1期
关键词:案例学科课堂

郭树志

高中地理是文科中偏理的学科,许多学生在地理学习中有很多失败和迷茫。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地理学科需要教师能够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实现教育观念和手段的更新,提高课堂效率。下面我就分享一下我对提高高中地理课堂效率的一些想法。

1、营造融洽师生关系

融洽的师生关系,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师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价值的体现之一。它要求教师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承者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由课程的接受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开发者和设计者;由教学的实践者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和指导者;由管理者成为全面发展的启发者、点拨者和激励者。所以,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目的是影响和吸引学生,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轻松愉悦的完成教学任务。

2.培养兴趣,开发地理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学生如对某学科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他学习的潜能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我国古代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我常用谚语和古诗引起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谚语是人们对自然环境长期观察体会的智慧结晶,具有一定的哲理且易生趣,在教学中运用谚语,可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地理知识。如我讲西北地区气候时,引用“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来说明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形象逼真、富有感染力;讲横断山区气候垂直变化时我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激发学生兴趣;讲贵州省地形和气候时,我用“地无三里平,天无三日晴”,来引导学生。这样比枯燥地讲授教材要好的多。

3.联系生活,加深理解

地理学科以地理事物的形成、分布规律及其自身以及和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等为主要内容,涵盖了与人类关系密切的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是与人类日常生活联系最紧密的学科之一。“教育即生活”,即课堂教学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教师更应注意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加工、再现,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例如,在学习“热力环流”时,为了使学生易理解,上课前我先问学生,为什么人们在装修房间时,把暖气装在房子的下边,而把空调装在房子的上边,这有一定的科学性吗?学生们争先恐后的回答说暖气周围空气热,向上运动,而空调周围的冷空气密度大会下沉。学生据生活实际回答得很好,也有助于对“热力环流”的学习。

4、案例法

案例法是高中地理教学中经常用到的方法,对于每一个原理或知识案例不胜枚举,因此合理利用教材中案例,同时要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得取舍典型案例。如在《工业区位因素》一节的教学中,我采用“案例法”,例举当地学生都比较熟悉的某一工厂来分析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而针对“工业与环境”部分的教学,可采用“辩论法”:经过小组分析,推荐代表分别担任“环保局长”、“工厂负责人”、“当地居民”进行辩论;也可直接带领学生去工厂实地考察,了解工业对环境的影响。

5、比较法

地理学中有许多同类地理事物或相似地理知识,学生在学习时往往相互混淆,这类知识在讲课的时候,放在一起对比着讲,同时列表比较,找出相同与相异之处,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获得知识间的联系,而且还能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褶曲的基本形态”、“九大行星的结构特征”、“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等都适合用比较法。

6.地图法

地理是一门以图为基础的学科,丰富多彩的挂图和灵活多样的自制简图,往往能直观形象的表达地理知识,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思维,使其产生动力,主动吸取知识。因此,在地理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指导学生通过对地图的阅读、分析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使学生的空间智能得到开发,学科能力得到培养。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地图思维,并訓练学生构建“脑图”,把每幅图都印在脑中。如“地球运动”、“大气分层”、 “山河分布”、等等。

7.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手段,变难为易。

地理知识尤其是自然地理部分比较抽象,看不见摸不着,教师很难讲清,学生也难以理解。而多媒体技术正好能综合处理语言、文字、动画、音乐等信息,且可以声像并茂和动态模拟地球转动、大气运动、海陆变迁、岩浆喷发等,并能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达到化难为易的效果,使教学活动高效率地展开。

8、合作探究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所以课堂应该是学生的课堂。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场所,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场所,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课堂不能只注意传授给学生知识,而更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去探究知识。我认为地理学较适合探究式的课堂教学。例如,在上“城市化过程中的问题及其解决途径”一课时,可以这样设计具体步骤:(1)展示课件,让学生看城市环境污染图片,然后提出问题:在城市中,环境污染来源于哪里?有什么危害?如何来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2)结合平时观察、收集事实依据,如大气污染(工厂企业排放的烟气、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居民燃烧排出的烟尘)、水污染(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固体废气物(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噪声污染(交通、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现象等等;(3)得出结论与解释;(4)反思评价;(5)报告与交流。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了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互动过程,在合作探究中,使学生学中有问、有反思、有交流。学生不再只是用耳朵听,而是都真正的参与学习过程。

教学有法而无定法,每章节有不同的授课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师必须以灵活多样、生动有趣的方法去捕捉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以学为乐,在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提高能力。教师也只有在教法变化中让学生动脑、动口、动耳、动手,才能真正得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endprint

猜你喜欢

案例学科课堂
科学构建超学科STEAM课程
欢乐的课堂
样板案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深入学科本质的深度学习——以“表内除法”为例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超学科”来啦
写字大课堂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学生获奖及学科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