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注学生主体发展、优化课堂作品评价

2017-09-27李以周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全体学生幻灯片评价

李以周

【摘要】信息技术课堂作品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教学,促进信息技术教学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时候,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作品评价时,存在作品评价无效或低效的现象,没能充分发挥作品评价的激励、诊断和促进功能。笔者对于如何让课堂作品评价从形式走向实质,真正发挥课堂作品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进行了探索和尝试,经过实践,对作品评价有了更深的认识。

关键字 学生 发展 作品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和创造性很强的学科,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作品评价是一个基本的教学环节。思量过往亲历的课堂作品评价教学环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下面是笔者经常在公开课中看到的教学片段:

师:大家的任务都完成的差不多了,下面我们来看几个同学的作品。谁愿意把你的作品与大家分享?(学生没有反应)

师:那老师就随机点几个作品,大家来评价一下。

教师通过电子教室软件,随机转播一位学生的作品。

师:大家觉得这个作品做得怎么样?(没有学生发言)

教师随机叫了几个学生进行评价。

生1:我觉得做得不错、挺好的。(没有更多的评价)

师:你们觉得这份作品有没有什么问题。

生2:我觉得颜色设置得太难看了!

生3:......

师:我们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作品......

铃声响起,课堂结束。

这样的作品评价环节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大部分学生不是评价主体

作品评价是信息技术课堂上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但在短暂的40分钟课堂上,除去教师传授新知和学生创作作品的时间,在邻近下课的几分钟时间里,教师把自己或部分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匆忙实施了作品的评价活动,使大部分学生失去参与评价和被评价的机会。

2、 学生得不到发展

这样的作品评价环节只是一种形式,教师只是组织学生对作品质量的评价,伴随着评价的结束,课堂也就结束了,并没有从作品评价过程中,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学生也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无法明确努力的方向,也没有机会对作品进行修改和完善,得不到进一步发展。

基于以上两个问题,我认为,信息技术作品评价应该是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应该是一种能够促进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作品的质量如何,而且要关注学生作品的创作过程、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促进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即发展性评价。这是新课程评价的基本理念,

是符合素质教育对教育评价的要求的。因此,我改变以往传统的评价方式,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开展发展性评价。

宁波市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至第十五课为powerpoint软件的学习,其主要内容为分别为对幻灯片模板与版式的认识与应用、幻灯片中图表与多媒体对象的设置、超级链接的使用、幻灯片放映的高级设置等内容。本块教学内容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powerpoint这个软件,并能学会用这个软件制作一份演示文稿,并进行适当的设置。于是,进行第十二课至第十五课课堂教学时,我围绕这个总的教学目标,以“自选主题,制作一份图、文、声并茂的演示文稿”为任务主线进行任务驱动教学,并对学生实施作品评价。下面我以powerpoint教学内容为例,结平时教学时的实践,谈谈信息技術课堂作品评价的做法与策略:

一、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

传统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以教师为主,忽略了被评价对象的存在。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作为促进学生发展的作品评价,不能仅有教师或部分学生参与评价,应该让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服务。

为了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参与评价的机会,平时教学中,我把作品评价环节安排在“学生初步完成作品后和学生改善作品后”进行,一般在离下课时间15分钟左右,留足时间让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和改进的机会,避免在临近下课时教师只对个别学生匆忙实施评价。同时,我把作品评价建立在由宁波市象山县教科研中心张栩老师研发的《信息技术作品评价系统》,在空间上满足全体学生参与评价的内心需求。该系统通过课任教师建立主题文件夹、划分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主题上传相应格式的电子作品,在提交作品后,可在系统上进行小组内的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不仅提高了作品评价的效率,也解决了评价不能覆盖全体学生的难题,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二、评价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

学生是处于发展中的青少年,他们的智力与身体等都未达到成熟,具有多方面的潜能。有的人在语言智能方面发展得比较突出,有的人在自主创新方面占有优势,也有的人在操作技能比较娴熟,所以发展性作品评价要着眼于发掘不同的学生存在的不同的发展优势,从而能通过评价因势利导促进其发展。

教学片断:

师:这有某一小组推荐上展示台的作品,很有创意,下面请这位同学谈谈他的创作过程和想法。

生:我想象山是滨海城市,和海有关,所以我选择蓝色的模板。象山的魅力在于象山的美丽风光、诱人的美食和象山民俗文化等,这些信息不可能用一张幻灯片表达,于是我用几张幻灯片分别表达各个分主题,让听众听得清晰明了。我最大的创意是给图片设置了边框,因为我在平时浏览网站时发现很多图片有了边框更有艺术效果,于是我在设置图片的尺寸时去寻找设置边框的选项,进行尝试,果然效果不错。

师:这位同学的创作思路很清晰,有非凡的观察力和创造力,还有更值得大家学习的是他自主探索的学习精神。

二、评价形式要多元化,促进学生进步与发展endprint

灵活使用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是提高评价效果和发展学生的有效手段。我在课堂上通常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和师生互动评价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下面是一堂信息技术作品课的过程:

(一)、教师巡回创作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采用激励性的交谈形式,比如:“你能行”、“没关系”、“试试看”、“真棒”、“有进步”等鼓励性语言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并用惊喜的语调,反复的表扬,信任的态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内在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走向新的成功。

(二)、学生基本完成作品创作后自评、互评、师评有机结合

1、自评。学生把作品上交到评价平台后,在作品评价平台根据教师提供作品评价标准给自己作品进行星级打分,做出初步评价。

学生通过这种形式的自我评价,以标准衡量自己,可以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要努力的方向。

2、互评:教师根据学生的水平,将全班学生分成员四人一组,按照1-2-3-4-1循环依次排队互评,可以在平台上打分、写评语、组员间口头评价,分析组员作品的优秀和不足的地方,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学生之间的互评则使学生可以进行横向比较,既能确定自己学习的优势和不足,又能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交流的能力。

3、师生互评:

通过平台浏览部分学生作品,找出典型性问题作品,与学生进行互动的評价,帮助学生找出问题,然后进行进一步的修改与完善。

教学片断:

师:从技术层面上看大家都做得很好,应用了模板、图片、艺术字等要素来呈现信息,如果在细节方面做进一步改进将会更加完美。大家来参考老师指定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下这份作品,哪些地方值得你去学习,哪些地方需要改进。(教师展示修改前作品)

生1:作品的版式布局有点凌乱,图片大小不统一

师:的确,良好的版式布局给人以美的感受,更容易让听众接受我们的观点。位置、大小、风格是幻灯片版式设计的要素,如果把图片的大小、距离设置得统一点,就更和谐了,这是很多同学易犯的共同问题。

生2:一张幻灯片上既有风景图片又有美食图片,显得主题不够突出,而且模板也适合这个主题。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分析得很好。每一张幻灯片要表达的信息要清晰明了,重点要突出,这样更有利于听众的理解。模板其实也能辅助表达主题信息,所以也要选择适合主题的模板。

师生点评后,全体学生在作品评价平台上继续修改作品,修改后的作品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通过点评与表扬,不仅可以挖掘学生的内在闪光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帮助学生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引导学生走向新的成功。

总之,信息技术课堂作品评价应将着眼点放在学生的的未来,建立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作品质量,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注重对个体发展独特性的认可和积极评价,以帮助每个个体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特长,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的价值,得到最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坤敏,刘红艳.谈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中的“作品评价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3,05

【2】 孙帝. 课堂教学评价修养[M]. 呼和浩特: 远方出版社,2004: 57-59.

【3】 陈露晓 学生发展性评价应知应会 吉林大学出版社,2012.5endprint

猜你喜欢

全体学生幻灯片评价
美化保护二合一制作PPT连续背景图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实现幻灯片的缩放功能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显示或隐藏“大纲”或“幻灯片”选项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