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课程改革在农村进展缓慢的思考
2017-09-27姚鹏飞
姚鹏飞
[摘要]:随着新课改革的逐步深入,其效用的明显在城市学校教育中已崭露头角,但其在农村的推行进程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本文就此类问题做一简单分析。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农村 发展 思考
【中图分类号】G423.07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学方法的不断革新,新课程改革也从大城市向小县城乃至农村逐步发展,它的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发展的一个必然局势,它以教学方法新颖、教学模式规范、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而见长,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使教学更直观、易懂,学习效果更好,效率更高。但其在农村的进展缓慢是值得我们思考的。
一、旧的教育管理模式对新课改的束缚。
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它需要一种以多元目标为导向的教育管理模式,以及多标准的教学平价机制。
让教师全面的了解自己,客观地自我评价,使他们明确自身的特长,体验成功,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真正意义上让他们自然地朝专业化方向发展,深挖他们在教学中的具有创造性的积极因素,并将其合理引导,以求人才资源利用的效益最大化。这些要求是与新课程改革对教育管理的基本需求相适应的。然而旧的教育管理模式,是以应试为学校管理导向,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评价教学的唯一方式和手段。其教育评价机制乃是“以分为本”,以教学成绩为评价教师的唯一准绳。致使老师忽视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上的动力作用,而以学生成绩单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导致学生单方面发展,在智能的开启上,远远跟不上新课改的发展要求。这与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对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评价方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
二、落后的教学基础设施导致新课程改革缺乏物质支柱。
由于受地理环境和资金不足的影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是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发展缓慢的又一个重要因素。新课程改革所需的一些设施、设备短缺,硬件设备不到位,软件设施不齐备,在这样的条件下要顺利推行新课改,也只能是纸上谈兵。新课程改革在农村呈举步唯艰之势。
三、农村教师信息闭塞,教学观念陈旧,是新课程改革进展缓慢的关键。
1、教师缺乏专业的技术培训。
由于农村学校条件差,信息相对闭塞,特别是在边远山区,教师师资参差不齐,知识面狭窄,观念陈旧,不愿接受新的事物的心态较为严重,难以适从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方法以及师生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此,加强农村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培训,是在农村实施实施新课程改革的关键。
2、教师观念落后,对新课程改革还不适应。
长期的传统式教育观念导致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形成一种定势,他们的观念或多或少地停留在旧的教学理念上,不理解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其内涵更是一知半解。认为新课改标准下的三维教学目标难以实现或认为这是学生本身的原因。另外,一部分教师安于现状,缺乏进取精神和良好的学习态度,从而导致他们对新课改阳奉阴违。这是新课改在农村顺利推行的最大障碍。
3、对新课改的盲目仿效,是目前新课改所遇到的根本问题。
新课改为教育教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崭新的事物它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及渗透力,同时它也有深刻的内涵和广泛的外延以及难驾驭性,要真正的发挥它的积极性让它为新时期的教育事业领标导航,就必须是在全面掌握其精髓的大前提下将其充分应用于我们的课堂教学中去,如此以来才可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及学习效果。农村中小学教师均自觉或不自觉的投身其中。但是他们往往是只学习到了实践新课改的外延,而未能掌握其真正内涵,便大加效仿,以致于造成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的极大浪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不重实效,生搬硬套新课改所表现的教学模式。
由于农村教师缺乏对新课改的专业培训,以致于相当一部分教师盲目套用新的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教师角色的转变流于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对自己的角色定位不准,走入角色转变的误区。以满堂问替代满堂灌、设置活动成了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类似于如此表面上的转变,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反而阻碍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及学习活动,而許多教师往往乐此不疲。
(2)不敢放手课堂,没有把课堂真正交给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注重师生之间所谓的默契,追求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在自己的掌控之下有条不紊的进行,于是便将课堂问题、学生活动等进行程序化设计,以求能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教师为此所提出的一些质量不高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学生可以不假思索便可从容做答,于是问题本身起不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更谈不上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类似于这些形同虚设的师生互动,占用了学生太多的时间。学生被动回答的问题太多而自己提出的问题太少。这样一堂课的始终,就是学生紧紧围绕教师的精心设计在被动的接受老师的教诲。究其根本主要是教师对自己的学生不了解,也可以说是教师不相信自己的学生,不敢放手课堂,也就没有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综上所述,旧的管理模式不适应新课改的要求,基础教育设施落后,教师观念陈旧,安于现状、不思进去、缺乏继续学习的意识,对新课改的认识不深刻,只注重对其表象的模仿,模式的盲目套用。笔者认为这些因素则是影响新课改在农村进展缓慢的决定性因素,其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化培训及从根本上转变教师的观念。使农村一线教师深刻领会新课改的具体含义,从而有的放矢地稳步推进新课改在农村的改革进程。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