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锻造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2017-09-27丁丽华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切入点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丁丽华

【摘要】新课程改革中对小学教学提出了很多要求,其中一点是教师应该努力帮助学生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师通过对学生正确的引导,找到每堂课程的关键点进行切入,丢掉原来的无效教学法,实现有效教学的目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高小学课堂的教学效率,并预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小学科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切入点

【中图分类号】G623.6

小学科学教学中,其最终的目标是提高小学生注重科学的精神,培养小学生利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如何实现这终极目标,是每个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非常关注,并期望解决的问题。笔者针对如何利用好这课堂45分钟的时间做出如下分析:

1 以创设真实问题情境为先导

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可以减少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新知识的认知冲突,找到已学知识与新知识的的联系,从而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已知知识过度到对新知识的学习任务中。教师在设置问题情境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精心创造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教学条件,比如,可以提供有参考依据的教学素材,安排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师生共同操作努力找出问题之所在等,这种科学有效的问题情境的创设,可以让学生掌握更多问题的解决方法以及问题的变化规律。

笔者以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声音的产生》一课为例。这一课程的需要目标是让学生明白声音产生的方式,以及在不同的传播路径中不同的传播特点。教师可以在课前先对学生设计几个问题:“大家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下雨天,我们为什么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通过这些简单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问题。然后教师再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来帮助学生对这些问题作出解答,看与学生们自己的答案是否一致呢。教师设计声音在液体中传播的小实验,准备相关实验材料:小闹钟、 塑料袋、 水、 玻璃瓶,然后开始实验,将已经定时的闹钟放在塑料袋里密封,然后放在称有水的玻璃瓶里,组织学生将耳朵贴在玻璃瓶上听玻璃瓶中的声音,学生会很容易的听到声响,教师这时候就要紧接着实验的效果对学生产生的刺激,来讲解声音在液体中是如何传播的。

教师还可以趁热打铁,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做另外一个拓展实验:音叉在水中的对比实验,首先,把震动的音叉放在水中,让学生自己听音叉的发声效果以及仔细观察声音在液体中产生的物理现象,这个结果是能够清晰的听到声音,并且水面产生波纹;然后把平静的音叉放在水中,还是观察之前两个现象,结果是没有声音,水面也没有变化。通过这两个小实验的对比,学生可以清楚的了解到音叉发生以及水面有波纹都是因为音叉的震动。

除了以上的方法外,在小学科学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中,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念来设计实验方法、实验过程以及需要的实验材料,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指导纠正,最后和学生一块总结实验的结果。

2提升教学规范性,培养学生科学精神

(1)理论讲解科学化。小学科学的教学可以使学生运用科学的眼光去看待身边发生的事情,能够使用科学的用语去解释生活产生的现象。科学课程的学习中就保函了很多这样的词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使用这些科学词汇,减少“口语”的产生。例如《自然界的水循环》这一课程的学习中有很多表述水的变化的词语,这些词语与我们经常使用的不一样,教师可以让学生多进行造句联系,熟练使用“蒸发”、“液态”等词汇,并加强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2)操作演示规范化。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对实验器械的规范化操作也是教学目标中重要的一部分。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操作不当、操作不谨慎都会影响最后的实验效果,与理论知识产生差别。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先为学生演示一下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要认真讲解注意事项,在换成学生操作时,教师应该对注意的问题进行重复的提醒并且做好监督工作。以学习《植物的器官和营养》一课为例,教师会安排学生用显微镜观察不同类的植物切片,在学生观察之前,教师要先做一遍师范,边操作边讲解如何放置载玻片、如何调整镜头以及粗细准焦螺旋的作用,确保学生的操作一步到位,达到实验的最终效果,实验过程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

通过以上两点,学生掌握了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学会了规范化做实验,接下来就需要学生学会运用科学的精神去探究问题,并加强自身探究能力的培养。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究去解决问题,证明自己当初对问题答案的猜测,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教会学生探究的方法,督促他们运用科学有效的探究方法,自己亲自去探究结果,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培养学生自助解决问题的能力。

(1)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去猜想。在新课标中对教师的定位发生了改变,要求教师转变自己的位置,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活动变得更加有趣活泼。要想实现高效的教学课堂目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提出问题猜想答案。例如笔者利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现沙尘暴、雾霾等污染现象的过程,通过这样的方式介绍“空气污染及其防治”这一节课,学生从多媒体图片上猜想出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对人类产生的危害。学生有猜想,就会有积极探索答案的动力,所以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去猜想,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并且对学生的猜想不做过多的评价,不能降低学生的积极性,促进探究能力的发展。

(2)引导小组间交流讨论,促进学生去探究。学生有了猜想就要想办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按照学生的要求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小组内的成员可以分工按照不同的形式查找相关的消息,比如:上网查阅、群众间调查等,学生还可以在得到教师的同意下到工厂考察、咨询技术人员等,综合各项信息,汇总成自己小组的“防沙措施”。这样分组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并在实际的调查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增加了探究学习的乐趣,为以后的科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教师应该在新课改的指导下,积极研究小学科学教学的教学方式,锻造小学科学的高效课堂,使学生爱上科学,并把科学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做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 许萍萍.小学科学课堂有效评价之五要素 [J] .小学教学研究: 教學版, 2010 (12) .

[2] 徐孟琪.小学科学探究过程不和谐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 小学版, 2013 (01) .endprint

猜你喜欢

切入点小学科学高效课堂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加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提升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谈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应用
简谈多媒体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锐意进取,不断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效率
新课标下书法高效课堂教学探究
影视资源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如何构建语文高效课堂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