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问题解决的“草根化”教学初探

2017-09-27李琼

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 2015年2期
关键词:问题解决应用策略

李琼

【摘要】“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现代教与学的理论为课堂教学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但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有时一些非主流的草根教学法反而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本文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基于问题解决的“草根化”教学,重点阐述了基于问题解决的“草根化”教学的应用策略和实施的意义。

【关键词】问题解决 ; 草根化教学 ; 应用策略 ; 实施意义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2-0168-02

一、“草根化”教学的提出

1.教学问题的发现是教学研究的源动力

教学工作是一项由教师和学生两方面共同合作,完成对规定教材的体会理解以有益于学生行为和经验的活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教学方法一直为教育界所推崇,新课程实施以后,又提出了情境教学、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现代教与学的方法,这为教学问题的解决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技术保障。但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这些普适性的教学方法并不能解决所有教学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有时采用一些非主流的“草根”方法,往往起着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一:科学学科中显微镜的使用几乎贯穿整个初中阶段,但学生对于准焦螺旋转向与镜筒升降之间的关系,能够牢牢掌握的同学却是少之又少。即使是通过操作获得亲身体验,一段时间后又会模糊不清。碰到这样的教学问题后,我采用了肢体动作来辅助教学,让学生完成一次抬头动作,因为抬头时头会后仰, 以此比拟准焦螺旋向后转时,镜筒上升。反之低头时头会前俯,比拟准焦螺旋向前转时,镜筒下降。经过两次训练后,学生的掌握情况比预想的要理想很多。

在案例中发现,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都是现代教学中的主流方法,但在解决准焦螺旋转向与镜筒升降之间的关系时却没有收到预期效果,采用肢体模拟反而起到更好的效果。因此,笔者认为教学问题的发现是教师教学研究的源动力,我们要养成善于发现教学问题、分析教学问题和解决教学问题的习惯。

2.教学问题的解决与反思是一种草根研究

在教育发展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教育教学研究被认为是教育专家的事。教育专家的研究注重反映普遍的教育规律,这样的研究难以具体到每一所学校,每一门学科,每一位教师和每一个教学环节。也就是说,难以具体到教学问题的实际解决。“只有源于实践的东西,才是有生命力的”,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一种基于问题、基于实践、基于个性的“草根研究”。

教师对教学问题的解决与反思是一种草根研究,其研究的是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研究教育中的真问题,直接作用于学生,这样的研究恰如平民生活一般。草根研究扎根于课堂,研究教与学的方式,师与生的关系,是一种提升教学效率的研究。草根研究是教师一种朴素的研究,通过研究,养成整理和思考自己工作的习惯,注重在日常工作中的自觉思考,重视基于教育教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3.“草根化”教学的提出与概念界定

草根一说始于19世纪美国,彼时美国正浸于淘金狂潮。当时盛传,山脉土壤表层草根生长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蕴藏着黄金。后来“草根”一说引入社会学领域,就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教师从事教学问题的解决主要体现在教学设计上。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符合学生需要,带有非主流草根意识,对教学起到不可忽略甚至是意想不到效果的教学方法,可认定为“草根化”教学。

“草根化”教学的概念界定:草根化教学是根据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等实际情况,采用一种平民化、趣味化、生本化、校本化的教学手段,以解决教学问题为突破口,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教学方式。

二、“草根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教师最易携带的草根“教具”——语言类资源

语言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的基本工具,包括教师的口头语言、肢体语言、书面语言等,从教育角度分析,教师的各种语言应具备教育性、科学性、规范性和控制性。从“草根化”教学角度分析,教师的各种语言则可以成为有效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具”,且是教师最容易携带和使用的“教具”。

案例二:运用恰当的口头语言有利于学生对易混淆知识的记忆。如在水的电解实验中,用“父亲”谐音“负氢”;在浓硫酸稀释实验中,用“卑鄙下流”谐音“杯壁下流”。为了形象掌握氢气、碳和一氧化碳三种还原性物质,我跨张地形容它们为“抢亲一族”,因为它们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时会发生夺氧(新娘)过程;而在学金属活动性顺序时,则可形容为动物界中“霸亲”现象。另外,过滤实验操作中归纳出的“一帖、二低、三靠”总结性语言,能很好的提示学生注意操作要点。

肢体语言能既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又能利用肢体形象掌握知识。如在光学知识中,光的反射、折射规律,平面镜、凸透镜成像特点是学生理解和掌握的难点。在光学复习课上,我设计了一套“光学广播操”,通过活动建立肢体语言,学生不但乐于参与,对掌握光的反射、折射规律以及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特点,也起到重要作用。

书面语言形象化后有时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为了分清电磁学中“左手定则”和“右手定则”,有人巧妙地设计出用“力”字和“電”字的最后一笔来判断左右。在学习地球自转时,南北极上空俯视地球自转呈什么时针转动,我也想到了用文字来辅助学习,北极(N)——逆(ni)时针,南极(S)——顺(shun)时针,利用“逆”“顺”两字拼音的第一个字母与表示南北极的字母发生联系。利用这种方法对于易混淆知识的记忆和掌握起着重要作用,学生掌握牢固。

草根化后各种语言虽没能严格体现规范性,但却符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记忆规律,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简化和巩固知识的掌握效果。

2.化抽象为直观的草根手段——身边的教具资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同样的内容采用遇到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常常会收到不同的教学效果。在学习浮力知识时,很多学生常认为容器中物体受到的浮力与容器中液体的多少有关,液体多则产生的浮力也一定越大。“100牛的水究竟能产生多大的浮力?”我曾尝试过两种方法:其一是创设一个模型,分别计算液体重和物体受到的浮力,然后进行比较。这种方法对于分析发散能力较强的学生确实有效,但很多学生遇到类似问题又会“重蹈覆辙”。在后来的教学中我采用了身边的教具——两只大小相同的一次性透明塑料碗(碗壁很薄)。先往一只碗中加入少量水,再将另一只碗叠加在其上方并往下压,使两碗间隙间的水满上来,然后往上方的碗中加入红墨水近似地标记出排开水的体积,最后比较两碗中水的多少。这样就不难发现:100牛的水完全可以产生大于100牛的浮力,甚至远大于100牛。endprint

方法二显然比方法一更直观更形象,这种影像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理解、运用、再现知识。身边的教具虽简单,然而运用的恰当一定会让教法更加成熟,易错点化解得更为巧妙。

3.学生喜欢参与的草根活动——游戏类资源

课堂教学中学生不是“观众”,让学生积极、快乐地参与到课堂过程中来。参加活动和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他们愿意并乐于参加。活动是课堂教学中一种有效的激趣手段,也是一种体验手段。将活动游戏化,是活动草根化的一种表现,孩子们更加愿意参加。

案例三:初中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相对较弱。“月相”教材中有这样一段话:“月面虽有圆缺变化,但月面面貌本身却没有什么变化,也就是说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孔对着地球,在地球上是看不到背面的。”学生难以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安排两位同学活动,要求甲同学绕着乙同学转动,教师只需提醒甲学生绕着乙同学转动时要始终将自己的脸朝向乙同学。通过活动再让学生理解月球为何始终以一个面朝向地球,难度就下降了。

有时活动游戏化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如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教学时我们常用漏斗吹乒乓球活动来激发课堂气氛,但经常只能让个别学生演示。能否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呢?我想起了儿时在田野里常玩的一个游戏——麦杆吹蚕豆。上课伊始,我给每位同学一根吸管和一粒蚕豆,将蚕豆放在吸管口然后轻轻的吹气,蚕豆从吸管口升起但不会掉下来,即使是将头摇动或人走动也不会掉下来。游戏一下子就让学生乐开了,好奇心使学生急于想知道为什么,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新课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活动游戏是学生感兴趣的亲历过程,是一个动眼、动手又动脑的过程,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4.知识形象呈现的草根方法——模比类资源

《兰登书屋英语词典》将类比界定为“在两个事物的想像特征中有部分的相同,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比较”。在科学中,发现两个事物类似经常是有用的,尤其是对其中一个事物已经知道而另一个还不清楚时。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用已知事物作为模型来试图理解另外一些不大清楚的事物。

案例四: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模型、类比、比喻等,学生参与积极性高,课堂气氛活跃,对突破课堂教学难点有很大的作用。

如“反射与反射弧”教学内容,反射是神经活动中一个较复杂的过程,且学生缺少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支撑。战争事件与反射活动有一定的可模性,侦察系统模拟反射弧的感受器,卫星、雷达、侦察机、侦察兵则相当于眼、耳、鼻、皮肤等感觉器官;作战部队模拟效应器,各类作战部队相当于肌肉、腺体等效应器;战地指挥部和国防部模拟脊髓中的低级神经中枢和大脑皮层的高级神经中枢。

又如在 “影响电阻大小因素”教学中,如果直接让学生猜想影响因素,会因为背景知识的缺乏,学生往往会泛泛而猜,不着边际,影响猜想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在教学中,利用一段正在修建的公路做类比。在修建公路时,修路段会造成对车流的阻碍作用,形成路阻。通过讨论学生知道路阻的严重程度与修路段的长度、宽度、路况等情况有关。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再让学生猜想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学生也就自然想到了与导体的长度、粗细等因素。由于两者的可比性较强,通过公路模型还有助于学生理解长度越长,电阻越大;导线越细,电阻越大等知识。

再如化合价是一个抽象而又难理解的概念,初中阶段为了降低学习难度,避开了化合价概念的阐述与解释。带给学生的困惑则是:什么是化合價?化合价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学习化合价?我们知道化合物中各原子的个数比与化合价有关,用拼图来比喻化合价有一定的形象性(如图),要让拼图吻合,需将凹凸拼图拼接,且要让凹凸数目相同,元素化合价形成化合物何曾不是这样呢?

新知识的学习需要建立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过程不能在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上重复炒冷饭,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前概念而天马行空式的教学。当学生面对一些新知识,已有背景知识处于空白或模糊的情况下,利用建模、类比、比喻等知识联系或迁移,再进行知识建构,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

5.氛围有效激发的草根手段——趣味类资源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中学生的身心特征决定了他们的学习活动最容易被兴趣所吸引。故事、魔术等都是学生喜欢的表现形式,当然也就成为激趣源泉,课堂中适当运用这些表现形式,将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案例五:如在教学家蚕的完全变态发育过程时,可以根据“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进行故事新编——“蚕宝宝找妈妈”,选择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蚕碰到几种有代表性的动物当妈妈,再由这些动力告诉蚕宝宝妈妈(蛾)的特点。当故事结束时,家蚕的一生也就自然完成。七年级学生对这样的故事新编很感兴趣,知识学习显得轻松有效。

在教学燃烧的条件时,老师给学生表演“烧不坏的手帕”的魔术;在教学酸碱指示剂运用破解密码信魔术。魔术给予学生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好奇心和急于想揭开谜底的心理期待,这样的期待对于学习新知识是一种有力的趋动力。

通过这样的故事、魔术等趣味性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注意力集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草根化”教学实施的意义

“草根化”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毕竟带有明显的草根特征,因此不能成为课堂教学的全部,是课堂教学方法的一种补充。但运用适当,会收到良好的课堂效果,具有较大的教学意义。

1.促进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学生只要取得了自己应有的“进步和发展”,就应当认定是“有效教学”的体现。有效教学的核心是学生参与,由于学生的广泛参与使得其自身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启发,激励从而优化知识结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策略和选择。“草根化”教学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有针对性、有趣味的教学设计,这将在很大程度上吸引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2.促进教学效果最优化

最优化是指“从一定标准来看是最好的”。首先是表现在教学效果上,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在一定的时期内让学生获得最高可能的水平;其次是表现在教学时间上,在规定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学生获得最大的成效。“草根化”教学是指在科学教学法无法达成最优化的情况下,教师结合教学对象优化教学内容,重构教学知识结构,用高效的非主流教学设计达到课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3.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应试教育体制的影响下,部分教师首先表现“重练轻教”,通过各种模仿试题达到应试目的;其次表现在“重教轻学”,将上完一节课作为上课的唯一任务,在乎是否教完了教学任务而不在乎学生学到了什么。受此教学方式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则表现为他动式、接受式与机械式的。教师教学方式改变是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前提,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高效的、愉悦的。“草根化”教学将促使教师在碰到教学问题时思考最优的教学方案,并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一定教学风格的科研型教师。

4.促进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

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传递给学生,而是由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过程受外部环境和内在心理的影响,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和积极乐学的心理活动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建构。草根化教学以个体心理特征为基础,以学生学习乐趣为目的,在教育者有针对性地启发和引导下,让学生自主性、创造性、有规律性地探索和发现新的知识。

“不管白猫黑猫,会抓老鼠的就是好猫”,这句邓小平用在经济学上的传世名言,我想也可以用在教育学上。教育面对的是活生生的学生,他们具有主观能动性,不能用“模子”来规范,对于教学只有合适的才是最有用的,“草根化教学”正是这样一种理念的体现。

参考文献

[1]谢登斌,李福灼.《学科教学论》[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赵国忠,林安凡.《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M]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

[3]赵国忠.《备课最需要什么》[M] 江苏:南京大学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问题解决应用策略
小学生数学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新课程理念下“数学问题解决”的生活教学
初中数学问题解决的教学策略解析
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应用
水平井钻井技术及其在石油开发中的应用探析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